曹操曾說:我若得此人,天下早就盡在我手,此人既非臥龍也非鳳雛

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凝眸知陣法,仰面識天文。至死心如鐵,臨危氣似雲。曹公欽義烈,特與建孤墳。——羅貫中

漢末亂世,自從董卓亂政之後,三國便進入了諸侯割據時代。要說在這樣一個諸侯割據、動輒打殺的時代,最需要什麼,那莫過於人才。得緣於那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臥龍與鳳雛便成了三國時代最出名的兩個人才,可惜的是鳳雛因早逝未能讓人們看清他的能耐。

曹操曾說:我若得此人,天下早就盡在我手,此人既非臥龍也非鳳雛

剩下的臥龍諸葛亮,雖然說他最終也沒能扶持蜀漢一統天下,但這與蜀漢本身的局勢也有很大關係。就他的那個位置來說,已經發揮了很大作用,至少造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不過話說回來,臥龍鳳雛雖好,曹操卻都不求。在他看來,這兩位還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另一位。為此還曾說過:我得一人,天下早就能盡在我手,這個人是誰呢?

曹操曾說:我若得此人,天下早就盡在我手,此人既非臥龍也非鳳雛

他便是沮(jū)授,在三國時代排得上榜的謀士,少有大志多權略。在他去世後,曹操曾嘆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胡三省曾評價說:使紹能用授言,曹其殆乎!何茲全將他、荀彧與諸葛亮並列,認為三人同是三國時代第一流的智慧人物,那麼沮授究竟有過哪些事蹟。讓素來愛才的曹操如此懊悔呢?又為何能與荀彧、諸葛亮並列一流智慧人物?

曹操曾說:我若得此人,天下早就盡在我手,此人既非臥龍也非鳳雛

沮授早些年當過兩次縣令,後來跟了韓馥,被封為騎都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韓馥打算讓出冀州,沮授與耿武、閔純都曾勸諫說:冀州雖然狹小,能披甲上陣的卻有百萬人,糧食夠支撐十年。袁紹以一個外來人和正處窮困的軍隊,仰我鼻息,好比嬰兒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給他餵奶,就可立即將他餓死,為何要把冀州送給他呢?

沒成想韓馥這個人不光沒有遠見,還聽不進手下的勸諫,他回了句:吾衣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結果就是袁紹得了冀州,有了這一出,沮授也沒法再跟著韓馥幹了。恰好袁紹入主冀州後,需要一個人,命沮授監統內外。沮授便跟了袁紹,開始為他出謀劃策,一直到袁紹身亡。

曹操曾說:我若得此人,天下早就盡在我手,此人既非臥龍也非鳳雛

不過袁紹這個人也不是那麼好跟的,如同郭嘉所言袁紹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跟他共同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但沮授沒能如郭嘉看透這點。於是乎他每每給出的計策高超,卻不被重用,只能幫袁紹奪得青州、幷州、幽州而統一河北。興平二年(195年)漢獻帝流亡河東,沮授勸諫迎獻帝遷都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

淳于瓊等人認為要復興漢室太難,迎漢帝會削弱自己的權力,還是不要用此計策的好。也不知淳于瓊等人與看不慣沮授,還是單純沒看到迎漢帝帶來的好處,出了這麼個主意。當然關鍵還是在於袁紹同意了淳于瓊的看法,結果第二年曹操在荀彧的支援下迎漢獻帝遷都許縣,袁紹錯失一良機。

曹操曾說:我若得此人,天下早就盡在我手,此人既非臥龍也非鳳雛

第二次他反對分立,也就是袁紹將自己的四個兒子各據一州,美名其曰觀察其能力。沮授認為諸子分立是取禍之道,進行勸諫,袁紹又不聽。果然沮授再一次猜中了,袁紹去世後,袁尚、袁潭因爭位而大戰。沮授不死心,提出三年疲曹戰略,還是沒被袁紹採納。這些也就算了,後來在官渡之戰中,沮授曾提出緩進戰術、外表護糧都沒被採納。沮授所料,幾乎每一步都很準確,無奈袁紹就是個聽不進謀士勸諫的人。

曹操曾說:我若得此人,天下早就盡在我手,此人既非臥龍也非鳳雛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謀士最怕的莫過於跟了個沒腦子又不肯聽勸諫的老大。沮授正好成了這一類謀士,其實這種情況,換一個主子是最好的選擇。沮授本來也有機會,曹操非常賞識他,只要他一句話何愁沒有地位。為此還發出了那聲嘆息,遺憾的是沮授比較忠貞,不肯投降。

本來他不肯投降,曹操出於愛才之心,依然厚待他。可沮授密謀回到河北的袁紹陣營,這樣一個聰慧的謀士,若不能為自己所用只能殺之。畢竟謀士可不同將領,關乎大局,果然事敗後曹操將其殺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