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從西周開始,統治者就主張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視尊老敬賢的教化。此後,經過數千年年慢慢演化成了以孝治天下。至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孝治天下”也成為貫徹兩千年帝制社會的治國綱領。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春秋戰國時代,孝作為華夏民族傳統的道德觀念,經孔孟儒學的發揮,以及歷代帝王的提倡,確實是深入民心。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自秦代以後,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義傳》,就是表彰孝子,讓他們青史留名。漢代是中國封建帝制社會全面定型的朝代,也是孝道發展歷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從漢王朝開始,提倡“以孝治天下”,孝開始走上政治舞臺。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此後,歷朝歷代均以孝治天下,皇帝常以“ 孝” 為諡號,稱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表明了朝廷的政治追求和對“孝”的尊崇。

然而卻有一個大一統王朝,並不以孝治天下,

對一般的孝行常理

極為淡漠。用以維繫宗族關係的孝道一經破壞,家族紐帶也就有所鬆懈,孝道的核心內容善事父母也發生了動搖,甚至遺棄父母得到了法律的承認。這個王朝是元朝,

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王朝。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中國的少數民族政權,元王朝的強大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但是強大的元帝國卻在歷史上匆匆收場。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元朝的統治者們大多為蒙古貴族;其次,雖然體量龐大,但享國不到百年,這同漢唐等王朝之國祚相比要短很多。由於並不是漢族王朝,同時是遊牧民族,許多思想和政策均與漢民族農耕王朝不同。

元朝統治者對漢族文化不屑一顧。忽必烈就曾發出疑問:“漢人惟務課賦吟詩,將何用焉?”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自古以來“以孝治天下”,孝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受重視程度之高、影響社會之深、延續時間之久,為其他民族文化所罕見。元朝統治者對孝道的認識與漢民族截然不同。孝道是農業經濟的產物,而遊牧經濟是分散的、流動的,父子依附關係相對減弱,自然不會產生適應農業經濟的孝道。蒙古統治者入主中原後,用遊牧民族的眼光審視內地的封建道德規範,並透過行政手段加以改造。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首先,在宋代被視為最高孝行的臥冰、割股、刲肝等行為,在元代不但不予以褒獎,反而被明令禁止。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據《元史·刑法志》 載:“ 諸為子行孝,輒以割肝、刲 股、埋兒之屬為孝者,並禁止之。”《元史·刑法志》雲:“諸父母在,分財異居,父母睏乏,不共子職……親族亦貧不能給者,許養濟院收錄。”

元朝統治者站在遊牧民族文化的角度,看出了孝的某些不合理性,並從政策上加以限制和明令禁止,無疑在客觀上起到思想解放的進步作用。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蒙古族崛起於漠北,一直過著草原遊牧的生活。他們的價值觀與中原漢地完全不同,曾經東西方征服幾無敵手的獨特經歷更是讓他們自豪無比,自然在思想和文化上,他們沒有一般後進民族所常有的自卑。他們在南下征戰中毀滅了大量漢族文化典籍,也殘害了許多文章道德堪稱楷模的文士儒臣,即使天下統一後對這些也不特別看重,視之為華而不實的多餘物。因為他們認為,“武力”才是硬道理。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所以,無論出於戰勝者心態還是出於落後民族武力壓服先進漢族的政治需要,蒙古統治者都不可能真正將孝道奉為治國綱領。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

這也就決定了其胡運不過百年的宿命。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 元朝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