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覺 小區“有招” 觀山湖區節水型小區建設為綠色生活添彩

摘要……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逐步加快和城市面積的不斷擴大,城市用水量逐年上升,推進水資源集約利用成為城市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觀山湖區匯聚多方力量,多舉措建設了一批節水型示範小區,各類節水行動在轄區開展推廣,節水愛水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居民自覺 小區“有招” 觀山湖區節水型小區建設為綠色生活添彩

龍潭春天小區利用景觀池收集雨水

走進觀山湖區龍潭春天小區,處處體現著節水理念。“將收集的地下水與雨水加以淨化後二次利用,可用作小區綠化澆灌、景觀池補水以及路面保潔用水。”該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蘭道菊說,他們透過在宣傳欄張貼節水宣傳海報、定期透過業主群宣傳節水知識、入戶宣講等方式,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牢固樹立節水意識,養成隨手關緊水龍頭、生活用水迴圈利用等習慣。

居民邵阿姨用盆接水洗菜後再對洗菜水進行二次利用

邵阿姨是龍潭春天小區的住戶,在她家,衛生間一角專門放置了一個小型洗衣機,專門用來清洗單薄的衣物,既方便又節約。同樣在居民王女士家,她也有一本自己的“節水經”,“平時用水儘量把水龍頭開小一點、擰緊一點,從點滴做起,也能節約水資源。”

“你看,這是我用雨水澆灌的綠植。”家住麗陽天下小區的塗愛蘭阿姨正得意地向筆者展示她的“後花園”。塗愛蘭是小區裡有名的節水達人,年過六旬的她有很多節水小妙招:利用雨水管道,把儲蓄下來的雨水用來澆花、沖廁所;將平時洗菜水進行二次利用,用來擦地板……透過塗阿姨的言傳身教,現在全家老少都將節水意識培養成日常的生活習慣。“先用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僅節約了水,還可有效清除蔬菜上的殘存農藥;清洗炊具、餐具時,如果油汙過重,可以先用紙擦去油汙,然後進行沖洗……”熱心腸的她,還經常和街坊鄰居分享家庭用水中的節水小竅門,號召大家共同參與節水行動。

居民自覺 小區“有招” 觀山湖區節水型小區建設為綠色生活添彩

居民塗阿姨用收集的雨水澆灌植物

“小區裡有節約用水習慣的人不少,居民家裡基本都用上了節水器具,不少家庭採用一水多用的辦法來節水。”金陽街道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目前該小區居民1067戶,節水器具就有3738件,家庭節水器具普及率達100%。

居民自覺 小區“有招” 觀山湖區節水型小區建設為綠色生活添彩

棲景灣社群修繕後的景觀池

近年來,觀山湖區堅持把節水型小區建設作為改善群眾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徑,如何將“死水”變“活水”,重新構築生態迴圈體系,是推進節水型小區建立工作中一大亮點。

在長嶺街道棲景灣社群筆者看到,該社群2000平方米的景觀池是周邊居民出門散步活動的首選之地。“以前這是個‘死水塘’,一到夏天水會發臭,修繕後水質得到改善,乾淨漂亮多了,大家都經常來這散步。”住在附近的王大爺說道。

據棲景灣社群主任陳學民介紹,對景觀池的改造工程於今年6月正式啟用,該工程依託社群內一天然泉眼打造,透過管道,讓泉水接入管網輸送至景觀池,可透過“滲、蓄、淨、用、排”等措施,進一步回收利用水資源。

“以前小區內的景觀噴泉,採用的是一次性補水方式,池水易變質,每月清理需花費300多噸水。改造後的景觀噴泉均使用迴圈水,每年進行定期維護,每月節約用水量約5000立方米。”長嶺街道工作人員王蓓說,景觀池集雨水灌溉與美化環境於一體,採用雨水收集系統,活用雨水,且小區內綠植自動噴淋澆灌系統噴頭均採用全圓旋轉微噴頭,灌溉範圍更廣,用水更少,人工更省。

由“雨水澆灌”的綠植綠地,一片綠意盈盈

如今,居民還自發組織買景觀魚,主動管理水池,小區景觀越發靚麗,大家生活自然越來越滋潤。據統計,自2014年觀山湖區著手開始建立節水型居民小區以來,全區已成功建立7個。“我們將繼續以打造節水型居民小區建立工作為契機,實現水資源節約及高效利用,讓群眾節水意識逐步提高。”觀山湖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者 楊彥盈)

編輯:李華瑩

統籌:汪東偉

編審:幹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