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視覺特徵,看養老機構建築光環境設計

養老機構的大樓主體,主要是為老年人群提供居住、生活、醫療等方面照護服務的建築設施。建築 “光環境” ,主要指的是自然光和顏色進行有效組合,在室內進行照明。其中,建築 “光環境” 中的光,主要包括光的照明水平與光源分佈,光顏色包括光色調、光色飽和度和光顏色體現等。

【整理編輯:時英平】

由於老人們需要更加溫和的光調,因此,在

設計

養老機構建築

光環境

時,應該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徵進行設計。

對於居家養老的老人而言,居室是最重要的生活、活動場所。為了改善居家適老環境,使其成為安全、便捷、舒適的室內環境,從室內建築師的角度出發,需認真分析老人生理、心理特點,探討適宜於老人居住的適老環境。

老年人易失眠、愛清靜、怕干擾,所以

無論養老機構還是老人居家住宅,老人居住建築,除

“光環境” 外,

室內還一定要關注 “聲環境” 以及 “色彩環境” 。對於居室的朝向、採光、通風和隔聲等,好的建築設計或環境改良

有助於改善室內原本的 “光環境”,使老人生活得更舒適。

一、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徵

研究表明,人體的各種機能都會伴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對老人來說,在聽覺、視覺、記憶、平衡感等生理機能方面的衰退,是不可逆的。

1、

運動機能:人體的各種運動機能在30歲以後,每十年降低10%,到70歲時其運動機能僅相當於10歲兒童時的運動機能;

2、

平衡機能:平衡感是維持動作的重要感覺,當這種機能低下,則可能會發生各種事故。做一個閉目單腿站立的試驗,會發現30歲以後,半數人的平衡感已開始下降;

3、

反應靈敏度:據調查,20-30歲時,人的反應最為靈敏,而老人的反應則相以對遲鈍;

4、

對氣候變化的反應:因為老年人新陳代謝減慢,內分泌減少,所以他們對溫度、溼度、氣候變化的反應更加敏感,適應能力也有所減弱。

5、

聽覺神經萎縮:聽力普遍下降。經常性地短時間失去聽力、對高頻聲音不敏感等。

二、 老年人視覺特徵

1、角膜的改變:

隨著年齡的增長,角膜直徑變小及呈扁平趨勢,致使老年人屈光力

(編者按:

角膜

屈光力,即

角膜折射光線的能力)

發生改變,這也是導致老年人遠視的原因之一。又由於角膜內皮細胞略有增厚,這樣易於引起光線的散射。同時角膜知覺敏感性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退。

2、瞳孔變小對光反應靈敏度下降:

孔的大小在不同的年齡是有差異的。青春期瞳孔最大,進入老年期,瞳孔不斷地縮小,即使在暗處,瞳孔的散大也不如青年人顯著。這是由於睫狀肌老化,瞳孔的大小適應光的變化能力減弱所致。75歲的老人,只能達到20歲時的12%,80歲老人的瞳孔,在白天與夜晚,光反應的靈敏度幾乎接近於零。

3、晶狀體的透光能力減弱:

狀體是雙凸的透明體,其纖維終生不斷地生長,越靠正中央的纖維越老,質地變硬。隨著年齡的增加,色變深,呈黃色或琥珀色,成為短波光的過濾器,藍色和綠色光譜過濾後,傳遞到視網膜部分的總量減少了,致使大腦識別藍色和綠色的能力也隨之下降,而出現老年人 “夜盲” 現象。

4、玻璃體結構的改變:

於透明質酸酶及膠原發生改變,蛋白質發生分解,纖維發生斷裂而致使玻璃體液化,進而導致玻璃體發生後脫離,間接地影響了眼睛的調節作用。

5、視網膜的改變:

網膜是視覺活動中最重要的組成成分之一。隨著年齡增長,視網膜可變薄,光感受器和視網膜神經元數量減少,黃斑部中心凹視錐細胞減少,雙極細胞及神經節細胞逐漸減少,並出現色素上皮的色素脫失,因而使視網膜的防護功能及視覺功能開始衰老。人在30歲以後,感光靈敏度開始下降,40歲以後有整體下降的趨勢,60歲的老人的視覺感光度只有20歲年輕人的二分之一左右。

三、養老機構建築光環境設計

1、光亮度:

提升老人環境質量,保證足夠的亮度,能夠有效保護視力,擴大視野範圍。老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身體的各項機能也在不斷下降,他們對光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有效保證老人正常生活,讓他們清楚地看到周圍環境,應該保證一定的持續性光亮度,提高光照水平和光環境質量。老人行動不方便,需要在室內活動,他們需要比較安靜的建築光環境。

在設計

設計

養老機構建築光環境時,應該避免眩光、調整光色和光調、改變陰影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夠有效提高照明質量。

隨著年齡增大,老人發生風險的機率特別高。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區域光環境;例如,可以在樓梯臺階和樓梯休息平臺上採用特殊照明,這樣能夠減少老年人因為看不清檯階而摔倒的問題,還能夠提高照明質量。 養老機構建築光環境的安全,能夠有效避免老年人發生意外,增加老年人的安心感也特別重要,從而給老人提供一種心理上的安慰,滿足其對光環境的要求。再例如,讓老人去親身體會光亮度是否合適,然後將光亮度進行適時地調整,一直調整到老人滿意的光度為止。

2、保證養老機構建築光環境的安全性:

可以採用高規格的照度標準,來保證老人建築光環境質量。由於老人視力會逐漸下降,因此在養老機構建築光環境設計中,需要有效保證建築環境光亮度。在老年人的居住空間中,需要根據老人對光照的實際需求來增加電力照明,為老年人提供舒適的光環境。

3、採用高規格的照度標準:

採用一室多燈的複合設計方法,一室一燈照明方式,由於光的照明方向容易被牆柱等建築物遮擋,產生陰影,導致光線照射不均衡,形成單一乏味的建築光環境,透過在室內設定燈管,然後在其周圍設定多個照明燈管,同時應用控制燈管的開關,保證光環境能夠適應多種生活情境。

4、一室多燈複合設計:

根據老年人視覺特點及生理因素,進行老人居室照明光環境設計。避免眩光

照射

(編者按:

眩光,

是指視野內產生人眼無法適應之光亮感覺,可能引起厭惡、不舒服甚或喪失明視度。眩光是引起視覺疲勞的重要原因之一 。)

,應採用多光源照明來達到較高的光照強度,為增加照明的均勻性並避免眩光的產生,不宜採用單個過亮的燈作唯一的照明,特別是裸燈,所以要做好燈具的遮光處理,選用顯色性好的電光源

老年人對色差的識別能力減弱,對於色調較接近的色彩,如紅色和橙色、藍色和綠色區分能力減弱,因此選用顯色性較好的光源,有利於老年人對室內色彩的正確分辨。例如,應用白熾燈雖然顯色性較好,但由於它的色溫較低,房間照明值過高,會使人產生不適感覺,因而宜用熒光燈(包括管型、緊湊型、環形、有條件可選用三基色熒光燈)作為房間一般照明,白熾燈作為區域性照明。另外,還要注意光色的配置(冷暖搭配的燈)和有調光功能,以便根據不同季節、不同視覺的需要進行調節。

老人住宅及休閒場所照明光環境的設計,要針對不同的年齡段、行為模式、身體及視力的健康狀況進行合理的設計。如室內裝飾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如地板、傢俱等不宜用高反光材料,避免過多地應用黑色、深黃色,以免引起老年人心理的失落感,同時也要避免光滑表面所產生的反光(眩光)。

四、老年人居室光環境的設計

由於老人的視覺準確定位性降低,電源開關應選用寬板防漏電式按鍵開關,高度離地面距離適宜,例如在老人主要活動區域的牆上加裝控制開關板。採用一燈多控或多燈一控的方式,但不要太複雜,避免老年人由於行走不便和記憶力下降,而不能很好地控制燈光的強弱。老人居室夜間通向衛生間的走道,在其臨牆離地高處適宜設燈光照明,以便增加夜間行走的安全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