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仁慈的皇帝,即位前遭兩個弟弟瘋狂迫害,稱帝后卻優待他們

文/格瓦拉同志

明仁宗朱高熾雖然是成祖朱棣的嫡長子,並且很早便被冊立為儲君,但由於他體型肥胖、身患殘疾,個人形象比較差,所以朱棣對其很是不滿意,屢有改易儲君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朱高熾的兩位親弟弟朱高煦(漢王)、朱高燧(趙王)便站出來,透過各種方式來誣陷、排擠兄長,意圖奪取他的儲君之位。

明朝最仁慈的皇帝,即位前遭兩個弟弟瘋狂迫害,稱帝后卻優待他們

明仁宗朱高熾畫像

朱高煦、朱高燧為了扳倒兄長,除了不斷地在其父面前大進讒言外,還將他的心腹僚屬解縉、楊溥、黃淮等人或迫害致死,或誣陷入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朱高熾雖然處境危險,但苦於其父對他猜忌很深,所以不便、不敢公開辯白,只能採取隱忍的態度。

朱棣雖然不喜歡朱高熾,但對他的兒子朱瞻基卻是極為溺愛,正因如此,解縉在皇帝面前大誇特誇太孫聰慧,認為他將來必能成為一代明君。朱棣聞言深有感悟,便就此打消改易儲君的念頭。再加上朱高煦、朱高燧行事過於囂張,從而引起朱棣的警覺、申斥,才使得朱高熾僥倖的躲過一場場危機。

明朝最仁慈的皇帝,即位前遭兩個弟弟瘋狂迫害,稱帝后卻優待他們

明成祖朱棣畫像

然而,朱高煦、朱高燧並未就此罷手,為了扭轉敗局,不惜上演“最後的瘋狂”。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明成祖臥病在床期間,朱高燧為了篡奪皇位,一方面指使親信散佈皇帝不喜歡太子、有意傳位給他的謠言,一方面則又授意太監毒死皇帝,以便讓自己儘快上位(詳情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然而,朱高燧的陰謀尚未實施便被告發,明成祖聞訊大怒,在嚴厲申斥逆子的同時,還將同謀者全部處死。此事過後,朱高燧被其父徹底拋棄,再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而在此之前,朱高煦因為多行不法遭到彈劾,被明成祖驅趕到封地樂安)。次年,明成祖駕崩,太子朱高熾在歷經磨難後即位,是為明仁宗。

明朝最仁慈的皇帝,即位前遭兩個弟弟瘋狂迫害,稱帝后卻優待他們

明仁宗即位後,對朱高煦、朱高燧極為優待

在常人看來,正因為朱高煦、朱高燧在此之前曾瘋狂地迫害明仁宗,就算他們是皇帝的親弟弟,也理應遭受重罰,即使僥倖不被殺頭,也要落得被廢黜、幽禁的結局。可讓世人沒想到的是,明仁宗非但沒有懲罰兩位弟弟,反而對他們以禮相待,甚至在發現朱高煦、朱高燧依然有謀逆的舉動後,也都是採取籠絡的態度。

據史書記載,明仁宗登基後,賊心不死的朱高煦依然對皇位懷有覬覦之心,為此命長子朱瞻圻在京窺視朝廷舉動,並派遣心腹入京伺機叛亂。然而還沒等朱高煦採取行動,朝廷便得到奏報,對此明仁宗並未採取懲罰手段,而是下旨將朱高煦召至京城,不僅對他溫言勸慰一番,還增加其俸祿,賞賜寶物數以萬計。

明朝最仁慈的皇帝,即位前遭兩個弟弟瘋狂迫害,稱帝后卻優待他們

朱高煦賊心不死,總在覬覦皇位

事後,明仁宗命朱高煦返回樂安,並將朱瞻圻冊封為漢王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朱高煦猖狂、悖逆到如此程度,明仁宗卻依然對他採取籠絡的態度,度量不是一般的寬宏(“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覘朝廷事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仁宗知之,顧益厚遇。遺書召至,增歲祿,賜賚萬計,仍命歸藩。封其長子為世子,餘皆郡王。”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至於朱高燧,因為在其父駕崩前鬧出那般大的動靜,所以在兄長即位後一直比較低調,由是深得明仁宗的嘉許。然而在背地裡,朱高燧並沒有放棄“東山再起”的野心,為此不止一次地跟朱高煦密謀反叛。明仁宗對此雖有耳聞,但卻裝作不知道,並且還大幅增加朱高燧的俸祿以示恩寵(詳情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明朝最仁慈的皇帝,即位前遭兩個弟弟瘋狂迫害,稱帝后卻優待他們

朱高燧雖然屢有謀反之舉,但最終被放過

明仁宗在位8個月間,利用各種手段來安撫兩位弟弟,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根本沒有感化他們。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駕崩,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次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便在樂安舉兵造反,而朱高燧則在彰德準備呼應。明宣宗聞訊後御駕親征,很輕易地便平息叛亂,訊息傳至彰德後,朱高燧甚至還沒做好反叛的準備。

叛亂平息後,明宣宗不忍心處死自己的叔父,便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並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然而朱高煦是個死不悔改的主兒,在某日接受明宣宗的視察時,竟然趁皇帝不注意,伸出一腳將他絆倒。明宣宗對叔父的舉動惱羞成怒,下令將他鎖在銅缸中,然後在周圍點燃木炭,最終將他活活烤死。

明朝最仁慈的皇帝,即位前遭兩個弟弟瘋狂迫害,稱帝后卻優待他們

明宣宗朱瞻基

至於朱高燧,大臣們的建議是將他廢黜或處死,但宣宗卻並沒有這樣做,而只是命人把群臣的奏議送給他看,讓其好自為之而已。朱高燧見到這些奏議後大驚,於是連忙上表向侄兒謝罪,明宣宗見三叔很識趣,便就此打消懲罰他的念頭。此後,朱高燧又在趙王的位子上坐了6年時間,直到宣德六年(1430年)才病死。

史料來源:《明史》、《明成祖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