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華演重耳,給自帶光環的人物一點一點加“佐料”!

最初接到《重耳傳奇》邀約時,王龍華內心是拒絕的:“不想再拍古裝戲了!”

王龍華入行的第一個角色就是2010年新版《紅樓夢》中的賈璉,這部戲從籌備到播出歷經四年,四年裡,王龍華幾乎沒有走出過“古人”的狀態:不僅要沉下心進入角色,更要著戲服、戴頭套。

王龍華演重耳,給自帶光環的人物一點一點加“佐料”!

“因為長期戴頭套悶得我長了一頭包,很長時間下不去,特別痛苦。”提及那段經歷,王龍華仍心有餘悸,所以在遇到《重耳傳奇》時,他多少有些牴觸。而當看完劇本後,他的歡喜完全蓋過了對頭套的恐懼,“能遇到這麼好的本子真不容易,我太喜歡了”。

王龍華對《重耳傳奇》的喜愛有兩重原因:一方面,編劇費時8年創作,劇本質量高,尤其在對古人價值觀的表達上,正向、溫暖;另一方面,人物塑造難度大。對演員來說,如何能把重耳這種自帶光環的歷史人物塑造出彩,是個令人興奮挑戰。

演好重耳要分階段,一點一點加“佐料”

《重耳傳奇》講述了春秋霸主晉文公的復國傳奇。在歷史上,晉文公重耳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史書中有關他的記載,幾乎全是褒揚,《左傳》中曾說:“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詩》雲:‘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不失賞刑之謂也。”

王龍華演重耳,給自帶光環的人物一點一點加“佐料”!

演繹歷史人物,最大的挑戰來源於角色本身,因為“他”就真實存在於史書中,你多添一筆少寫一筆都會令部分觀眾不滿。而重耳這種歷史零差評人物,更猶如一個罩子將演員框入其中,令其無法隨意發揮。

這樣的人物在當下是不討巧的,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是好人、偉人,不犯錯、沒弱點,缺乏了人物多面性的展現。王龍華不甘於只演出一個偉光正的歷史人物,即使能發揮的空間不大,他也希望找出一些辦法,讓角色跳出史書的有限記載,使人物更豐滿。同時,他也明白,在這種人物身上加“佐料”,不能猛,要適量、適度地在細節、縫隙處填充,一點一點讓“他”變得鮮活有溫度。

為此,王龍華下了大功夫。

王龍華演重耳,給自帶光環的人物一點一點加“佐料”!

開拍前,他不僅“吃透”了劇本,還翻閱了很多相關資料,在對人物充分理解之後,他為其梳理出一條成長線,並將這條線分作三個階段:入宮前的少年時期,入宮後的變化期,流亡歸來的政治成熟期。

這三個階段,並非小人物成長記中角色從單純走向複雜的過程,而是重耳不同時期的不同狀態,王龍華則需要分階段不斷去調整表演方式,將人物所處每一個階段的性格、語言和心理特徵都區分開來。如此一來,雖然需要做的功課多了,但人物的豐富度增加了,表演也更有層次感。最重要的是,便於王龍華在不同階段的細節處加“佐料”。

施展空間最大的是重耳的少年期。

重耳因天生異相遭構陷,幼時流落狄國草原。此時的他吃百家飯、穿百家衣,沒有深宮王子的循規蹈矩和古板,加之年紀小,多少有些年少氣盛、放蕩不羈。王龍華在表演中刻意強化了這點,比如在劇集開篇的騎射大賽中,重耳奪得頭籌時的志得意滿,向眾人獻滅鼠之計時興奮的眼神,喚醒晉國使臣時的小聰明等等。

王龍華演重耳,給自帶光環的人物一點一點加“佐料”!

這些表情、眼神將年少輕狂、聰敏靈動的重耳展現在觀眾面前。

對於重耳入宮後的塑造,王龍華集中在其禮儀、品行的表現上,比如他學習禮儀時的認真、規範。為了表現出其仁義的品行,王龍華在重耳的佩劍上做了設計,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儘管重耳身負武功,但開播至今,他從不拔劍,最多隻會以劍鞘對人。

而後期,對重耳的塑造則體現在其積極面對人生挫折的陽光態度,以及為實現強國夢孜孜不倦的奮鬥情懷,儘管經歷了流放、迫害,但胸懷大志的重耳一直沒有改變過初心。

給觀眾留下一個活在歷史中的重耳

開播以來,部分網友對《重耳傳奇》有誤解,在追求“缺陷美”以彰顯人性魅力的當下,重耳完美得有些不真實。但在王龍華看來,這些是符合真實歷史記載的,由他傳遞出的中國傳統價值觀念和道德規範體系是彌足珍貴的。

《重耳傳奇》的確有點“另類”:與傳統正劇相比,它不刻板、不沉悶,從選角到表達方式都比較年輕化;與架空類劇集相比,它不歪曲、不篡改歷史,整體架構和人物都遵循史實,態度嚴謹。重要的是,它的側重點不在宮鬥、復仇等時下流行的套路上,主人公重耳從始至終都充當了傳統價值觀的傳遞者。

王龍華演重耳,給自帶光環的人物一點一點加“佐料”!

比如他仁義治國的理念。

上文中也提到有關重耳劍不出鞘的設計,在劇中,重耳仁義、博愛,唯一一次殺人也是因為其濫殺無辜百姓,面對處處為難自己的兄弟夷吾,心胸寬廣的重耳也沒有與其針鋒相對。

他也非常守信。當年流亡時,曾受楚成王收留,為報答恩德,重耳曾答應若雙方兵戎相見,他將為楚退避三舍,多年後,他果真在戰場上履行諾言。

此外,他還極其重恩情,清明寒食節的典故就由他紀念幫助過自己的義士介子推而來。

王龍華演重耳,給自帶光環的人物一點一點加“佐料”!

據史書記載,在重耳執政期間,廣施仁政:減免賦稅、佈施恩惠、捨棄禁令、救濟貧困等等,深受百姓愛戴。《重耳傳奇》所想表現的就是活在歷史中的重耳。

在詮釋重耳時,王龍華一直牢記上學時表演老師的教誨:“角色一定不是你,如果演什麼都是自己那就失敗了。”

為了無限接近角色,一場戲幾乎耗盡所有力氣

儘管角色不能是自己,但自己卻可以無限接近角色。這是王龍華的理解。

在塑造重耳時,他幾乎讓自己完全沉在角色裡,每天除了拍戲就是在酒店背臺詞,就連同組演員生日會他都不敢去參加,生怕跳出狀態耽誤第二天拍攝。這部劇拍了5個多月,基本每天都有他的戲,而且常常一拍就是一整天,他覺得自己真的就是重耳了。甚至到如今,他與《重耳傳奇》的其他演員見面聊天,都仍以劇中的稱謂稱呼對方。

王龍華演重耳,給自帶光環的人物一點一點加“佐料”!

王龍華印象最深的是重耳與母親相逢的那場戲。在那場戲裡,有團聚的喜悅,有多年未見的陌生,有壓抑情感的小心翼翼,也有無法按捺的激動。五味雜陳。

為了表演好那種情緒,提前幾天王龍華就和狐姬的飾演者王豔一起對詞,感受母子的狀態,而臨近拍攝時,他又與王豔商量好不聯絡、不見面。

“重耳和母親十幾年未見,他們要有多年未見的那種陌生和激動。”

拍攝那一刻,兩人之間既有幾天前對詞的默契,也有相隔不見的疏離,還未開口情緒就到位了。

拍這場戲,王龍華幾乎耗盡了全身力氣:“這種戲一定要一條過,再試就不是那種感覺了,也完全沒勁兒了。”

這段情節播出後,贏得了很多網友的讚賞。

王龍華演重耳,給自帶光環的人物一點一點加“佐料”!

演戲之外,生活中的王龍華卻十分低調。

他打小生活在北京,話不多,謙和有禮。小編費了好大力氣,卻始終沒有在網上或他口中尋到任何他“異於常人”的特質和經歷。他無意打造任何人設,從在學校參加“紅樓選秀”到如今,王龍華的星途一直很順,沒有那種坎坷起伏的故事藍本。也許正因此,他才如此淡然、安靜。

採訪結束後,王龍華突然提到了《重耳傳奇》的主題曲《好男兒志在四方》。“志在四方”這個典故就出自重耳復國的故事,如今被寫成歌由他演唱——也許在王龍華心裡,這首歌是二人之間的某種聯絡,2700多年前,重耳懷著四方之志踏上征程,如今,王龍華也以這首歌鞭策自己:不在意周遭的繁雜,前方會有更廣闊的天地。

【文/小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