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是臨危受命,還是早有預謀

顯德六年(公元959),後周世宗柴榮逝世。年僅7歲的周恭宗登基。朝中的大權,被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以及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奇等人掌握。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顯德七年的元旦,便有傳聞北漢與契丹聯合來犯,預要攻打後周。宰相範質慌急之中,急忙派遣趙匡胤出戰,趙匡胤率領大軍出發,到達一個叫做陳橋驛的地方駐軍休息,次日士兵高呼願將軍為天子,這時趙匡胤的部下適時拿出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趙匡胤先是左右為難,後來勉強答應了做皇帝,但是提出了幾個條件要優待後周,眾人無不應允。至此趙匡胤便班師回朝,開創了大宋王朝,奪得帝位。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是臨危受命,還是早有預謀

這就是有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整個事件看,趙匡胤都是個不知情的人,包括出征,被黃袍加身,都是其他人注意,看似與趙匡胤毫不相關,可真像卻是如此嗎?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

首先 ,在後周得知後漢契丹來犯的時候,有一個小細節,在範質要求趙匡胤出征的時候,趙匡胤藉口兵馬少不願意去。無奈之下,升任了趙匡胤的官職,統帥全國兵馬。這麼一來,整個後周的武裝力量都在趙匡胤的手上。最重要的是在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回朝了,這出來不是抵禦外敵的嗎,還沒交戰怎麼就回去了,趙匡胤就算做了皇帝了,這敵國的入侵也會讓皇帝的寶座坐不安穩。所以這次出征著實可疑,甚至可能外敵的入侵都是假的,目的就是奪權,而且這麼大個事必定是有預謀,要說趙匡胤毫不知情,可著實說不去。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是臨危受命,還是早有預謀

再者,司馬光的《涑水記聞》有據:及將北征,京師喧言,出師之日,將策點檢為天子。意思是,大軍剛剛離開京城北伐,城內就有流言四起,說趙匡胤要當皇上了(點檢是他的官職)。正所謂無風不起浪,京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謠言傳出?按理說,大軍剛剛出徵,還沒與敵國交手,就算有流言也該是趙匡胤敗逃啊,所以可以分析出,這個是有人刻意為之,目的就是在給趙匡胤即將稱帝造勢,也是給大家打一個預防針,讓事情更順理成章。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是臨危受命,還是早有預謀

最後一點可疑的,就是那個黃袍,眾所周知,黃袍只有天子能穿,而且宮內的黃袍是有數量的,這個黃袍肯定是另行製作的。況且黃袍不是凡物,製作工藝非常繁瑣,需要大量的時間,趙匡胤的一個部下可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去做。在古代私藏私制黃袍可是死罪,有幾個人膽敢冒這麼大風險呢?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是臨危受命,還是早有預謀

所以,綜上看來,陳橋兵變是趙匡胤自導自演的登基大戲。但是在後周主年幼,不足以安邦定國,震懾滿朝文武的情況下,有威望,有實力,有資歷的趙匡胤確實是做皇帝的最好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