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孫權是否是守成之主?成為江東掌舵人僅三年後,就對外擴張

相比起曹操和劉備白手起家開創基業,孫權的基業是繼承的,是父、兄創立後,再傳給他,他自己並無創業之功。

三國:孫權是否是守成之主?成為江東掌舵人僅三年後,就對外擴張

特別是孫策臨終前傳位給他時,曾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如此,孫權守成的責任,以及形象就此固定,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 ,從孫權的一些言論來看,魯肅在投奔孫權之後,孫權曾向他諮詢江東今後應該如何發展,並說:“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三國:孫權是否是守成之主?成為江東掌舵人僅三年後,就對外擴張

其中“桓文”指的是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和晉文公,可見孫權有建立齊桓公和晉文公那樣霸業的志向,並不僅僅是隻想偏安一隅。

不過,當魯肅為他規劃奪取荊州以成帝業,進而圖謀天下的戰略時,他從言語上似乎慫了,表示:“今盡力一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可從他的行為上看,卻一點都不慫。

赤壁之戰中,起初孫吳手下的眾人都畏懼曹操的強大勢力,意欲投降:“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

三國:孫權是否是守成之主?成為江東掌舵人僅三年後,就對外擴張

但孫權最終在周瑜、魯肅等人的支援下決議抗曹,並信誓旦旦地說:“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 ,勢不兩立 。 ”

其時,敵我雙方力量懸殊,曹操又有大義在手,孫權能堅決抵抗,他的心思也並不能單純以只想守成而論。

從孫權執掌江東後的所為來看,孫權掌權之初,江東局勢極為不穩,內部人心渙散,外部強敵林立,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

但孫權以極為穩重的手段迅速穩住了江東局勢,依靠周瑜等人凝聚人心,並討平山越和其餘內部叛亂,進一步穩固了江東,沒有使江東淪為像其他割據勢力一樣迅速滅亡的結局。

三國:孫權是否是守成之主?成為江東掌舵人僅三年後,就對外擴張

非但如此,孫權在已有江東基業的基礎上,積極對外開拓疆土。

例如荊州,孫權自始至終都致力於奪取荊州,希望將此作為進軍天下的跳板,完全按照魯肅曾經對他畫下的大餅來規劃。

並且在經歷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與曹操和劉備數次較量之後,最終奪得了這塊地盤。

而他率領江東軍隊,向荊州方向的擴張,始於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當時,他成為江東之主才不過剛剛三年。

三國:孫權是否是守成之主?成為江東掌舵人僅三年後,就對外擴張

在赤壁大戰之前,他一直在攻打荊州的江夏郡,赤壁大戰進行前後,江東實際上已經獲得了部分荊州區域(主要是屬於江夏郡的城池)。

同時,孫權還多次發動對曹魏的進攻,意圖越過長江、進軍中原,其中幾次鏖戰讓曹操吃盡了苦頭,逼得曹操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

而在南方,孫吳所控制的地盤最遠到達了交趾,向東,積極組織出海尋找生存地。

可以說,在孫權掌權之時,孫吳的地盤向北、向西 、向南、向東都得到了擴充,這些都不是守成之主所能做到的。

三國:孫權是否是守成之主?成為江東掌舵人僅三年後,就對外擴張

只是孫權到了晚年,的確沒有了年輕時期那種圖謀天下的心志,特別是他登基稱帝之後。

但這其實也是時代所限,魏 、蜀 、吳建立之初,誰也沒有力量單獨統一中國,孫權能保障江東在亂世之中立足並向前發展,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作為的事。

和當時真正的守成之主劉表 、劉璋等人相比,孫權的功業與能力不言而喻,因此不能說他只是一個守成之主。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