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禮儀”竟然始於“吃飯”,現今的人都將這些給遺棄了

人生在世,需要守禮法,講規矩,也就是要按照社會的行為規範去做事,約束自己的言行。在《札記·禮運》中就提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意思是說:“當前的禮儀制度、人文風俗,最開始是從人們日常飲食活動中的道理演變而來的。”

當餐飲活動變成一種公開化、社會化的行為時,吃飯中需要講究的一些習慣和規矩,便逐漸開始形成。尤其在一些祭祀活動中,吃飯的禮節更加被人重視,同時,也更加需要嚴肅對待。正是這些餐食的禮儀規矩,使得君臣之間,老幼之間,在飲食、宴會中,顯得更加彬彬有禮,井井有條。

中國的“禮儀”竟然始於“吃飯”,現今的人都將這些給遺棄了

在我國古代,最嚴謹的“食禮”,一般都出現在御筵之上。

皇帝請吃飯,需要遵守的規矩自然很多。在古代的宮廷宴會中,對於座次的安排、席間禮儀規矩的要求,都是非常嚴格認真的,甚至,是嚴肅苛刻。此外,有的朝代還出現過皇帝專門下令整頓禮數和風氣的事情。可見,那時候的言談舉止有多麼的講究,是不可以隨便行事的。

在漢朝初期,進行過一次禮儀制度的改革,主要圍繞的就是宴會禮儀所展開的整頓。劉邦登基之後,為了慶功,大宴群臣,很多人喝起酒來,大呼小叫,甚至,因為喝酒尋釁滋事,舞刀弄棒,這讓他覺得自己這個皇上當得不夠踏實。於是,便想對各種禮法進行重新的制定和規範,以彰顯皇權的威嚴。

叔孫通是這次禮法變革的主要執行者,作為儒者的他,之前是秦朝的博士,後來歸順劉邦,在漢朝依舊是博士。由他所制定的一套諸侯王孫,各路大臣拜見皇帝的禮法和規矩,讓君王和臣子之間形成了一條無形,卻又非常嚴格的界限。由此,產生的君臣觀念,一直影響著華夏兩千多年的歷史。

中國的“禮儀”竟然始於“吃飯”,現今的人都將這些給遺棄了

叔孫通具體的禮法變革內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皇帝要坐在北方,而且,要位於高位,表示其高高在上的地位,彰顯權威;

文臣和丞相們,需要列隊站在大殿的東側;

各路諸侯、親王們,則需要排列在大殿的西側。

雙方對面而站,使得文武百官們都規規矩矩的找到了自己合適的位置,絲毫不敢怠慢。

此外,在喝酒方面也有很多講究。

喝酒有喝酒的規矩,在皇帝旁邊陪同皇帝一起飲酒的人,更需要在座位前規矩坐好,要做到抬頭挺胸,身體端正,並按照尊卑身份來安排座次。

而且,在宴席的旁邊,還專門有一個糾察使進行觀察,發現有言行不合禮儀的人,馬上將其攆出宴會大廳。

這樣的規則一出,在朝廷的宴會中,再也沒有人敢大聲喧譁,做出無理的言行了。這樣的局面,讓劉邦非常滿意,且高興的說:“我到了現在才體會到當皇帝的高貴之處。”於是,他當即將叔孫通升為了太常,並以五百斤的黃金作為犒賞。果然是一國之君,出手真是闊綽。

中國的“禮儀”竟然始於“吃飯”,現今的人都將這些給遺棄了

由於,朝廷宴會中的這種嚴肅氣氛,使得各位朝臣將這樣的禮儀和規矩都帶回了自己的家中,讓這種氣氛也感染到了家庭生活。

漢朝時期的上大夫石奮,退休之後賦閒在家。一次,皇帝給他賜了御膳,讓其在家中享用。他感激聖恩,在家中吃皇上賞賜的飯食,就好像皇上也在身邊一樣,恭恭敬敬,絲毫不敢怠慢。像石奮這樣遵守禮法,畢恭畢敬的大臣不在少數,當然,也有一些不守規矩的。

面對這樣的朝臣,有時候皇帝也會過問一下。比如:在《宋史·禮志十九》中,就提到過這樣一件事,宋太宗在992年的時候,曾經下令制定了“申舉十五條”,對朝上官員們的失禮行為進行糾察和整改。其中一項就是“廊下食行坐失儀”,還反覆強調,如果有犯錯的官員,要進行嚴肅處理。

一些官員在宮中吃免費的工作午餐時,如果出現太過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的行為,就是失禮不當,將會被罰一個月的工資;如果經過提醒、懲罰之後,還不知悔改的,便有降職的風險。當然,任何一項規矩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長期提醒、反覆糾正的。

中國的“禮儀”竟然始於“吃飯”,現今的人都將這些給遺棄了

所以,到了宋真宗時期,再次針對宮廷禮儀,宴席儀容等方面的規矩,進行了提醒。對於參加宮廷正式宴會的官員們,要求所有人在席間不得大聲喊叫,為了維持秩序,還會派專人巡視。

說來,本是一次愉快的工作聚餐,但吃的時候卻被監視,無論是吃肉還是喝酒都要謹小慎微,想想也的確非常的不自在。但是,如果將這種守禮等同於守法,不按禮數辦事,就等於違法亂紀的話,那相信很多人都會嚴格遵守,不敢逾越。

雖然,宮廷宴會禮儀繁多,但是,我們卻能夠理解統治階級的這種做法。畢竟,在朝中的大型宴會中,動不動就是成百上千的人一起吃吃喝喝。所謂人多事就多,如果組織管理工作不做好,勢必會出現一些混亂的情況。當然,這種負面新聞,在歷史典籍中的記載比較少。

中國的“禮儀”竟然始於“吃飯”,現今的人都將這些給遺棄了

在《明會典》中有這樣一些文字記錄,可以還原一下古時的類似情景。

比如:在“諸宴通例”中提到,在明朝時期,舉辦宮廷宴會之前,會讓禮部通知各個政府衙門,列出可以參加宴會的官員名冊,然後,按照座次的安排畫好示意圖,掛在長安門外示眾。此外,在正式的宴會餐桌上,還會貼上官員的名籤和職位,跟我們現在參會人員的名籤一樣。

之後,官員們再按照自己的名字對號入座,且不允許提前入座。

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漢書·叔孫通傳》、《宋史·禮志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