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風暴眼,什麼是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

位於埃及東北角。

溝通地中海和紅海,是

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

運河平均寬度只有100多米,兩岸之間免費輪渡,10分鐘讓你跨越兩大洲。

亞洲和非洲之間最初由寬度只有135公里的

蘇伊士地峽

相連。

早在公元前1800前後,有個埃及法老為了方便引水灌溉,挖運河打通了尼羅河和紅海。

法老運河

是世界第一條運河,開工畫面至今仍保留在盧克索的卡爾納克神廟正面的牆壁上。

此後,但凡統治過埃及的強大帝國,從波斯到羅馬,再到阿拉伯帝國,總要在這裡挖幾鏟子刷一下存在感。

到了

拿破崙時代,

世界各大航線都被葡萄牙英國這些老司機瓜分得差不多了。

為了

抄近道

去東方當殖民老爺,法國開始對蘇伊士地峽動了心。

1858年,在一個法國外交官的主持下,

蘇伊士運河公司

成立。

公司強徵埃及勞工挖了10年,大量勞工死於惡劣的工作環境。

最終,克服了種種技術難題,花了預算兩倍的錢,蘇伊士運河在1869年11月17日正式通航。

從此,紅海和地中海正式貫通,徹底打通印度洋和地中海航線。

此後,亞洲和歐洲之間的水運不需要繞道好望角了。

蘇伊士運河和當時差不多同時修好的美國太平洋鐵路,

把世

界連成一個圈。

從英國倫敦港到印度孟買港的航行,經蘇伊士運河比繞好望角縮短全航程的43%。

至今,經蘇伊士運河的貨運量約佔世界海上

貨運總量的20%。

歐亞國家之間的海上貿易有高達80%的貨運量要透過蘇伊士運河。

世界貿易格局因為一條190公里的運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引發了1873年英國經濟大蕭條。

當年修運河的時候,英國就特別反對,經常給法國找麻煩,比如在工地上領導個工人運動啥的。

現在一看運河通了,好像離他家印度更近了,又眼紅起來。

1875年,正好趕上埃及手頭緊,英國全部購買了埃及的運河股份。

幾年後,

大英帝國

正式成為埃及殖民老爺,並且大聲對著世界說:

我是運河之王。

地處三洲五海的中東

是非中心,

巨大的商業利益和險要的戰略位置讓蘇伊士運河成為一個

戰爭火藥桶。

英國在運河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

兩次世界大戰的北非戰場就是圍繞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展開的。

二戰時期,為了保護補給生命線不被德軍轟炸,英軍還請魔術師把運河變沒了。

付出這麼多代價,以至於1922年埃及獨立的時候,英國還緊緊抱著蘇伊士運河不放手。

沒想到,在1956年,遇到一看就不好惹的埃及總統

納賽爾。

納賽爾覺得運河這麼大便宜讓你英國霸佔著太屈辱了,堅持將蘇伊士運河收回國有。

英國不甘心啊,帶著不爽埃及很久的以色列,還有法國,在沒有向美蘇兩大哥彙報的情況下,發動了想要推翻納賽爾政府的

第二次中東戰爭。

第二次中東戰爭,又被稱為

蘇伊士運河危機。

雖然在軍事力量上完勝,但大哥不高興,英法以三國這種不要臉的行為被全世界群嘲。

最終灰溜溜撤軍,英國首相被趕下臺。

埃及這個運河大老闆正式轉正。

本來以為當上大老闆可以安心過日子了,但為那一點恩怨,1967年到1975年之間,埃及和以色列互不相讓,運河一次次淪為戰場,還

被迫關閉了8年。

在運河突然關閉的時候,還有15艘外國貨輪無辜被困,一困就困了8年。

1975年,運河重新開張,至今還有

劍拔弩張的氣息。

遊客車要透過軍事檢查站,處處都是機槍戰士。

附近還有一個戰爭紀念館,到處都是用武器做成的紀念碑。

埃及經濟因為打仗一塌糊塗的時候,政府也開始意識到,戰爭不能給國家尊嚴,但錢可以。

1976年至今,埃及多次擴建運河。

2014年,還把單行線改建成雙行線,船隻十幾個小時就能通過了。

蘇伊士運河重新成為

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共同使用,平均每天通行47艘輪船。

大部分中東石油透過這裡運往歐洲,也被稱為

世界能源的頸動脈。

運河通行費很貴,以1艘5000箱位的集裝箱船為例,單向透過運河的價格大概為30萬美元,貴到很多貨輪繞遠路走好望角了。

蘇伊士運河還被各國船員們戲稱為

萬寶路運河,

除了鉅額通行費之外,還要給埃及引航員賄賂香菸。

運河買路錢已經成為

埃及經濟支柱,

為了吸引更多船隻通行,這些年埃及還經常做活動,打折減免驚爆價啥的。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工奇蹟最初都是帝國慾望和民眾血淚澆築的。

幾經磨難滄桑,時至今日,希望這條古老河道可以成為

人類文明流動的紐帶,和世界共通的福祉。

讓地理更有趣,讓旅行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