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佑陵

字數:3802,閱讀時間:約7分鐘

編者按:韓信的井陘之戰,留下了“背水一戰”的成語與“兵仙”的赫赫威名。關於此戰中,韓信的勝利,後世總喜歡用“兵置死地而後生”來解答。但其實如果大家仔細研究此戰的歷史,就會發現,韓信在戰後的總結中沒說實話。他“背水一戰”的勝利背後,還有其他隱情。

漢高祖二年九月,韓信率軍連戰連捷俘虜魏王豹平定魏地。剛剛在北線獲得勝利的韓信順勢向劉邦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構想:以劉邦在正面與項羽主力相持,同時在北線增兵三萬,由自己率領擊破燕、趙、齊,然後乘勢對項羽實施總包圍,在後將項羽徹底圍殲在滎陽。

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韓信

劉邦迅速採納了這個意見,向韓信増兵三萬,並派張耳作為韓信助手,協助其在北線進行作戰。此時的北戰場有代國、燕國、趙國、齊國這些力量雖然加起來兵力遠遠勝過韓信說統帥的漢軍。但是這些諸侯勢力互不統屬,內部矛盾很大,缺乏協同作戰的能力。反觀韓信的部隊雖然只有五六萬人,但是漢軍指揮統一都歸韓信一人統帥,同時還擁有來自關中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再加上平定了魏地漢軍擁有一塊很穩定的後方。

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劉邦

韓信大軍的第一個拳頭就砸向了代國。這時的代國統治者是陳餘,陳餘不僅是代王還兼任著趙相。陳餘的選擇是一面和趙王歇一起籌集趙國兵力,準備抵抗漢軍,一面命令代相夏說率軍南下。

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可能大家會奇怪,這個陳餘怎麼能同時執掌兩個國家的大政。

這還得從秦末起義說起,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在趙地也掀起了反抗秦朝的復國運動,而這場運動的主導者恰好這時歸屬兩個不同的陣營,一個是此次協助韓信征戰北線的張耳,另一個就是這個執掌兩國大政的陳餘。兩人擁立武臣為趙王后,卻在鉅鹿之戰後迅速交惡,就在幾個月前陳餘在齊國田榮的支援下擊敗張耳,從代縣迎回了被項羽封為代王的趙歇。趙王歇為了感謝陳餘,就封陳餘為代王。趙歇作為一個外來戶自身並無足夠的威望掌握趙國國政,所以趙歇又任命陳餘為趙相,輔佐自己重建趙國。

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張耳

趙、代二國都屬於草創,政權內部關係很複雜,並沒有形成很穩固的統治秩序。同時趙、代二國的實際統治者不是高高在上的趙歇而是陳餘。而韓信的副手張耳在趙、代二地同樣擁有不可忽視的威望。

很快兩軍就迎來了一次戰場交鋒。漢高祖二年九月,韓信發起主動發起攻擊,自平陽沿著汾水河谷北上。此前陳餘命代相夏說率兵南下,駐守於鄔(今山西介休東北)東,並命代將戚公屯守於鄔縣城中,以阻止漢軍的北上和東下。韓信首先攻擊鄔縣,曹參迅速擊敗夏說,夏說大敗東走。漢軍發起猛烈追擊,至閼與(今山西和順)追擊代軍。曹參擒斬夏說,全殲代軍主力夏說部。接著,韓信、張耳率兵東進擊趙,命曹參回軍圍攻鄔縣。代將戚公棄城而逃,被曹參追斬。至此代國被韓信平定,韓信在平定代國後命令曹參帶著俘虜的代軍回到滎陽前線,加強正面防禦。而他自己則和張耳引軍回到太原郡,將大軍屯駐於井陘道西口一帶,準備出井陘道以攻趙國。

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陳餘

就這時的局勢來說趙國依舊還很安全,趙國的主要領土都在太行山以東,與韓信的漢軍隔著一座太行山脈。當時華北平原和山西盆地之間,依靠穿越太行山的山道連線,著名的有所謂“太行八陘”,也就是八條重要的通道,井陘道就是其中最為有名的一條。

趙國也知道井陘道極為重要,在代國戰敗的訊息傳到趙國後,趙歇與陳餘統領趙軍主力屯駐井陘道東口一帶。兩人匯聚的大軍有二十萬之眾,正滿懷信心的準備在韓信的漢軍出井陘口時一舉將其殲滅。

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在短暫休整之後,韓信又一次主動進攻。在這時趙軍方面一個叫李左車的謀士提出一個毒辣的計策,以奇兵三萬,從間道絕其輜重,而主力則堅守不戰,使其進退不得,不出十日就能將其全殲。這個計謀確實很毒辣,在利用漢軍後勤補給通道上的缺陷來制漢軍於死地。但是這個意見卻被陳餘否決了,陳餘認為現在我二十萬對韓信幾萬人,優勢在我,無論怎麼打也沒有輸的道理,如果選擇這個戰法即便打贏了,在各國面前也沒什麼面子,“義兵不用詐謀奇計”。

事實上,韓信並非沒有預案,韓信此次出征趙國有一張絕頂重要的王牌那就是自己的副手張耳。張耳年少時,曾為魏國公子無忌(信陵君)座上常客。後來迎娶一位喪夫的富家女,也成為一個招攬門客的豪室。在秦末起義中,趙國又是張耳長期活動的地方,所以韓信利用張耳地頭蛇的優勢大力發展間諜。到兩軍決戰之時,趙軍實際上已經對漢軍全透明瞭。李左車對陳餘的獻策,沒過兩天就擺在了韓信的案頭。

試想即便是陳餘接納李左車的計謀,李左車這支所謂的奇兵,真的還能起到奇兵的作用嗎?如果韓信集中漢軍主力趁著趙軍主力堅壁,率先攻擊李左車的奇兵,李左車能有把握擊敗數量和質量都優於自己的漢軍嗎?所以雖然李左車計劃雖好,但是在面對韓信無孔不入的間諜網面前,實際上可操作的機會已經很小了。

但這畢竟是一條足以改變整個戰局的計謀,所以當韓信聽到陳餘否定李左車計劃之後,就已經不再將陳餘當成值得重視的對手。韓信決定進軍,當率軍進至井陘口以西30裡處便下令停止前進,命令部隊修築營地充分休整,同時命令士卒早早休息。在半夜時,韓信將漢軍中的精銳兩千騎兵叫醒,命令人持漢軍的赤旗一面,從偏僻小路前進,隱伏於趙軍大營附近的山中,待趙軍全部出營去同韓信作戰,“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當這支騎兵出發之後,韓信才下令全軍起營整軍。韓信在早餐時信心十足的對將士說,“今日破趙會食!”意思很簡單,今天打敗趙軍回來咱們會餐。

韓信先以一萬人為前鋒在綿蔓水東岸背水列陣。敵前行動又是渡河攻擊,況且敵軍還是遠遠多於自己的趙軍。手下的將領都有些猶豫,但韓信卻信心十足對下屬說道“趙軍已經搶佔了有利地形,以逸待勞,他們的目標是全殲我軍,絕不會打草驚蛇攻擊你們,放心大膽地過河吧,沒看到我的帥旗趙軍是不會攻擊的。”果然如韓信所料,這支一萬人的先鋒部隊渡河之後並未遭到趙軍任何攻擊。

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這部分漢軍在過河之後,並未在向前攻擊而是在灘頭開始做工事,列好陣型。在營壘中注視著漢軍行動的陳餘,看到漢軍這種古怪的行動都覺得漢軍簡直是蠢到家了,背水列陣為兵家大忌。看到對手犯這樣低階的錯誤,陳餘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正在趙軍嘲笑漢軍背水列陣時,韓信率領主力渡河而來。韓信這次卻沒有停留,直接率軍朝趙軍的營壘發起進攻。陳餘一看這不是正中自己下懷嗎?他想的就是以逸待勞消滅漢軍主力,想不到韓信自己送上門來。陳餘迅速帶領趙軍出城迎戰,但陳餘卻遺忘了一個細節,韓信出擊時,早先過河的一萬先頭部隊,卻停在河邊並未和韓信的主力一起向趙軍進攻。

但陳餘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兩軍已經正面撞上了。在優勢趙軍的攻擊下,漢軍開始往後退,不斷有旌旗被漢軍拋棄,但漢軍卻一直沒有發生大的混亂,直到所有漢軍都退入早上布的陣中,趙軍都沒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趙軍都認為漢軍已經必敗無疑,地上散落的旌旗就是明證,紛紛出營向河邊追擊。但趙軍卻無論如何也打不穿漢軍的背河之陣,這股漢軍從早上渡河開始已經在此地養精蓄銳多時,此時攻守之勢也發生了變化。以逸待勞的由趙軍變成了漢軍。而韓信這時利用河流這個阻礙控制住了漢軍的撤退,從容地開始整理軍隊不斷向背河之陣投入新的力量。

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在陳餘的情報中,始終認為漢軍就只有一兩萬人,其中能打仗的就幾千人,對於漢軍在滅魏之後,増兵三萬的情況根本不瞭解。所以打了半天,發現漢軍的數量和戰鬥力都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意識到今天是無法消滅漢軍,陳餘命令趙軍鳴金收兵,退回大營準備持久作戰。

當趙軍來到營門口時卻發現大門緊閉,營區裡全是漢軍旗幟,趙軍將士頓時大驚失色,都認為漢軍能佔據大營一定是趙國後方已經被漢軍佔領了。而這時韓信的主力也趕到了,趙軍頓時士氣大跌紛紛潰散,趙王歇、陳餘率潰軍逃跑,漢軍發起猛烈追擊,再敗趙軍於部縣(今河北高邑東),斬陳餘於泜水之上,殺趙王歇於襄國,全部平定了趙、代各地。

在戰後的會餐中,將士們都紛紛向韓信詢問此戰的竅門。韓信說兵法講‘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我現在統帥的軍隊都不是我親自訓練的,這就是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麼還能用他們取勝呢?”實際上韓信所言並非是此戰的要門,更像是一種發牢騷。在戰前自己的得力干將曹參就被調回了滎陽主戰場,由於漢朝的體制,韓信雖有統兵之權但是管理權卻在關中政府的手中。這樣雖然能為韓信源源不斷地提供補充。但也造成韓信的軍隊調動頻繁。不久之後,就出現了劉邦帶著夏侯嬰輕車直入韓信軍中,收其軍權的事。

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

那麼真正勝利的法門是什麼呢?

筆者認為是韓信在與趙軍作戰中始終是掌控著戰役的節奏,基本上趙軍每一項行動都在韓信預料中。再就是韓信在每點上都有多種預案,佯敗風險極大,稍不留意就可能面臨全域性崩潰,但韓信加了三道保險,首先是自己親自指揮戰鬥,統帥以身作則能很好的激勵士卒,其次是以河流阻礙敗軍進一步崩潰,第三步是預先設定營地,準備一萬人的生力軍在戰場外掩護自己整理敗軍。反之呢,趙軍上下對於漢軍真實實力,卻知之甚少,盲目沉醉的自己擁有二十萬兵力的幻夢中。而趙軍統帥陳餘在作戰中一點也沒有想到過戰敗的可能,未算勝先算敗,作為一個軍事統帥陳餘是不夠格的。

在戰場之外,韓信的間諜把趙軍滲透的跟篩子一樣,自己統帥的漢軍一路屢戰屢勝士氣正旺,自己身後還有源源不斷的補給,從這一點來說戰鬥還沒開始趙軍就先失一招。可以說,韓信的勝利是政治、戰略、戰術上的多重勝利,而不是一句簡單的“兵置死地”可以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