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10)——淺談信長其人與戰國三英傑對比

在談論信長之前,先讓我們看看他事業的巔峰程度。

織田信長(10)——淺談信長其人與戰國三英傑對比

截止1582年本能寺之變,信長可以說是統一了大半個日本。

往身後看幾年,豐臣秀吉自山崎之戰開始作為獨立大名征戰天下,到1590年小田原城之戰結束,北條家的滅亡宣佈著秀吉一統日本。

所謂一統,就是沒有反抗你的人,各路諸侯要麼臣服,要麼達成同盟。雖然不見得江山就此穩固,但總歸是消滅了反對的聲音。

西起薩摩島津家,東至奧州伊達家,無不臣服於秀吉之威。

織田信長(10)——淺談信長其人與戰國三英傑對比

而豐臣秀吉自西國攻略大將到天下人,一共用了幾年呢?

8/年/。

確切地說,如果拋去1582~1584年打柴田勝家、德川家康的這些內鬥的話,用6年就夠了。

很可惜,信長沒能多活這6年。

到本能寺之變結束,真正能為信長構成威脅的只有6個大勢力——中國毛利家/、四國長宗我部家/、薩摩島津家/、越後上杉家/、相模北條家/、奧州伊達家/。

當然統一這種東西因人而異,秀吉身上確實有著信長沒有的優點,這個毋庸置疑。

但是以信長之才,說句天下近在咫尺不為過。

如果把信長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做一個比較的話,信長最大的特點是我行我素/。

特點這種東西,在某種情況下會成為優點,另一種情況說不定就是缺點。

從少年時,他就不屑於世俗的傳統教育、傳統審美。

有一句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以巧妙翻譯一下——

不當家的孩子一定是不窮的/。

豐臣秀吉是農民出身,跟寧寧婚禮都是藉著好友前田利家幫助進行的。

德川家康自幼就當人質,看盡冷暖是非,回到三河國後還得想辦法討好今川家。

所以說,當秀吉和家康在面臨抉擇時,很少意氣用事。

小牧長久手之戰後,羽柴德川兩家和談時,秀吉把母親大政所當人質送給家康。換做信長一定會玩心理戰,想要自家老孃當人質?門都沒有。

1579年,當信長懷疑正妻築山殿和長子松平信康有通敵嫌疑時,家康拍板讓長子切腹。換做一般人,就算不嚴詞拒絕,也得討價還價,為兒子爭取一線生機。家康忍了。

另外提一句這三位的子嗣情況。

信長有三子:

1。織田信忠作為信長指定的繼承人,多有戰績,攻破松永久秀這一功勞基本確立了他的地位。但在本能寺之變時被明智光秀算計,與父親同一時間被害,死於京都附近二條城。

2。織田信孝在賤嶽之戰支援柴田勝家,戰敗後被秀吉命令切腹。

3。最後一個織田信雄才華一般,在小牧長久手之戰支援德川家康,但是打到一半突然跟秀吉和談,導致家康失去出兵的名義,直接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向,不過晚年到不錯,秀吉家康都沒有為難他。

秀吉風流成性(他好色是整個戰國出了名的),但子嗣不多

早年有一子福松丸——早夭

成為天下人後又有一子鶴松——也早夭

唯一存活至成年的子嗣是側室茶茶所生的豐臣秀賴,1615年大阪夏之陣後,母子皆被家康所殺。無後

德川家康是笑到最後的人物,1603年德川幕府開創後開枝散葉,不必多說。

PS:德川家康原名松平元康,所以姓德川或者松平的人,都是家康這一脈的

長子松平信康是家康正室築山殿所生,於1579年被信長懷疑,切腹謝罪。

次子結城秀康於小牧長久手之戰後送給秀吉當養子,喪失德川家繼承權。後來入贅結城家,成為結成家家督,關原之戰守衛江戶有功,也算善終。

三子德川秀忠,德川幕府二代將軍。一生中規中矩吧,但是關原之戰時率主力找真田昌幸、真田幸村父子捉迷藏,不去支援正面關原戰場,硬是打一個小城上田城,還沒打下來。事後德川家康差點沒這混蛋兒子氣死。大阪之陣德川軍名義統帥。

其餘家康諸子不再細說

跑題了,快回來。

亂世之中,百姓永遠是最苦的一方。敗者流離失所,不知明日之生死。即使是勝者領下的百姓,也有兵役、軍費等等需要應對。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是曹操當時描述關東群雄並起時的場景,同樣也適用於日本戰國。

正是出於此,秀吉也好,家康也罷,都儘可能避免對無辜百姓的殺戮。

以秀吉為例:

1。小牧長久手和九州征伐,都是以對方臣服告終

2。山崎之戰明智光秀揹負弒主罪名,非死不可

3。賤嶽之戰和小田原征伐都是對方特別頑固,但就算這樣,秀吉的目標也只是對方項上人頭

仔細看他們打的大大小小戰役,都沒有洩憤這一說法。

但是信長不一樣。

之前提到過,火燒比叡山和長島本願寺,這兩次戰爭中,織田信長是放縱手下士兵去屠殺那些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

在入主京都那一章提到過,信長入主京都時,嚴令部下行為。這次不可能想不到約束軍令這一點,而這麼做的目的,美名曰永絕後患,說白了就是洩憤。

秀吉和家康跟佛教的關係都非常好,佛門對於他們的評價也都是正面的,唯獨信長,是公認的“佛敵”。佛門信徒呼信長為“第六天魔王/”,看看人家家康的稱呼——“天照大權現/”,人世評價高下立判。

其實信長一統天下與這些佛門子弟倒也沒甚關係,可就是受了某些人的挑撥。本願寺的顯如上人跟武田信玄是連襟關係,很容易就被利用上。

織田信長(10)——淺談信長其人與戰國三英傑對比

而信長倒也是個硬脾氣的主。殺戮不是最好的路,甚至連好都不沾邊,但對於信長而言確實是最便捷的路,快刀斬亂麻,即使這些亂麻本身無辜。

此外,這個信長還是個很難猜透的人,他的想法總是與眾不同/,而且脾氣喜怒無常。明智光秀謀反有一定因素是信長對待手下的態度,這導致他心生怨恨。

當然與眾不同這個點是個值得大書特書的點,這個與眾不同,有一種改革的意味。

一方面是終結日本長期的割據局面,另一方面就是傳播新思想。

像西方先進的科學——數學、地理學、物理學等等,都是在信長的支援下傳播到日本的。傳播到日本的火炮這類東西,也是在信長的手底下大放異彩,長筱之戰一戰揚名。

而宗教一方面,信長也是允許基督教徒在岐阜、京都等地開設教堂,傳播《聖經》知識。

用“開放”這個詞形容信長一點不為過。但好景不長,信長去世後,後世的秀吉和德川幕府奉行“閉關鎖國”的戰略,與晚清政府一樣,和西方文明隔絕開,經營自己的小天地。

如果說找信長失敗的原因的話,一個確實是時運/——本能寺之變沒能躲掉。另一個,就是本身性格的缺陷/,可以這麼說,織田家臣之所以凝聚在信長身旁,主要還是“利”字。

暴而無恩,這個大多數情況下都適合信長,所以在他死後,會出現織田家迅速沒落的情況。沒有人願意出自“義理”的角度支援他的子嗣,祖龍死而地分。

這種情況雖說一部分有大名擁兵自重的情況在,但人情味終歸是淡薄了些

相對應的,秀吉死後,有石田三成拼死守護豐臣家天下,興西軍十萬人討伐德川家康(雖然最終輸了)

大坂之陣時,像真田幸村這樣的武士、浪人也都蜂擁而至湧入大坂城,擁立幼主豐臣秀賴

家康死的時候,天下已經一統,德川幕府的威望深入人心,這個倒不必多說。

另外點一下戰國三英傑的作戰風格

織田信長不多說了,招牌戰役桶狹間,用奇襲的方式從氣勢上壓倒對方。後期織田軍勢力雄厚了之後,不犯大失誤就能把握勝局。

豐臣秀吉是物量差作戰,說白了就是人多打人少。手下人能比對面多,也是一種本事。獨自領兵後的山崎之戰和賤嶽之戰,都有對面的人倒戈加入己方。山崎之戰筒井順慶、賤嶽之戰前田利家、小牧長久手的織田信雄都是在戰爭開始後由對面陣營加入秀吉陣營。

秀吉等到進位“關白”的,改姓“豐臣”的時候,豐臣家已經成為了第一大勢力了。

德川家康怎麼說,他比較複雜。遷移關東之前,是憑藉手下人的戰鬥力取勝的。手下的三河武士戰鬥力相當強悍,這為德川家在信長時代艱難生存提供了有力保障。

遷移關東之後,關原之戰是忽悠福島正則等人,加上小早川倒戈白給贏的,在江戶的主力都沒來(被混蛋兒子瞎用了)。大阪之陣也是,就純粹憑藉威望收攏人心。

織田信長(10)——淺談信長其人與戰國三英傑對比

說好的小評寫了這麼多,那麼有關信長的故事就到此為止吧。

如果說硬是給信長找一個定位的話,可以這麼說:敢為人先的改革者和暴而無恩的實用主義者/。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織田信長(10)——淺談信長其人與戰國三英傑對比

歡迎關注苦無天下,帶你從上帝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