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遭喪事,政權未穩之時,發兵攻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進行決戰。吳軍大敗,吳王闔閭也不幸中箭身亡。

吳王闔閭在彌留之際,囑咐群臣:一定要滅了越國,為其報仇。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他派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整天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

讓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同時夫差為了牢記父王的囑咐,派人經常提醒他。他每次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會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要滅了越國,為父報仇!”這樣過了兩年,吳軍已經兵馬強壯,於是吳王夫差親率大軍去攻打越國。

但越國有兩個很有頭腦的大夫,一個叫文種, 一個叫范蠡。范蠡對勾踐說:“吳國艱苦練兵已經兩年了。這次要為闔閭報仇,來勢兇猛。 我們不如堅守不戰,避其鋒芒。”

讓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軍決一死戰。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進行決戰。越軍果然大敗。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這下一籌莫展,跟范蠡說:“後悔沒有聽你的話,才弄到這步田地。現在 該怎麼辦?”

范蠡說:“我們現在趕快去求和吧。”

於是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裡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但夫差沒同意。

回國後,文種打探到吳王夫差準備同意,但伍子胥堅決反對。同時還打探到吳國的伯嚭是位貪財好色之人,便準備了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為求和美言。

讓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同意了越國的和談。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於是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了吳國。

勾踐到了吳國後。夫差命他們住在,闔閭的墳墓旁邊給他餵馬, 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並且夫差每次外出,勾踐都要為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已真心實意地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了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並且吃飯的時候,也要先嚐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之戰的恥辱了嗎?”這就是後來人傳頌的“臥薪嚐膽”。

讓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並讓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同時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命文種管理國家大事, 命令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使國家逐漸強盛。

公元前475年,勾踐傾全國之力,發動滅吳戰爭。吳國經過長期戰爭,元氣大傷,再加上年青壯年大多陣亡,力量對比懸殊,無力抵禦越軍,只能退回吳城死守。

讓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越軍包圍吳國三年,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攻陷吳城。吳王僅率親近衛士與大臣,突圍西上姑蘇山,數次派使者向勾踐請和。勾踐提出將吳王流放甬東,吳王不能接受而自殺身亡。

越王勾踐為了使自己不忘記以前所受的恥辱,激勵自己的鬥志,以圖將來報仇雪恨,回國後臥薪嚐膽,最終東山再起,一舉滅吳。

然而吳王夫差,剛開始同樣不忘為父報仇,命人時刻提醒。苦練兵馬兩年有餘,最終大勝越國,並招降勾踐。

讓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個故事也恰恰印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生活充滿了起伏,做什麼事都不容易。如果一個人想要取得某種成就,必須有一定的犧牲和耐心。如果不能在需要耐心的時候放下架子堅持下去,只會失去成功的機會,如果能忍耐和放下,經過不斷的努力,總有一天事情會成功!而不像夫差一樣自殺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