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作為一代美女以身許國,最後到底下落何處?

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美女首位,西施承載了我們對於美女的一切幻想,但是關於西施最後的歸宿史書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最後的交待,西施的結局如何也就成了一個迷。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楊玉環和貂蟬,西施更是名列四大美女之首。關於西施有很多傳說,相傳西施每日都去溪邊浣紗,水中的魚兒見到西施如此貌美,都羞澀的沉入水底,於是有了“沉魚”一說,西施也成為了美女的代名詞。那麼這位絕世美女的一生是如何?她的歸處又在哪裡?讓我們來一一探究。

西施作為一代美女以身許國,最後到底下落何處?

西施,本名施夷光,後人稱為西施或西子。春秋戰國時期,西施出生於浙江的一個小山村裡。西施的家庭雖然是一個平凡的手工業者家庭,卻因為西施的美貌而遠近聞名。然而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樣出眾的女子註定無法平凡。吳王夫差為報殺父之仇,進攻越國,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被俘後沒有被殺死,而是成為了供夫差玩弄的奴隸。身受巨大屈辱的勾踐臥薪嚐膽,激勵自己不能。三年後,吳王認定勾踐是個廢人了,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後,力圖雪恥,便採用范蠡的計謀,利用夫差好色的弱點,獻上美女禍亂吳國。越王遍尋全國,尋得絕世美女西施。為了讓西施更能討得吳王歡心,越王還用三年的時間精心調教西施,讓她學習歌舞,體態等各類技藝,真是用心良苦。

西施作為一代美女以身許國,最後到底下落何處?

三年後,學成的西施帶著使命來到吳國。擁有美貌與技藝的西施一下子就俘獲了吳王的心。吳王為這個可人兒建立了一座新的宮殿,名曰“春宵宮”,宮裡面還設定了水池供他與西施戲水,又為能歌善舞的西施設立了“響屐廊”,只因西施擅長的響屐舞深受夫差喜愛。有了這個歡樂的天地,霸氣君主夫差就日夜匍匐在西施的裙下,不理朝政,朝政也因此荒廢。越國見時機成熟,一舉進攻吳國,最終亡國。

吳越戰爭結束之後,西施的下落也成為了一個謎團。首先是自縊說,這種說法一般出現在後人改變的戲劇作品中,是說西施見使命完成,深感欣慰,但又覺得對不起是自己讓吳國滅國。在這種矛盾的心態下,西施在夫差為她建的館娃宮裡自殺了。這種說法帶有明顯的封建男權傾向,並且也未有史料記載這一結局,所以大概是後人杜撰的。

還有一種美好的說法是西施在戰亂中被范蠡帶走了。范蠡在西施剛被帶入越宮時 就對西施一見鍾情,西施也被這個機智且多才的人吸引,二人一見鍾情,眼看要壞事,幸被文種及時阻止,計劃才得以順利進行。順利滅吳後,范蠡知道勾踐必然不會留下西施的性命,便趁亂救下西施,隱於五湖。不問世事。這種說法寄託了人們對西施命運的同情和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許多文人也常用范蠡和西施的愛情作典。但據史料記載,范蠡是有夫人的,並且有三個孩子,這個夫人也不是西施。所以這個說法大概只是人們美好幻想的表達。

西施作為一代美女以身許國,最後到底下落何處?

最為可信的一種說法是沉水說。這個說法又有三個版本,首先是西施被擄回越國後,越王要求西施侍寢,這事被越王后知道了,醋意大發,以西施是禍水之名,將西施投入水中。另一種說法是范蠡認為西施太美麗了,這麼美的姑娘已經滅了一個國家,放在我們越國豈不還是禍水?就派人將西施裝入皮囊裡投湖了。但是我們知道再厲害的大臣也不可能在不經過國王授意的情況下隨便處死一個重要人物,所以這種說法是有漏洞的。還有一種說法是說西施是自己落水而卒的,這個說法也是帶著對西施的深切同情。但無論怎樣,西施作為一代美女以身許國,用自己的美好青春成就了君主的野心,卻還是被人說成紅顏禍水,這一切對西施來說是不公平的。試想如果夫差不沉迷於美色,越王的目的也不會大成。正如蘇妲己,陳圓圓一樣,其實她們的美貌沒有錯,錯在男人過度貪戀美色,最終誤國,反倒將錯誤推在女人們身上,反映了男權主義對我國曆史文化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