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西安,有十三個朝代先後在此建都。

西周建都灃河兩岸,豐、鎬二京隔河相望,一橋相連。秦在咸陽建都,宮殿建在渭河南北,秦章臺宮、華陽宮、興樂宮等宮殿,還有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都在渭河南岸,完璧歸趙的故事就發生在章臺宮。西漢在渭河南岸的秦長安鄉建立都城,稱為長安。漢長樂宮就是在秦興樂宮基礎上建的,而未央宮則是在秦章臺宮的基礎上建造完成的。

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那麼現在的西安城牆是什麼時候修建的?隋大興城,唐長安城,元奉元城是什麼樣子?從古至今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如今的西安城牆,是在隋文帝修建的大興城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據《西安通覽》記述,公元581年楊堅廢北周靜帝宇文闡,登上帝位,改國號為隋,這就是隋文帝。

隋開國之初,都城仍然選擇長安舊城,但是,這座已有780多年曆史的古都城久經戰亂,破敗不堪,而且宮室形制狹小,幾百年來城市汙水積澱,雍底難洩,飲水也成了問題。加之城池鄰近渭河地勢較低,渭河又多水患,因此,隋文帝選擇了長安古城東邊,地勢較高的龍首原南坡另建新都,稱為大興城。

大興城由宮城、皇城、外郭城三大部分組成。

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宮城,是供皇帝、皇室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宮城東西約2160米,南北約1485米。考古實測,東西長2820。3米,南北長1492。1米,周長8。6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

皇城位於宮城的南面,是王朝中央軍政機關的所在地。據《唐兩京城坊考》記載,“東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三里一百四十步。”考古實測,東西長2820。2米,南北寬1843。6米,周長9。2公里,面積約5。2平方公里。

外郭城位於宮城和皇城的東、西、南三面,是大興城內的坊裡住宅區。《唐兩京城坊考》記載:“東西一十八里一百五十步,南北一十五里一百七十步,周長六十七里。”考古實測,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7米,周長36。744公里,面積74。6平方公里。

這可是一座巨型的都城。

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隋末各地武裝紛紛起兵反隋,618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唐依然沿用隋大興城作為都城,稱作京師,統稱長安。

唐高宗五年(654),曾兩次整修長安外郭城,並在東、西、南三面9個城門上修建起高大的城樓。開元十八年(730)又歷時10個月再次整修。

當時外郭城西邊:中間是金光門、北邊開遠門、南邊是延平門;南面:中間是明德門、西邊是安化門、東邊是啟夏門;東面:中間是春明門、北邊是通化門、南邊是延興門。北面的中段和東段分別與宮城北牆和大明宮南牆重合,西段中為景耀門,東西分別為芳林門和光化門。

大唐時期的東市和西市,興慶宮都包含在外郭城內。電視劇《長安七十二時辰》上說的各個坊,也在外郭城內。

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公元904年,唐昭宗在朱溫的挾持下遷都洛陽。經過數次戰亂後,長安城池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留守西京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為了防禦考慮,決定放棄原有的外郭城和宮城,只將子城(皇城)加以改建,稱為“新城”。

新城實測東西長2820。3米,南北寬1843。6米,周長9。2公里,面積5。2平方公里。

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到了元代,忽必烈汗封其第三子忙哥刺為安西王,1279年改京兆府為安西路。仁宗皇慶元年(1312)又改安西路為奉元路。因此又被稱為奉元城。

奉元城沿用了唐末新城的舊城垣。據《長安志圖·奉元城圖》和清嘉慶《咸寧縣誌》考訂,奉元城四面各一門,而且並不對稱。

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大將徐達率軍攻佔關中,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由此而得名。

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封其子朱樉為秦王,在西安府城東北部修建秦王府,也叫王城,後被傳為 “皇城”。

西安府城是明初擴建的,由於原來的城垣狹小,殘破不全,為了防禦重修城垣。準備工作從洪武三年開始,開拓東大城530丈,南接舊城436丈,又拓北城1157。7丈。

洪武七年正式動工,洪武十一年竣工。這次修葺使東、北兩面的城牆向外各擴充套件了約1/3,考古實測:東城牆長2886米,西城牆長2708米,南城牆長4256米,北城牆長4262米;城垣周長13912米,約14公里,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面積11。5平方公里。

明西安府城西、南兩面城牆仍然是元代奉元城的舊城牆,也就是隋唐時期的皇城城牆。現在位於含光門的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能看到隋唐含光門門道、城牆斷面等遺址。

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今西安城東北、西北、東南的三個城角都呈直角形,唯獨西南城角呈半圓形。從元代安西王宮遺址四隅的半圓形制來看,這裡應當還保留著元奉元城的老樣子。

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據《續修陝西通志稿》記載,西安府城牆“高三丈”,“厚四丈七尺”;實測頂部寬15米,底部寬18米。全部用黃土分層夯築,每層厚8~12釐米,最後一層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夯打,非常堅硬。

西安府城四面各開一門:東面為長樂門,西面為安定門(即唐皇城順義門),南面為永寧門,北面為安遠門。每處城門都有三重城樓:正樓、箭樓、譙樓。

清順治二年(1645)正月,清軍進入西安後,從東北遷來一支滿族騎兵,連同眷屬共約兩萬人,駐防八旗。同時把西安府城東北角劃為八旗駐防城,也叫滿城。

滿城的城垣,東、北兩面利用原來的大城牆;西面牆從鐘樓的東北角起沿今北大街到北城門東側,與北大城牆連線;南牆由鐘樓的東北角起沿今東大街道大東門南側,與東大城牆相接。

滿城共開六門:東門即今長樂門,西門由鐘樓北門洞進東門洞出;東大街一側的端履門、大菜(差)市各開一門;北大街一側的西華門、後宰門各開一門,元朝的秦王府被拆除後改為八旗校場。

南城,西安府城的東南角是漢軍駐防區,康熙二十二年(1683)在大菜市以東到南城牆一段修築了一道南北城牆,叫南城。新牆中部開有一門叫通化門。乾隆四十五年(1780)漢軍被撤走。

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清代多次對西安城牆進行了維修。

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張鳳翽帶領起義軍圍攻安遠門內滿城, 安遠門(北門)的城樓是清兵的彈藥庫,新軍集中火力轟擊彈藥庫,致使清兵全線潰敗,可惜的是安遠門城樓也在戰火中被毀。這也是現在的安遠門,只有箭樓沒有城樓的原因。滿城在被新軍攻佔後拆毀。

民國時期戰亂頻繁,最著名的一場戰鬥就是“二虎守長安”。1926年春,劉鎮華在吳佩孚,張作霖的支援下,糾集10萬人進攻西安。圍城8個月之久,國民軍將領楊虎城,李虎臣率全城軍民堅守。後馮玉祥將軍率軍入陝,解了西安之圍。在這場戰鬥中,高大的城牆也起到了禦敵的作用。

戰亂之下的西安城破舊不堪,民國時期的地方當局,為保護城牆,也做過一些必要的修葺與保護工作。

城牆逐漸失去了禦敵的功能,為方便人們出入古城區,從民國開始,先後新闢多座城門。現有城門18座形成時間和規格各不相同,從永寧門開始順時針:永寧門、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安定門、玉祥門、尚武門、安遠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長樂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其中中山門、玉祥門、勿幕門是分別以民國著名人士之名命名的。

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西安城牆,是1983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修復,牆體維修加固工程按照“修舊如舊”“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按照清乾隆年間的牆體結構規格修復,到1990年底基本完工。

此次維修補建已被拆毀的東門、北門箭樓、南門閘樓、吊橋,疏通了護城河,並建成了環城公園。1952年擴建火車站廣場,被拆除的尚德門至尚儉門這一段城牆,也於2005年重新連線,形成大跨度的橋拱式城門,從而使西安城牆全線貫通。

西安城牆歷經歲月滄桑變化,留下了歷史的印記,能矗立至今日,得益於各個時代的維修與保護。

西安城牆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環城公園已經是西安人休閒、鍛鍊、娛樂的場所,更成為遊客們的打卡聖地。

歡迎大家到西安來,漫步在久經歲月的古城牆上,感受那悠悠底蘊的古城氣息。

有不周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