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創作立場宣告:非軍迷,也非時尚達人,只是Military style文化的愛好者,如有偏差,歡迎指正~

“衣不遮體”,四個字簡單闡述了衣服與人的關係,但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面對人類更復雜的活動場景,衣服開始有了更多的功能屬性,不再簡簡單單的侷限於“遮體”和“美觀”,衣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工裝,不僅衍生出了軍裝,並深深的影響到現代男裝

說到由工裝演變而來的現代男裝,就不得不提到A2飛行夾克和M65風衣以及740海軍大衣等軍裝,他們不僅活躍在各種軍迷愛好者手中,還是時尚界的寵兒。不過相比起實用且得體的飛行夾克或海軍大衣,地面部隊的配發的服裝就顯得稍微有點寒酸,畢竟空軍和海軍不需要跟陸軍一樣需要躲在散兵坑內渾身泥汙的抵風扛雨。不過相較於隨著飛行載具速度不斷變快機艙溫度不斷變化而不斷大刀闊斧革新的飛行夾克,陸軍軍裝雖然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但由於使用場景整體沒有太多改變,變化幅度沒有飛行夾克那麼顯著,都是一些細微的調整變化。所以陸軍大部分服裝在版型和用料以及用途都是大相徑庭,總體的思路卻大同小異,整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件代表性的型號:M41,M42,M43,M51,M65,看似都是4口袋沒怎麼變過的造型,但內在都是經過多次重要改進。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但在此之前,有必要提下開始Tunic

在1941年前,歐洲的戰火還沒有燒到大洋彼岸的北美,秉承《凡爾賽條約》的美國還沒有插手海外戰爭,軍服還在配發20年前的英式“tunic”,1942年,二戰火燃燒全球,由美國中西部幾個州國民警衛隊組成的第34步兵師作為第一批派往歐洲的美軍登上了北愛爾蘭。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大批美軍頭頂英式鋼盔、穿著毛料軍常服,扛著老式M1903步槍走下船舷。不由得令英國民眾懷疑:大洋彼岸的美軍盟友是不是剛從一戰戰場穿越回來?在戰鬥中,tunic在歐洲潮溼多雨的環境水土不服,羊毛吸水後變重且不保暖,偏向常服的版型臃腫不堪不便於行動,經常能看到士兵在潮溼的散兵坑裡凍得面色鐵青嘴唇發紫,美軍開始意識到更換更適合作戰的野戰大衣的重要性。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身穿tunic的美軍

帕森斯夾克1938式風衣

其實早在1937年美軍上校格里高利就參考民用建築工風衣所編繪的圖紙,為新式作戰服的設計指明瞭方向:抗風、扛磨且不易吸水的外殼,加上保暖舒適的內襯。為選擇適合用作外殼的材質,格里高利親自試驗了兩種物料。首先是卡其斜紋布,此前在駐紮菲律賓的美軍士兵上已有所使用。接著輪到府綢,一種1920年代才從英國引進入美國的高強度平織纖維。儘管後者表現出了更好的防水抗風性,但前者則在性格比和耐磨度上更勝一籌,於是卡其斜紋布成為了首選。至於內襯,軍需部最初的想法是使用法蘭絨和羊毛混紡(與後來的M1939常服外套同樣材質),但製作用時上的過長又將設計變更為全羊毛。

1938年11月份,綽號為“帕森斯夾克”的1938式風衣面世。區別於世界各國主流的四口袋作戰服外套,M38只有兩個係扣式斜口袋,同時在肩後增設摺疊式風琴褶以方便穿著者在胸圍有限的空間中更靈活運動。在選擇該用拉鍊還是傳統的係扣設計時,格里高利決定兩者結合——內設拉鍊,外設係扣式擋風片以進一步加強禦寒抗風性。對於袖口和腰腹位,均設有可調整圍度寬緊的袖釦。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帕森斯夾克”的1938式風衣

但這個設計並沒有從美國陸軍獲得認可。再加上當時美國國內的主流氣氛為孤立主義和中立主義,大部分人認為沒有參戰的可能,因此新軍服被看作並非至關重要的事項,導致這件“帕森斯夾克”直到1940年都是單獨的存在,連取個正式序列號也沒取。

隨著美軍參戰,開發新的野戰大衣又被提上日程,終於M1941野戰夾克誕生了

M41野戰夾克

M41夾克採用OD3淡橄欖色斜紋棉/毛混紡製造,裁剪寬鬆、下襬較短,內襯有和軍毯材質相同的法蘭絨制防寒層。與老式毛料常服相比,M41夾克更廉價、耐髒,保暖性和防水性都有一定提高,而且無須乾洗,方便清潔保養,推出後受到部隊歡迎。因為產能有限,到珍珠港事件爆發時,很多部隊還領不到,因此第34師派駐英國登入時,只能穿著老式毛料的Tunic登陸。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穿著M41的美軍士兵

從整體設計來看,M41更像是他的原型伐木夾克而不是軍用夾克,在取消了胸前四口袋的設計後,取而代之的是兩個位於腰部的斜插衣兜,容量較小僅僅夠將手插入,袖口可以透過紐扣收緊,有類似A2飛行夾克一樣的拉鍊設計,拉鍊外有用紐扣固定的防風罩,戧駁領可以豎起來用釦子反扣起來防風保暖以免灌風。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巴頓將軍也代言過早期的M41夾克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身穿M41的著名攝影師羅伯特·卡帕

但隨著M41大範圍的列裝美軍,M41的問題也慢慢的暴露出來,遇水後容易縮水變形,在日光的暴曬下容易褪色,讓草叢中計程車兵隱蔽效果變差,棉毛混紡耐磨性也不是很高,使用壽命也偏短,法蘭絨內襯保暖效果有限,冬天士兵不得不去找大衣禦寒,這樣又重新變得臃腫行動不便,取消了四口袋,在綁上攜行具後,口袋甚至被外腰帶完全遮擋住,衣服自身的儲物能力極差全靠攜行具。對於軍方來說M41的設計導致成本過高,壽命又偏短,所以軍方再次著手新軍裝的研發。

雖然M41並不是一件完美的野戰夾克,但M41還是一件有劃時代意義的軍裝夾克,從M41衍生了更適合傘兵穿著的M42夾克,更簡潔更保暖的坦克夾克,適用性更廣泛的M43野戰風衣。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由M41衍生出的M42以及坦克服和M43合影

M42傘兵風衣

傘兵在跳傘空降的時候,膝蓋和肘部經常會因為大力拉扯而出現撕裂的情況,為了避免出現問題提高耐用性,傘兵開始在肘部和膝蓋上縫製帆布的補丁加固,更適合訓練和行動。原本M41的雙側斜插衣兜又被分化成四個斜口袋,儲物能力因此得到提升,戧駁領也變成了襯衣領,為了能讓夾克變得既能儲存溫度又能方便行軍,及跨或者過臀的長度是最佳選擇,所以M42增加了衣長,從夾克變成了風衣,這件針對空降傘兵改良的風衣深受傘兵們的喜愛,到後期m43開始列裝的時候還有大批傘兵拒絕更換,堅持穿著M42風衣。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42傘兵風衣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M42

M43野戰風衣

到了1943年,美軍仍然沒有統一野戰夾克,到了冬季,不同兵種五花八門的冬季外套供求差點壓垮後勤部門,針對M41和M42面料過於單薄不適合寒冷天氣的問題,這次的M43風衣採用了棉質貢緞的卡其布,內襯採用了平紋棉布,從厚度上就比之前加強了不少,保暖和耐磨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領口改為西裝式開領,背面還增加了可以固定風帽的紐扣,左側衣領下有防風蓋,可以把衣領豎立抵禦寒風倒灌,此外在腰部增加了一根抽繩,可以在沒有腰帶的情況下也能束腰防風。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這次的M43不僅僅是改進了用料和版型,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M43的製作工藝也在不斷被改進,比如扣都是暗釦,釦眼是機鎖圓頭鳳尾眼,衣服下襬也比較大,下肢活動不受影響,左右衣片不對稱,門襟比裡襟寬1cm,袖籠比較深,並且用風琴褶預留了空間,手抬到180°也不費力。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身著M43搭配攜行具的美軍士兵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M43沒有保暖內膽,只有單層加內襯,後期在朝鮮戰爭中為了在寒冷的雪中作戰,後開發了保暖內膽,用來提高野戰夾克的禦寒性,這就變相促成了另一個產品:M50 ,然而M50只是試驗性的,只小批次裝備過很短的時間。然後M51誕生了。

M51/M51Parka野戰風衣

M51誕生於朝鮮戰場,面對更為寒冷的作戰環境,還在採用紐扣的M43不便於穿戴手套計程車兵快速穿脫 ,為了更方便的穿著,M51把紐扣換成了金屬製拉鍊,腰間抽繩從內側移到外側,可以在不解開衣服的情況下進行調整,這點在寒冷的環境下非常實用,總體來看M51就是在M43的基礎上把紐扣更換為金屬拉鍊。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身穿M51的伍迪艾倫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51更廣為人知的版本是M51Parka,也就是加長的版本,增加了獨立的風帽,M51的風帽是獨立的,使用時是套在風衣外皮的風帽罩子內,帽子有不同的幾種,最著名的就是狼毛風帽,M51的狼毛風帽用的是北美的黃狼毛製作,之後是一款狐狸毛的風帽,使用的是北極狐的毛製作,不過只有軍官會配發高階風帽,普通士兵無福消受。51風衣外皮在本身的布質風帽上做了加大改進,這樣士兵就可以在帶著鋼盔的同時可以將帽子罩在外面擋風,接下來是口袋的改進,從四兜變成了兩個巨大的斜兜,裡面可以裝進幾乎所有隨身需要的東西,口袋內部襯有毛呢來提供保暖,這是個非常成功的改進。最後就是下襬的改進,也是“魚尾大衣”得名的原因,就是M51外套本身擋風雪的效果不錯,但是士兵坐在雪地裡的時候褲子會被弄溼,影響戰鬥,所以M51Parka做了一個獨特的魚尾型設計,底部開叉,有按扣,需要坐在雪地裡的時候可以將釦子扣住,這樣多了一層隔離,先溼掉的是站起來後不貼身的大衣下襬,而不是褲子,可見,美軍在設計軍服的時候一直很注重士兵使用的舒適性,一個小改進就有效的增加了士兵計程車氣,這個魚尾也被保留在後來出現的M65parka上。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51parka出現過幾個比較常見的版本,1:早期的純棉布料版本,早期版本也算得上是最良心的版本,純棉外料比較厚實,一般搭配保暖性非常好的長羊毛內膽,銀色的類銀金屬拉鍊,比後來為了降低重量也同時降低了強度的鋁拉鍊要結實的多,所以早期版本的主要優點是厚重,保暖性高,缺點是重,早期版本全部是50年代初期生產,內標全部為油印標識。2:黃銅拉鍊實驗版本,此版本跟早期的主要有兩個區別,一個是拉鍊改成了黃銅材質的,但重量並未減輕多少,另一個是大衣外皮開始使用混紡面料,成分為棉 滌綸,這樣的改變是有優點的,防水性提高,不如純棉愛洗水,乾燥速度快,重量減輕,但缺點是厚度變薄,降低了擋風性,春秋天直接穿大衣外皮時透氣性差,不利於有效匯出汗蒸氣,然後面料本身摩擦聲音較大,對戰時隱蔽有影響,整體工藝和質感不如早期版本,但總體來講算有點多於純棉版本,過渡版本主要搭配長羊絨內膽。3後期簡化版本,簡化版本使用和黃銅版本相同的混紡面料,拉鍊換回了銀色拉鍊,但簡化版本搭配的是一款新的內膽,被稱作短毛內膽,說短毛絕對算好聽的了,其實就是類似毛巾質地的內膽,雖然是使用羊毛,但很硬,舒適性和保暖性都大打折扣,而重量減輕並不多,所以唯一的“優點”就是成本降低,簡化版主要從朝鮮戰爭後期開始裝備部隊,一直生產到60年代,所以很多簡化版本的M51 parka都是白色布標的,後期的扣子也有所改變。至今,這款簡化版本的也是存世量最大的M51 parka,之後是實驗版本的,因為出現晚,裝備量較大,還有個原因是因為混紡布料比純棉布料好儲存。

相較於M51的平平淡淡,M51Parka卻在Mod文化加持下在時裝界大放異彩,在戰後的50年代,面對戰爭帶來的不安與苦悶,這群青少年亟欲在壓抑的生活中表現自我,他們騎著Vespas,聽著英倫搖滾,重視外在、禮儀及喜好社交,為了保護西裝,Mod穿上了防風防寒的M51Parka,開啟了軍裝混搭紳裝的風格。M51的流行與被接受也象徵著軍服時尚的文化就此開啟。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到了越戰,美軍作戰環境不再是寒冷的朝鮮戰場,美軍駐留在華氏120度高溫的潮溼叢林,佈滿尖銳樹枝的也對衣服的耐磨和透氣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新的作戰服開發計劃又來了。

M65野戰風衣

二戰期間,雖然美軍已經意識到了尼龍夾克的重要性,但是戰時的尼龍是新型材料,產量不大價格昂貴。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應該記得二戰時期好萊塢電影裡,女性見到尼龍絲襪時的表情,而且尼龍生產全部用於製造降落傘,戰後所以隨著紡織工業和化工工業的發展,軍服面料逐漸改為一種棉-尼織物,根據裝備時間的不同而不同,配比經過80-20、65-35、50-50等幾種變化,所以這次參與新作戰服競標的Alpha公司特意研發了一種全新的 NYCO 面料,是尼龍( nylon )和棉( cotton )按照50:50比例的混紡面料,可以結合尼龍的耐磨防水,和棉料的保暖透氣,在當時是高科技面料 ,M65的長度至腰,外衣表層(OUTER SHELL)是綿和尼龍混紡的結實的厚布,裡層(INTERSHELL)使用的則是純棉的材料(後期也改為混紡,兼顧保暖性和耐磨性),厚度較薄。裡,外兩層的設計構成了M65野戰夾克優良的阻風性與禦寒性,甚至還有一定的防水性(僅防小雨和潑水)。

M65野戰風衣的衣領採用小開領與風領結合的設計,在常溫下可以將衣領外翻,作小開領式樣穿著,以達到美觀舒適的效果;在野戰狀態下,只要將小開領立起來,就會在穿著者的頸部形成一個由衣領形成的保護圈,達到保暖的目的。但這還不算真正的“風領”,因為在豎起來的衣領裡還隱藏著一個純棉布製作的風帽(實際疊放在衣服背部,單層布料,保暖性不佳,很少使用),在更為寒冷的時節,士兵們可以立起風領,帶上風帽,並且在風帽的外面戴上鋼盔,既保暖又安全。此外,在風領接近肩部的位置和領尖位置還開有4個預留的扣孔,主要是為了在嚴寒難擋的季節連線M65野戰風衣專用的棉芯毛邊禦寒風帽。為了使這個風領更加保暖,在領口處還設有尼龍維可牢魔術貼,以便使立著的風領不至於散開。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高領可以透過拉鍊把風帽隱藏在後背

在風衣的兩肩,還設有兩條結實的肩帶,便於佩戴軍銜等識別物。肩部和衣袖的連線部位採用了所謂的“騎士肩”設計,目的是突出穿著者寬闊的肩膀,使穿著者顯得十分威武,同時使士兵有更大的靈活性而不必穿過大的衣服。由此可見,美軍在完善軍服使用功能的同時也十分注重軍服穿著的美觀。衣襟採用黃銅拉鍊和紫銅暗釦相結合的方式,在野戰狀態下穿脫十分方便。獨具特色的黃銅拉鍊成為M65野戰風衣設計上的亮點之一,她相較於Parka大衣來說長度較短,但不會影響奔跑等激烈動作,拉鍊上都會有一條棉布織帶,便於士兵冬季戴手套時使用。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這次越南戰場不再是寒冷的極寒天氣,M65的抽繩被移動到內裡

腰部和下襬設有兩條暗帶,在需要時可以抽緊以便防寒。衣袖的肘部有兩道暗線衣褶,在手臂彎曲時,肘部的衣料不會繃緊,不但方便活動,還增加了磨損部位的面積。M65野戰風衣的袖口採用寬口緊袖的設計,即衣服的袖口是寬口,但在相應位置縫製了維可牢魔術貼,隨時可以將衣服袖口紮緊。有意思的是在這種寬口緊袖的設計上,M65野戰風衣還添加了“馬蹄袖”,這有點像中國清代的官服,只不過這“馬蹄袖”不是外翻,而是平時向衣袖內摺疊並用維可牢魔術貼固定的,在寒冷時可以拉出來展開,保護手掌不至於凍傷。衣襟內側兩邊各釘有3道圓扣,同樣的灰色釦子在肩部還有兩個,在兩個衣袖裡也各有兩個。這些暗灰色的圓扣是用來固定棉芯內膽的,衣袖裡的扣子還可以用來固定美軍制式全棉防寒手套。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美軍中,M65野戰風衣的棉芯內膽和風衣是分別單獨採購、配發的。99年以後的公發軍版對版型進行簡化,取消馬蹄袖。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左為紐扣調節袖口的M51,右側是魔術貼調節袖口及馬蹄袖的M65

如果說M43袖山的設計與襯衣差不多(主要考慮袖子的機能性。袖山兩端設計很獨特,由於袖窿很深穿脫方便,袖子兩端設計增加了內袖的長度,機能性大大提高)那麼M65袖子袖山就高了一些,它的機能性設計重點主要在肘部,可能是考慮近代軍隊機械化程度提高的緣故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65在肘部預留了空間,在穿著中袖筒很寬空間巨大,伸展活動極其方便

M65的胸前設計的另一個亮點——兩個招牌大口袋被士兵們親切地稱作“倉庫兜”(CARGO POCKET),這兩個呈正梯形的大口袋尺寸為16cm×22cm(上邊長×下邊長),向下略微傾斜的兜口方便伸手拿取物品。兜蓋有一道暗釦固定,這樣兜裡面的物品在跑動時不致掉落。仔細觀察這兩個“倉庫兜”,會發現兩塊梯形布料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因在外側和底部加了兩道4cm的邊,所以“倉庫兜”的橫切面近似三角形,這樣在裝東西時就不會顯得太臃腫。下部的兩個大口袋採用了暗袋的形式,只留兩個兜蓋在外面,也與“倉庫兜”一樣採用暗釦固定。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圖中位置從下往上看是三角形,在塞入充電寶這種厚重體積大的物體仍不突兀,這就是3D立體裁剪的優點

M65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差別,在60-70年代,使用的是鋁拉鍊,70-80年代,使用的是銅拉鍊,90年代至2001年左右,使用的是YKK 高強度塑膠拉鍊,M65一共出現過4種色系,按時間先後順序為OG107單綠,四色叢林,三色沙漠和通用全地形迷彩(ACU),商業版的M65顏色很多,主要的有黑色,橄欖綠,卡其和深藍,還有純紅色。

M65不僅僅是件軍裝,自問世後40多年間,其經典實用的設計不僅影響了各國軍服,更重要的是對民用服裝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至於在眾多的男式秋冬服裝上都能或多或少的看見M65的影子(你所知道的影星幾乎都穿過M65)。M65的經典還表現在,版式設計非常成熟,以至於40多年一直裝備美軍各大軍種,而且其他各國軍裝仍然在照搬M65來生產。

隨著世界反戰情緒的高漲,M65成為了美國那個“挎掉的一代”中堅強不屈,勇敢抗爭的意象。也像極了M65的版型本身,挺拔硬朗,充滿了反叛的味道,當時《計程車司機》和《第一滴血》裡主角都無一例外的身著M65,隨著美國的對外軍援和電影影響,M65也由此向世界傳播在,這件綠色的軍裝也漂洋過海進入服裝界的主流視野。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計程車司機》中的羅伯特德尼羅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第一滴血》的史泰龍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第一滴血5》中老邁的史泰龍

雖然M65大紅大紫,但他的孿生兄弟M65parka就沒這麼幸運了,雖然也是經典的魚尾風雪大衣,但M65 parka其實是美軍深陷越南泥潭後經濟變差,停滯到最終倒退階段的產物,最大的特點就是拼命的簡化和降低成本,外皮風帽套取消,預留釦眼,可搭配帶毛風帽,M65風帽絕大多數都是白色的人造毛,質感與獸毛無法相比,外皮面料全部為混紡,內膽簡化成了根M65野戰夾克一樣的棉質內膽,實物很薄,保暖性完全達不到設計者標榜的水平,70年代之後的大部分放棄了鋁拉鍊,換成銅拉鍊,生產量巨大,存世量很多,所以,M65 parka無論從工藝,質感上都是無法與M51 parka相提並論,唯一的優點就是便宜,非常適合當時美軍,在大哥M51 parka的光輝下黯然失色以至於流傳度遠不及M65

此外,M65的尺碼選擇,和一般的軍服不同,因為這是一款COLD WEATHER JACKET,即寒冷天氣下使用的作戰服,內側周邊的一圈紐扣告訴我們——它是預留了掛內膽的空間的。如果是網上購買M65,而且之前沒有過入手經驗,則要拋棄掉你之前購買衣服的所謂“經驗”,從理論上來說,170的身高,穿m是絕對不合適的,即便衣服不顯長,袖子也是長的。從主觀意識來看,有的朋友追求的是“短風衣”效果,有的朋友則相反。在這個層面,就很難說哪個身材,適合什麼樣的尺碼了。

其實選擇65的尺碼,首先要從身高來選擇合適的衣長,其次才考慮體重。這個體重的引數,其實是肩寬和胸圍的綜合後的簡單體現,並不是很準確的。從縱向來看,衣長很重要,這個毋庸多言。從橫向來看,首先重要的不是胸圍,而是肩寬——只有肩寬滿足了,你才可以托起這件衣服。身高和肩寬猶如一個“十字架”,構成一個穩固的二維結構。接下來再考慮胸圍——加上胸圍,二維變成三維,整個形象就飽滿了。

按理說M65要史泰龍這種大嘰霸才能做到撐起M65這種寬鬆的衣服穿出威武感,但M65恰恰又是一件很低調又不會喧賓奪主的外套,如果把M65作為風衣來看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搭西褲優雅、牛仔褲休閒、運動褲個性,都不違和,能穿出不用的風格,並且可以透過內搭外套撐起上身增加層次感,看起來更飽滿。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最後,M65野戰風衣可以說是“退役”了,但並不是被掃地出門,它只不過不再是美軍優先採購的一線物資,而是屬於二線戰備物資,隨著Vintage文化的復興,M65更多的出現在T臺和時尚走秀上,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身上這麼多衣服都是基於M65,四口袋,內有風帽的高風領,雙肩絆等,M65把極端實用主義的設計思路貫徹到底,全身上下沒有一個為了存在而存在的設計,能在這種苛刻條件下還能保持美感,算是四十年來美軍在實戰中不斷進化的結晶。

最後,和平時期軍裝在日常穿著中是需要搭配一些時尚的單品來弱化軍品過於硬朗的氣息,否則中年男人油膩的氣息撲面而來,但也要切記不要太硬核走火入魔,我還記得人生中妹子主動約我,我一開心就騷氣的按照最高標準嚴格按照ins博主搭配上身M65下身原牛腳蹬Tanker,結果一結束回家妹子直接刪號分手這簡直是一生中難以平復的傷痛。

M65的前世今生:淺談美軍野戰風衣發展簡史

痛定思痛後才發現是國產復刻版型用料不合格的緣故

,不但沒有ins博主滿屏的男子氣概,反而是民工風,簡而言之就是走大街上路人覺得你是民工大叔,民工大叔覺得你是**

。不過這件衣服也讓我認識到男裝女裝的差異,女裝面料及版型的缺陷也可以多種多種風格混搭以及自身的顏值來彌補,而男裝卻因對傳統審美的誤讀,過度排斥僵硬亦或者是陰柔,對衣服的寬容度反而不及女裝,軍裝這種沒有專利或者固定統一標準的衣服,每家對他的理解又各不同,所以版型用料等都各有差異,上身出來的效果也不相同,男裝儘量不要去追求價效比,大部分時候都是適得其反。這也就是為什麼喜歡玩軍裝大都會有幾件相同衣服的緣故。總而言之,玩衣服這種只有內心細膩豐富,才能擺脫這些表面的相似。

在如今化工業和紡織業發達的今天,衝鋒衣,羽絨服,以及各種新奇的面料層出不窮,M65也漸漸褪去神話般的光芒,歸根結底M65只是當時一件功能性外套,不能防雨也不能防火阻燃,現在更多的時候M65是作為美式文化的一種符號,一種精神以及對反叛意識的追求既嚮往。

最後,玩軍裝到最後不是玩軍裝本身,而是軍裝歷經半個世紀後的歷史文化沉澱,穿自己的衣服,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