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檸檬“上山”為糧食“騰窩”

盆形分佈的一彎山丘,表面雜草枯枝幾乎被“剃”了個精光,露出褐色的土壤。昔日的“荒坡坡”已“長”出層層臺階,在最高的一層臺階上,一臺黃色挖掘機來回舞動臂膀,對山丘頂做最後的“修飾”。

2月17日,資陽市安嶽縣乾龍鎮罐子河村,安嶽縣糧經統籌促進檸檬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專案,正處於緊張的施工中。

“3月完成園區土地地形調整,確保糧油作物不誤農時。”施工現場,前來督戰的安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彭輝告訴記者,過去,當地部分檸檬種植在低窪地甚至水稻田裡,與糧爭地。現在,當地將高處的坡地和中低產及失管的檸檬園土地整理出來,讓檸檬“上山”,給糧食“騰窩”,同時促進檸檬產業高質量發展。

谷非地不生。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把中央部署要求與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結合起來,我省穩妥推進耕地恢復。備戰春耕,安嶽縣糧經統籌示範園區的建設探索,正是一個觀察“視窗”。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代強

為何“上山”?

部分檸檬與糧爭地,部分低產低效,亟需來一場耕地的“能效提級”

“早就沒管了。”說起自家屋後的兩畝多檸檬園,罐子河村村民胡永勝連連擺手。“苗子栽起七八年了,家裡年輕人全部在外打工,檸檬沒人打理,結的果子只有拇指頭大,別說賣,自己泡水喝都嫌棄。”

在乾龍鎮走訪,記者發現,因缺乏勞動力而失管、低產低效的檸檬園有不少。因歷史原因,安嶽檸檬多種植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平壩地,部分種植在水稻田、低窪地。在部分水位高的低窪地,檸檬長勢弱、產量低,病蟲害相對較嚴重。據安嶽縣農業農村局調查,目前該縣中低產檸檬園達5萬多畝,還有2萬餘畝檸檬園失管。

以乾龍鎮為例,受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機械化作業推廣難等因素影響,現有檸檬基地3000畝,其中失管檸檬基地300畝、管護較差檸檬基地1800畝。

“檸檬平均畝產3000元至5000元,水稻平均畝產才幾百元,強烈對比之下,大家對種糧沒有積極性。”乾龍鎮副鎮長馬召福說,檸檬低產低效與糧地短缺同在,亟需一場耕地的“能效提級”。

淺丘地貌,土壤氣候適合多種農作物生產;縣道縱橫境內,距成安渝、內資遂高速公路連線線均為19公里左右,交通便利;電力、通訊、網際網路實現全覆蓋,龍臺河貫穿全域,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5家……經過充分調研,安嶽縣決定打造糧經統籌示範園區,並於去年9月啟動了該專案,涉及罐子河村、鐵門村、孟公村、真南村、福渠村及迴龍社群共6個村(社群),規劃面積14。7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達5000畝。

如何互相“成就”?

透過糧經複合發展和改造提升,力爭糧、蔬、果量質雙提升

園區怎麼建?彭輝告訴記者,透過推動轉移種植區域、糧經複合發展、低產改造提升等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實現糧食生產安全、菜籃子市場供給、檸檬產業發展“三保障”,爭創成為全省五星級糧經統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記者看到,相關點位上的建設已開展得如火如荼。

在鐵門村,一條小河對岸的坡地上,幾位村民拉響了油鋸,正在對已集中流轉的“坡改地”土地進行地面林木及雜草清理。過幾天,另一批施工隊將入場,開展地形調整施工。“土地流轉農戶都簽了字,界限要標明,區域內不能再種其他作物了。”鎮幹部叮囑村組幹部。

在罐子河村,一大片荒地已被挖掘機整理出來。這片種檸檬、那片種蔬菜、那片種水稻……最近幾天,縣鎮幹部、農技專家和專合社負責人等多次組團在現場考察,分析研究最科學的套作、間作、輪作方式。“前提是確保糧食不減產,力爭增產,同時促進檸檬、蔬菜產量和質量雙提升。”馬召福說。

在迴龍社群,大家鑽進正在掛果的檸檬園,檢視基礎設施短板,研究地形調整和“檸檬+水稻”複合種植具體操作方案。在彭輝看來,糧經複合發展,首先要保障水稻、蔬菜用地,比如種水稻需要的“長條形”面積一定要給足。同時,檸檬“上山”後,灌溉、施肥等基礎設施要跟上,不能重走低產低效的老路。

“我們計劃用兩年左右時間,建成核心區示範基地5000畝。”彭輝說,其中包括新建坡臺地檸檬600畝、“檸檬+”轉型升級糧經複合基地700畝,改造提升檸檬基地1400畝,新建蔬菜示範基地620畝、合作基地980畝,“稻魚+”種養迴圈基地700畝。從產量上看,園區計劃實現檸檬鮮果年產量增加3000噸、綠色蔬菜年產量達6400噸以上、生態水稻年產量達280噸以上、特色水產年產量達50噸以上。

安嶽縣打造糧經統籌示範園區的探索,是全省堅決保證耕地數量質量的行動“切片”。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啟動了耕地恢復行動,重點之一,就是在全省16個縣試點農業種植園用地分類最佳化改造提升。

此外,省自然資源廳近日印發的《四川省土地整治專案管理辦法》也強調,新增耕地應為能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同時創新運用天府調查雲和遙感監測手段,對專案實行全程動態監管,確保新增耕地和提質改造耕地的真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