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最慘烈的一場戰爭,諸葛亮說這一戰會讓他折陽壽

古代什麼職位最危險?不是君臨天下的皇帝,不是位居東宮的太子,也不是六宮之主的皇后,而是獨攬大權的輔政託孤大臣,自古以來凡居此位者結局大多隻有兩個,推翻皇帝自己上位或被皇帝清算。

諸葛亮開創了權臣的第三個結局,即君臣和睦,互不猜疑。其實能做到這一點的難度可謂逆天。一般而言作為託孤大臣,獨攬大權,架空皇帝,肯定會有很多人前來依附自己,勢力必然膨脹,皇帝很難不產生忌憚,再加之身邊小人離間,保障君臣和睦難度很大。

從自身而言一朝掌握無上權力難免陷入利令智昏的地步,即便自己修養很高也保不住下面的家眷、家奴仗勢欺人。

《三國演義》中最慘烈的一場戰爭,諸葛亮說這一戰會讓他折陽壽

霍光對於漢朝也可謂兢兢業業,但其妻霍顯為了能讓女兒上位居然毒死漢宣帝原配皇后。霍光的家奴也仰仗主子的權力作威作福,有首《羽林郎》的樂府詩便刻畫了霍光家奴馮子都仰仗主子勢力胡作非為的嘴臉。

所以自古以來託孤輔政大臣下場一般不外乎被清算或上位兩種。從霍光、王莽、司馬懿到西晉的楊駿,再到宇文護、楊堅,乃至明清的張居正、多爾袞、顧命八大臣皆未能跳出這個怪圈。

唯獨諸葛亮,身居高位而不自傲,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好色、不酗酒、不縱情歌舞,不以公謀私,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臨終前也沒有把權力移交給自己的兒子、弟弟,卻仍不忘以德勉勵其子諸葛瞻。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幾乎是彙集了古代儒家所提倡的所有品德於一身的楷模,論才智蕭何、韓信、王猛皆是一代人傑,絲毫不亞於諸葛亮,論權力司馬懿、桓溫、高歡、宇文護均獨攬大權,論品德歷史上堅守儒家道德操守的名臣也不少,但是集智慧、權力、道德於一身者只此諸葛亮一人。

《三國演義》中最慘烈的一場戰爭,諸葛亮說這一戰會讓他折陽壽

以至於在戰後諸葛亮望著被燒亡殆盡的藤甲兵,忍不住流淚嘆息,說這一把火會損了自己的陽壽。

那火燒藤甲兵跟其他幾次火攻相比起來,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認為,主要是有這兩方面不一樣:

1、火燒藤甲兵相比起其他的火攻,真的是太殘忍了,有違人道,一把火幾乎燒得藤甲兵滅亡;

2、這一場戰爭跟其他戰爭不一樣,是不是為了自保或政府,而是為了讓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

咱們分別看一下諸葛亮這5次火攻的形式和結果:

第一次,火燒博望坡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博望坡一戰,就是諸葛亮上任之後第一把火,憑藉著這把火,諸葛亮成功征服了關羽、張飛等輕視他的人。

彼時,曹操平定河北,決意南征,而劉備呢,還處於顛沛流離,四處逃亡的地步。

這一次如果劉備戰敗,基本上就嗝屁了,於劉氏集團來說,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

《三國演義》中最慘烈的一場戰爭,諸葛亮說這一戰會讓他折陽壽

第二次,火燒新野

上次在博望坡,曹操被劉備燒得一點脾氣也沒有。這時候的劉備,終於有了新野彈丸之地容身。但是曹操肯定不會忘記一燒之恥,於是他親領大軍,出兵新野。

劉備有什麼辦法呢,他只能棄城逃亡,曹操一看這大耳賊真是個膽小鬼哦,帶著兵馬大搖大擺進城慶功了。

殊不知,棄城是諸葛亮的計策,曹軍駐紮當天夜裡,諸葛亮的第二把火燒了起來。又一次把曹阿瞞燒得媽都不認識。

這一站如果劉備戰敗,一切又要回到起點,繼續過著顛沛流離,四處逃亡的生活,對於劉氏集團來說,這是一場自保戰。

第三次,火燒赤壁

赤壁一戰,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對於劉備、孫權兩家來說,是聯盟的希望,如果戰敗,更是滅頂之災。對於曹操來說呢,已經統一北方,此戰一旦勝利,則天下盡收囊中。

諸葛亮在此戰中,充分使用“妖術”,借來東風,一把火燒得曹操元氣大傷,統一天下的計劃基本落空。

第五次,火燒上方谷

我們先跳過第四把火,直接來到第五次火燒上方谷。

這一次是諸葛亮用計把司馬懿引到上方谷困住,準備用一把火把曹軍全殲於上方谷中。哪知道,正當這把火燒得猛烈,曹軍大敗虧輸的時候,老天爺下了一場雨,把司馬懿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這也許是天意吧。

我們看這4次火攻,有一個共同點——對付曹軍。也就是說,這4詞用火,都是對付敵人,都是征服與被征服的戰爭,是你死我活的戰爭。但是火燒藤甲兵則不一樣,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一把火,是“對內”戰爭。

火燒藤甲兵

對外戰爭的目的是,征服你的人民和土地,收為我用。對內戰爭的目的是,你不聽話,我教訓你一下,但你終究是自己人。

蠻難孟獲對於蜀漢政權來說,算得上是內部集團,只是不聽話叛變了而已,那麼孟獲方的軍士、百姓,實際上都是屬於蜀漢政權的人。

用武力征服,永遠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征服,這也是諸葛亮為什麼要七擒孟獲,因為他要收的是心,他要的不是征服,而是要孟獲服服帖帖歸順自己,不再叛變,穩定後方。

《三國演義》中最慘烈的一場戰爭,諸葛亮說這一戰會讓他折陽壽

藤甲兵

藤甲兵是個什麼兵種,且看《三國演義》第九十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其藤生於山澗之中,盤於石壁之上;國人採取,浸於油中,半年方取出曬之;曬乾復浸,凡十餘遍,卻才造成鎧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溼,刀箭皆不能入:因此號為‘藤甲軍’。

這樣一支特種部隊,帶給了諸葛亮慘痛的教訓,因為刀槍不入,怎麼打也沒用。孟獲方面準備了3萬藤甲兵,要知道,整個南蠻地區本來人口就不多,3萬成年男性,基本上就是整個族群的全部人了。

面對這樣的一支部隊,諸葛亮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火燒,因為藤甲是用油反覆浸泡的,雖然刀槍不入,但是易燃。

不燒可以嗎?不可以,因為不燒的話,就沒辦法破敵,就沒法穩定後方。燒的話,太慘烈,其他幾次火攻,被燒的人還有機會存活,但是藤甲一旦被燒,整個人就直接變成一個火球,一點活下來的希望都沒有。

其狀可怖,原文中寫道:

只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