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希望統一六國的國家,卻出了個敗家子,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前403年,周天子封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前376年,韓、趙、魏三國聯合廢晉公,瓜分了晉國的土地,晉國徹底滅亡。“三家分晉”歷時七十餘年終於完成,成為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

戰國七雄之勢形成後,魏國的政治環境極其惡劣:西有秦,南有韓楚、北有趙、東有齊,地處中央四戰之地,強敵環伺,處處是邊境。魏文侯作為魏國的第一任君王,又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面對這種政治局勢,愁的吃不香睡不好,人都瘦了一大圈。

最有希望統一六國的國家,卻出了個敗家子,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逆境是逼迫一個人成長的最佳環境,對於一個國家也是。魏國在內憂外患中,第一個進行了變法圖強。這個時候,商鞅的爸爸還是個吃奶的孩子。

對於治政,魏文侯是稱得上是一代賢君。他任用李悝、吳起、樂羊子、翟璜、西門豹等能臣,內修政理,改革軍制,獎勵耕戰,興修水利,西取河西、北滅中山、東敗齊魯,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中的第一強國。

最有希望統一六國的國家,卻出了個敗家子,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經過魏文侯五十年年的苦心經營,魏國的綜合實力空前強大。吳起變法,訓練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支職業軍人集團——魏武卒。魏軍在吳起的指揮下,突破秦軍的西河防線,完全佔領了西河地區。

除了軍事打擊外,魏文侯還對西河地區進行了政策拉攏、文化滲透,拜孔子的學生子夏為師,在西河講學,“西河學派”就此誕生。魏文侯的一系列舉措卓有成效,西河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魏國取代魯國成為當時的文化宗主國。

最有希望統一六國的國家,卻出了個敗家子,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魏文侯死後,他的兒子魏武侯即位。武侯的治國方略與其父完全不同,任人唯親,四面樹敵,雖能獨擋一面,卻難總攬全域性,犯了不少戰略性錯誤。吳起走投無路之下棄魏奔楚,秦國的壓力大大減輕。魏武侯在用人方面雖不如其父,但總體上並沒有削弱魏國的實力,反而將國力推向又一個巔峰。

魏惠王即位,是魏國悲劇的開始。魏惠王治國堪稱盡心竭力,管理上的短視卻是致命的。任用張儀為相,外交上忽橫忽縱,樹敵無數;不重用衛鞅,坐視其投奔秦國,後來生擒魏公子卬[áng],迫使魏國獻出河西之地;龐涓迫害孫臏,魏惠王作為管理者卻袖手旁觀,馬陵之戰,孫臏設伏殲滅十萬魏軍。從此,魏國由盛轉衰,在與秦國長達百年的戰爭中落了下風。

最有希望統一六國的國家,卻出了個敗家子,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魏惠王在位五十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衛鞅、孫臏、張儀等大量人才紛紛投奔他國,魏國徹底喪失了戰國霸主地位。秦國強勢崛起,經過六代君王的不懈努力,最終統一了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