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艾倫,舊時代的最後一個英雄,新時代的第一個反派

《進擊的巨人》:艾倫,舊時代的最後一個英雄,新時代的第一個反派

文 | 次元土豆

艾倫這個角色,其實在《進擊的巨人》四季的作品中,跨越了傳統的英雄模式,

短暫的經歷了“家裡蹲式心理主義”,又來到了日本學者宇野常寬口中的,“決斷主義”的新時代。

01 不變的熱度,變化的熱點

目前來看《進擊的巨人》最終季的表現異常亮眼,第一話創造系列作品中單集最高收視的同時,豆瓣評分9。9,近乎滿分。

而不久前剛播出的第6集也延續了這波熱潮,再次在網飛上收視登頂的同時,豆瓣評分人數累積到6萬3千人,依然保持著9。8的高分。

在1月16日公佈的“bilibili2020年度動畫榜單”中,《進擊的巨人》最終季更是以超過第二名《咒術回戰》三倍的票數優勢問鼎年度最佳動畫。

《進擊的巨人》:艾倫,舊時代的最後一個英雄,新時代的第一個反派

《進擊的巨人》最終季榮登“bilibili2020年度動畫榜單”年度動畫第一,此外還獲得了年度動畫角色,往年動畫作品,往年動畫角色等幾個榜單的第一。

不同於《海賊王》、《七龍珠》等長壽動畫,每一個章節內容大同小異,只是遇到的敵人不斷更迭升級。

《進擊的巨人》幾乎總在不斷的擴充套件甚至顛覆著人們對於作品的認知。

看點從第一季主角如何駕馭巨人之力,對抗威脅人類生存的巨人;

到發現牆內同樣隱藏著可以變身巨人的內鬼;

再到透過希斯特利亞的身份之謎,引出王城內的權謀鬥爭。

最終,在上一季,第三季的結尾,艾倫來到了藏著父親筆記的地下室,找到了關於這個世界的真相。

至此,原本巨人和人類的二元對立徹底打破。曾經象徵著自由的大海,此刻成了艾倫與敵人之間的阻隔。

而這回的敵人,不再是和主角截然不同的巨人(其實巨人跟主角也早已不是截然不同)。

而是和自己一樣有血有肉,部分還留著和自己相同血液的人類、同胞。

《進擊的巨人》:艾倫,舊時代的最後一個英雄,新時代的第一個反派

《進擊的巨人》第三季結尾,面對著過去向往著自由的大海,艾倫臉上卻沒有笑容,因為現在的他知道,海的那一邊,還有敵人。

在此前剛播出的最終季第六集中,再次變身巨人的艾倫無情的踐踏著馬萊國的平民,趕到現場的三笠一臉悲憫的看著艾倫,說道:

“艾倫,回來吧。你知道你在幹什麼嗎?你殺死了平民,包括兒童,已經無法挽回了。”

可如同三笠話語的矛盾一樣,所有的觀眾都隱隱感到,艾倫已經不再可能回來了。

02 不招人待見的英雄

雖然《進擊的巨人》創作於2009年,但其整個創作思路卻遠比他同代作品甚至更早的《海賊王》等“三大民工漫”來得復古。

主角艾倫的人設就是其中一個例證。在巨人官方公示書中,關於“主人公的競爭對手是誰?”這個問題,諫山創給出的答案是:

拿電影《星球大戰》來說,相對於主人公盧克而言的是達斯·維達。

盧克絕對不可以成為達斯·維達那樣的自己,這就是自己的競爭對手,跨越了它,故事就完結了……艾倫應該跨越自己的陰暗面。

作者諫山創用來與《進擊的巨人》作比的《星球大戰》的正傳三部曲(1977-1983)已經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作品。

當時的世界也正處於一個新舊價值觀衝撞的臨界點。而《星球大戰》給出的答案,是用一種向傳統神話敘事的迴歸,對兩者進行調和。

在這套敘事中,有著一套嚴密的善惡價值判斷。

《星球大戰》中當然也給主角提出了考驗,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意識到“善惡同源”,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但最終的指向是迴歸。

這樣的敘事中,自我實現的成分不能說沒有,但確實是很少的,《進擊的巨人》中的艾倫也是如此。

不同於《海賊王》里路飛,一開始的目標就是高度要求自我實現的“我要成為海賊王”,也不同於《鬼滅之刃》目標非常私人化的“要將妹妹變回人類”,艾倫的目標從一開始就非常理念。

最初對自由的嚮往,在遭遇了巨人入侵併殺死了自己母親的慘劇之後,迅速轉化為了“消滅所有巨人,將人類從恐懼中解放出來”。

而後,艾倫其實也就淪為了執行這套自定的理念的“工具人”。

加入調查兵團後,每個士兵都獲得了一套敬禮的儀式,以及“獻出自己心臟”口號,為了集體的目標,個人的生命是應該捨棄的,這種“老式”的英雄觀念讓人聯想到了“軍國主義”,而這思路也成為了《進擊的巨人》在國內被禁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這也是《進擊的巨人》雖然很火,但很多讀者表示並不喜歡艾倫的原因。

艾倫身上那種過分簡單化的黑白二分價值觀和現在讀者們所處的生活境況是格格不入的,很難讓一般讀者產生代入感。

值得一提的是,艾倫性格的這種“惡劣”,其實是漫畫原作者諫山創有意為之。

以至於在漫畫改編成動畫時,密切參與的諫山創還特意要求動畫製作組加入了將艾倫的性格刻畫得更“惡劣”一些的原創情節。

更為重要的是,諫山創作為新世紀的創作者,雖然創作了艾倫這樣價值觀黑白二分的主角,但他筆下的整個巨人世界卻是有灰度的。

隨著故事的推進,這種灰度還在不斷增強。在作品中後期,我們才開始對艾倫有了更新的認知,這種認知未必是喜愛,而更多是一份驚訝,甚至是敬畏。

於是,《進擊的巨人》只是虛設了一個看上去是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標準英雄漫畫的架構。實際上,卻是將屬於那個舊時代的英雄放進到更當下、更現實的世界中進行摔打。

03 令人瞠目的惡魔

從目前動畫最新話來看,這種摔打的結果,是艾倫完成了一次可怕跨越,由此走上了一條看似已經無法回頭的道路。

諫山創似要用這部《進擊的巨人》為傳統的英雄敘事做結。

一個可參考的類比是2017年上映的《星球大戰》系列第八部,《最後的絕地武士》。

這部新時代拍攝的老系列新作,同樣試圖構建傳統與現代的這種碰撞,當時我對其作出的評價是:

“從此再無絕地武士,絕不僅是演員的退場,更是語境的更迭。40年前盧卡斯用坎貝爾理論構建起的語境和符號在這一部中被最大程度的破題。新世紀的網際網路語境在二戰遺留的對抗語境的消亡中華麗登場,隨之一同消逝的是幾代人的青春。會不會有點懷念那個簡單到粗暴但也因為簡單而純粹的語境呢?見證消逝。”

這套評價其實同樣適用於《進擊的巨人》。

只是,艾倫要扮演的角色不是《星球大戰》裡屬於新時代的新主角,而是誕生於舊時代的最後一個“英雄”,盧克。

其宿命,似乎已經無可避免的是被新時代的英雄所打敗。

不同於作品中的四年前,出於仇恨,艾倫對殘害了艾倫同胞,間接導致母親死亡的萊納發出的誓要報仇的怒吼。

四年後的艾倫做出滅世決定時是平靜的。

此時的艾倫其實已經理解了對方,同時也知道了自己過去倚重的正義,不過是從一己的視角出發。一旦視角轉化,“正義”也就變成了“惡”。

也正是因此,想到自己將要做的事,艾倫不無同情的對萊納說,“我和你是一樣的啊”。

日本涉谷地鐵站內,《進擊的巨人》最終季的宣傳海報。

原本反派變身巨人的肖像上倒印著巨大的“惡”字,而在另一幅艾倫版的海報中,艾倫的肖像上則是倒印著的巨大“正義”,象徵著最終季中,當視角轉變,“正義”與“惡”的定義都在倒轉。

《電鋸人》中電次成為公安惡魔獵人的理由除了保命更重要的是……

這種新舊的碰撞,註定了《進擊的巨人》神作的地位,並將它與那些忽然興起而後又快速被人遺忘的爆款作品區別開來。

它必定在更長的時間內,以更為重要的意義被人們記憶與分析。(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