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門診常見疾病——急性胃炎的診斷、鑑別要點及治療方法 | 臨床必備

急性胃炎是指各種病因引起的急性廣泛性、或侷限性的胃黏膜急性炎症,以單純性和糜爛出血性胃炎常見。

診斷步驟

急性胃炎的問診要點

1、有無相關誘因,如不潔飲食、暴飲暴食、飲用咖啡、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

2、有無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噯氣等症狀。

3、有無消瘦、近期體重明顯減輕等。

急性胃炎的體檢要點

1、有無貧血貌。

2、腹部查體是重點,應注意有無腹部壓痛及反跳痛,有無墨菲徵陽性,腸鳴音是否亢進。

急性胃炎的輔助檢查

1、一般檢查

1)血常規:

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可有貧血表現。

2)電解質:

嘔吐嚴重者可有電解質紊亂,如低氯、低鉀、低鈉血癥。

2、選擇性檢查

1)13 C或14 C呼氣試驗:

陽性提示存在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2)急診內鏡檢查:

可確診本病並判斷,有無急性胃黏膜損害。

急性胃炎的診斷要點

存在不潔飲食等相關誘因,結合腹痛、噁心、嘔吐、噯氣等症狀可初步診斷,確診需行內鏡檢查,並確定有無合併消化道出血。

與其他急性病的鑑別

1、急性胃炎與急性胰腺炎相鑑別

腹痛常涉及整個上腹部,可向腰背部放射,彎腰抱膝或前傾位可減輕,重症患者還可出現低血壓和休克,血澱粉酶、脂肪酶、腹部B超及上腹部CT可鑑別。

2、急性胃炎與急性闌尾炎相鑑別

早期闌尾炎腹痛位於臍周,但基本不伴有嘔吐症狀,轉移至右下腹痛可鑑別。

3、急性胃炎與急性膽囊炎相鑑別

右上腹陣發性絞痛,多合併有膽囊結石,查體有墨菲徵陽性,腹部B超可鑑別。

4、急性胃炎與急性心肌梗死相鑑別

下壁心肌梗死可表現為,腹痛等胃腸道症狀,心肌壞死特異性標記物增高,及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壞死改變可鑑別。

5、急性胃炎的確定診斷

1)突發的上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和食慾缺乏等消化道症狀,排除其他疾病後,可初步診斷。

2)急診內鏡檢查可確定診斷並予分型。

診療方法

西醫治療

1、一般治療:

去除病因,忌食用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藥物。上腹痛和嘔吐者可暫禁食,症狀減輕後,可流質飲食或軟食。

2、藥物治療:

如果無明顯進食困難,或水電解質失衡等情況,不必靜脈輸液。

首先,腹痛劇烈者,可使用解痙劑,如阿托品0。3-0。6mg,口服,3次/天;或消旋山莨菪鹼5-10mg,口服,3次/天。症狀嚴重者,可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3-0。5mg,肌注;或鹽酸山莨菪鹼注射液5-10mg,肌注。

其次,頻繁嘔吐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者,應口服補液鹽或靜脈補液以糾正。如口服補液鹽Ⅲ,1袋,兌250ml水隨時口服。

最後,使用組胺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如西咪替丁0。2g,口服,2次/天;或奧美拉唑20mg,口服,1次/天;或泮托拉唑20mg,口服,1次/天。亦可聯合使用胃黏膜保護劑,硫糖鋁口服混懸液5ml,4次/天,餐前1小時及睡前口服。

3、合併有賁門黏膜撕裂,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住院治療。

中醫治療

急性胃炎屬中醫學“胃脘痛”、“嘔吐”等範疇,臨床上可採用中醫康復治療,多獲良效。

1、中醫內治:

臨床辨證先分寒熱,辨氣血,常見有寒邪客胃證、肝氣犯胃證、飲食傷胃證、溼熱蘊胃證、瘀血阻胃證等證型,治以理氣和胃止痛為主,辨證輔以散寒、疏肝、消食、清熱祛溼、活血等治法。相應的常用方劑有良附丸合香蘇飲、四逆散合金鈴子散、保和丸、連樸飲合六一散、丹參飲合失笑散等。胃蘇顆粒、氣滯胃痛沖劑、保濟丸、藿香正氣水等中成藥亦常辨證選用。

2、其他治療:

針刺取穴以中脘、內關、足三里、公孫等為主;亦可選用灸法、刮痧、熱敷等外治法。

誤診防範

急性胃炎診斷不難,較少誤診。但臨床上不少疾病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因此容易與本病混淆而致誤診。常見如糖尿病急性併發症、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等,臨床上均有誤診為急性胃炎的案例。平時診療活動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減少誤診。

1、應密切觀察病情動態演變,切忌先入為主,如急性闌尾炎初期,表現為臍周疼痛,後期轉移到右下腹痛。

2、中老年或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應常規行心電圖及血糖檢查,初步排除急性冠脈綜合徵,及糖尿病急性併發症。

3、充分利用腹部B超,胃鏡等輔助檢查手段,可確診及排除大部分消化系統性疾病。

4、急性胃炎的記錄要點

1)記錄患者有無消化性潰瘍病史;有無進食或服用,損害胃黏膜的食物或藥物。

2)記錄有無腹部壓痛及反跳痛,有無墨菲徵陽性,是否存在腸鳴音亢進等。

注:版權歸“醫影片”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聯絡本站獲得授權,且在醒目處註明 “轉自醫影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