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補液常用的 11 種液體,你真的瞭解嗎?

多年來,液體療法中長期存在著「晶膠之爭」,同時晶體和膠體中也存在各自細分類別的爭議。

從「求同存異」的視角來看,晶體與膠體在液體治療過程中各自發揮著重要作用,晶體液主要用於補充機體水分的丟失及維持電解質平衡,膠體液主要用於擴充血容量以維持有效的迴圈血量。

因此,本文討論各類液體的特點,以利臨床實踐中根據患者不同的疾病狀態從而合理選擇液體型別以及給予合適的劑量 [1–4]。

晶 體

晶體液的溶質是小分子物質,可自由透過大部分的毛細血管,使毛細血管內外具有相同的晶體滲透壓。晶體液對凝血、肝腎功能基本沒有影響,缺點是擴容效率低、效應短暫,輸注液體主要分佈於細胞外液,僅約 20% 的輸液量保留在血 管內,大量輸注可致組織水腫、肺水腫等。以下介紹常用的電解質晶體液。

1

生理鹽水

即 0。9% 氯化鈉溶液,是臨床上最早和最常用的一種等滲晶體液。

雖然名為生理鹽水,其實並不生理,與正常的血漿成分相差較大,其氯含量較血清高 50 mmol/L。另一方面,生理鹽水不含血漿中的鉀、鈣、鎂等電解質,也缺乏維持血漿正常 pH 值所需的緩衝劑。

因此,大量輸注生理鹽水後可引起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減少腎臟血流,増加急性腎損傷的發生,引起電解質紊亂。總而言之,生理鹽水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一般用作 Na+的補充液或藥物輸入的載體。

若用於補液治療勿超出代償極限,建議控制其每日總量不超過 1000 mL,長期使用時注意監測血液中的氯離子和酸鹼平衡。

2

林格氏液(複方氯化鈉林格液)

在生理鹽水中加入氯化鉀及氯化鈣,其比例組成為氯化鈉 0。85%、氯化鉀 0。03%、氯化鈣 0。033% 這增加了一定的生理功能,成為第一代平衡液。

林格氏液可代替生理鹽水使用,以調節體液、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其不足之處與生理鹽水基本相同。

3

乳酸鈉林格液

在林格液的基礎上加入乳酸鈉,則成為乳酸鈉林格液,也稱哈特曼氏溶液。

作為第二代等滲平衡晶體液,其優點在於不僅含有生理濃度的 Cl-,還有乳酸鹽可代謝為碳酸氫鹽而增強體內的緩衝作用,尤其適用於酸中毒或有酸中毒傾向的脫水病人。然而,大量輸入含乳酸鹽的液體可能引起高乳酸血癥,尤其是合併乳酸代謝障礙病人。

4

醋酸林格液

使用醋酸鹽代替乳酸鹽,升級成第三代等滲平衡晶體液,其突出優點是 pH 值為 7。4,Cl-和 Na+濃度接近血漿,K+和 Mg2+濃度接近細胞外液。

乳酸的代謝依賴肝臟和腎臟,而對醋酸的代謝主要透過三羧酸迴圈,受肝腎影響較小。因此,對於肝腎功能受損或高乳酸血癥的病人,醋酸平衡鹽溶液治療優於乳酸林格液。

5

複方醋酸鈉林格液

作為第四代等身平衡鹽晶體液,除具有采用醋酸作為緩衝體系的優點外,其電解質配較上一代更接近細胞外液,可有效維持內環境穩定。新增的鎂離子可調控鈣離子進入細胞併發揮正 常作用,是酶的主要啟用物質,可以減少中樞系統易激惹、癲癇發作、反射亢進及骨骼肌痙攣等現象的產生。

此外,複方醋酸鈉林格注射液增加 1% 葡萄糖,對於非糖尿病患者而言,不會引起血糖升高,還可有效降低因術前禁食、手術時間較長出現的低血糖現象,可預防或減輕危重症患者應激狀態下出現的胰島素抵抗,同時還可降低酮體生成,抑制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利於術後康復。

6

碳酸氫鈉林格液

碳酸氫鈉林格注射液是一種由多種電解質(含鈉、鉀、鎂、鈣離子)成份組成的複方製劑,作為最新的第五代平衡鹽晶體液,其採用獨特的 HCO3-緩衝體系,代謝不經過肝腎,而是透過呼吸代謝,適用於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的液體治療,優勢顯著。

碳酸氫鈉林格液電解質配比與血漿比較接近,其主要用於迴圈血流量和組織間液減少時細胞外液的補充校正,以及代謝性酸中毒的糾正。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開展的 III 期臨床試驗中,51 例接受碳酸氫鈉林格注射液的患者中有 9 例(17。6%)發現不良反應,共計 16 件。所觀察到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血中碳酸氫鹽升高,鹼剩餘升高,血液 pH 上升。

膠 體

膠體液的溶質是大分子物質,不能自由透過大部分毛細血管而在血管內產生較高的膠體滲透壓。膠體溶液的優點是維持血容量效率高、持續時間長。天然膠體液包括白蛋白和血漿。人工膠體液主要有羥乙基澱粉(HES)、琥珀醯明膠和右旋糖酐。

1

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是人體血漿中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約佔血漿蛋白總量的 60%。輸注 4% ~ 5% 的人血白蛋白將增加與輸注量相同的血容量,而 20% ~ 25% 的濃縮溶液則會達到 4 ~ 5 倍輸注溶液體積的擴容效果。白蛋白可引起永續性血漿容量擴張,其血管內半衰期為 9。1 小時,故輸注時應小心確保蛋白質有足夠的水化作用。

蛋白量應受到監控以免迴圈超負荷或水分過多。在安全性方面,儘管白蛋白是人血製品,但其仍是所有膠體中最安全的,尤其適用於膿毒血癥患者的液體復甦。但由於白蛋白為血製品,價格昂貴,所以大量使用受到限制。

2

血漿

臨床上最常用的是新鮮冰凍血漿,含有單位原血中所含的全部凝血因子和其他蛋白。血漿製品不應作為蛋白質源或營養源,也不應用於擴充血容量,因為白蛋白和/或其它溶液可提供所需成分且不易引起血漿相關併發症。

3

羥乙基澱粉(HES)

羥乙基澱粉是以玉米澱粉為原料,經羥基化而製成的人工膠體液。臨床上最常使用 6% HES(中分子 HES 130/0。4),其滲透濃度約為 300 mmol/L,輸注 1 L HES 能夠使迴圈容量增加 700 ~ 1000 mL,擴容效應能維持 4 ~ 8 小時。

羥乙基澱粉導致的過敏反應發生率很少,但是可引起急性腎損傷、凝血功能障礙,且其發生率隨著累積劑量的增加而升高,每日最大劑量按體重 50 mL/kg。因此,歐洲和北美限制了 HES 溶液的使用

4

右旋糖酐

目前臨床上常用右旋糖苷 40 和右旋糖苷 70 兩種劑型,兩種液體的區別在於擴容效果和對微迴圈的影響不同。右旋糖苷 40 擴容效果較右旋糖苷 70 弱,但改善微迴圈作用比右旋糖苷 70 明顯。

右旋糖苷具有強抗原性,導致過敏反應的發生率較高,約為 0。03% ~ 4。7%。使用時開始幾毫升應緩慢靜滴,嚴密觀察 5 ~ 10 分鐘,出現所有不正常徵象(寒顫、皮疹等)都應馬上停藥。

過敏體質者用前應做皮試。本品可影響凝血功能且可從腎臟快速排洩,因此,嚴重血小板減少,凝血障礙等出血患者以及少尿或無尿者禁用。

5

琥珀醯明膠

明膠是一種動物蛋白質,臨床上最常用的是 4% 琥珀醯明膠。明膠的擴容量即為輸注量,作用持續時間很短(2 ~ 3 小時),因其黏稠度與血漿相近,故有增加血容量、血液稀釋和改善微迴圈的效果。

明膠即使是大劑量輸入(作為大輸液的組分,24 小時輸入達 15 L),也不影響凝血功能和腎功能,但可導致嚴重過敏反應,發生率在 1/6000 和 1/13000 之間,需保持警惕。

總 結

單一理想的「萬能」治療液體並不存在,針對不同病因與不同病理生理狀態應該個體化地選擇相應的治療液體。對於脫水的液體治療,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應矯正細胞外液的電解質及酸鹼失衡;

對於休克的液體治療則應儘可能使液體的成分接近於血漿和細胞外液。除大量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必須及時補充含有凝血因子的新鮮冰凍血漿及紅細胞等血液製品外,大部分休克治療中首選平衡鹽溶液,酌情補充膠體。

本文僅供醫療衛生等專業人士參考

策劃 | 劉海洋

首發 | 普外時間

找不到你想要的,操作指引看一看~

參考文獻

[1] 吳國豪。 外科液體治療發展現狀 [J]。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 2015, 35(02): 220–222。

[2] 安友仲, 趙慧穎。 液體治療中不同晶體液合理選擇 [J]。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 2015, 35(02): 145–148。

[3] 蔡常潔。 圍手術期液體治療液體種類及時機選擇 [J]。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 2015, 35(02): 230–233。

[4] 趙玉沛, 楊尹默, 樓文暉, et al。 外科病人圍手術期液體治療專家共識 (2015)[J]。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 2015, 35(09): 96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