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永遠遇不到一個好中醫,你的身邊真的沒有好中醫嗎?

為什麼你永遠遇不到一個好中醫,你的身邊真的沒有好中醫嗎?

一、為什麼你遇不到好中醫

拿糖尿病來說,一直以來西醫都認為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只能依靠胰島素生存,病人在承受痛苦的同時,還要承受高昂的費用,以及後續的各種難以承受的併發症。

西醫不知道導致糖尿病的原因,也不知道如何治療糖尿病。中醫非常清楚導致糖尿病的原因,也有非常多的治療方法。

哪裡容易碰到偽中醫?中醫院!

中醫院的絕大部分醫生會告訴你: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啊!糖尿病的治療要中西醫結合,而且要一輩子吃藥。

既然是中醫院,那應該算是正統中醫吧?非也!我要告訴大家:中醫院早已經西醫化了。中醫院的教授、博士,連感冒都不會治、不會號脈的人多得是。

只有正統中醫才能治癒糖尿病,那正統中醫在哪裡呢?他們不在中醫院裡,中醫院很難容得下他們立足。

中醫分三派:1、經方派:他們學的唐朝以前的方法,《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後來分成《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本書)是這一派的必讀經典。這一派是最正統的中醫,治病效果非常好,能做到藥到病除。

為什麼你永遠遇不到一個好中醫,你的身邊真的沒有好中醫嗎?

這一派中醫的人數非常少,很難找到,要在中醫院裡找到更是非常難。另外,從地域上看,經方派的中醫師北方比南方多,西部比東部多。很多人印象中,中醫是慢郎中,其實是沒有見到經方派中醫而造成的誤解。比如我用經方治感冒一、二劑就能搞定。(效果穩定且有效)

2、時方派:“時方”是相對於“經方”而言,產生於宋朝以後。他們嫌經方太猛,喜歡用平和一些的藥,治病效果就沒有經方那麼顯著。時方派中有些人喜歡用寒涼、滋補藥物。大學、中醫院有不少人是這一派。時方派很多人治不了糖尿病,也有些人能治糖尿病。經方派和時方派並非涇渭分明,經方派的人有的也很擅長用時方,時方派的人有些也用經方,有些兩者都運用自如。(效果不穩定,因人而異)

3、學院派民國開始到現在,中醫藥大學和中醫院被西醫思維主導。其特點是:不會“望聞問切”,喜歡用機器檢查,開的藥裡面以西藥為主。即使有時以中藥為主,也是按照西醫思維開方。學院派的中醫師基本上都在大中型中醫院裡,他們是老百姓接觸最多的中醫,他們誤導了老百姓,讓大家以為中醫就是象他們那樣什麼病都治不好。學院派偽中醫糟蹋了中醫的名聲。但並不是在醫學院、中醫院的醫生100%都是學院派,也有人能走非學院派的路子,他們屬於學院派裡面的異類。(大家日常中接觸最多的中醫)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病求醫遇不到一個好中醫,一個能真正能治癒我們痛苦的中醫的原因了。我們一般看中醫也是去中醫院裡,遇到了大多都是學院派和時方派的中醫,想要治好病,真的很難。

為什麼你永遠遇不到一個好中醫,你的身邊真的沒有好中醫嗎?

二、時方派和經方派

經方的藥物比較簡單,大多在5味到10味藥左右,配伍精當,氣勢恢宏,對於症狀一藥一症,不多不少,其加減又千變萬化。每個方都有相應的症狀,其核心理論就是方證對應,其中《傷寒論》以六經為綱為辯證過程,以方證為目的,論述了所有疾病發生的基本脈證規律與治則方藥,是中醫辨證治療學的總論,而《金匱要略》是以雜病為綱以方證為目,屬於各論。

經方強調方與證的嚴格對應。譬如麻黃湯證與桂枝湯證在“無汗,脈浮緊”與“汗出,脈浮緩”上的症狀區別。如“太陽病,項背強,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與“太陽病,項背強,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之間的細微差別。《金匱要略》中有“發熱而嘔者,小柴胡湯主之,”等等。

方證辯證在臨床上並不重視病理,病機,《傷寒論》裡極少有病機術語,如氣虛血淤,肝陽上亢,都是直接給一組症狀,再給一個方,告訴其加減變化,絕不空談。但並非沒有病理,經方方藥之中蘊含獨特的理法方藥,這就是之前我文章裡面說到的“法”“術”

時方,是以唐宋以後的方劑為主,理論基礎來源於《黃帝內經》,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五運六氣,為指導的辯證思想。張元素創造“藥物歸經”正式開啟了時方時代,這一流派從唐宋開始流傳最廣,一直都是歷代中醫的主體,到現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醫生基本上都是時方派,教科書也是按時方派的思路在教,辯證思路是根據患者的症狀,分析氣血陰陽,臟腑虛實,判斷病機,確定治法,比較重視每一個疾病的病因病機病理,更偏重於辯病相比經方而言。

eg:唐以後時方興起,以至於大部分醫家脫離《神農本草經》用臟腑五行,或者是經絡體系來解釋《傷寒論》,就如同今天西醫一個勁的往中醫身上套,套不上的也要強行解釋,套的上的就是所謂精華自圓其說。後世的《傷寒論》也有些許創新,不過流弊更大。

為什麼你永遠遇不到一個好中醫,你的身邊真的沒有好中醫嗎?

到了清初,出現了葉天士和徐靈胎二位大家,葉天士為時方集大成者,用藥清靈,其法飄逸,組方多不出七味,方里行間多有仲景法則。徐靈胎用方古樸厚重,出身於書香門第,因家人多患病而去,立志學醫,因受時方影響較小,研讀《傷寒論》實得仲景真傳,讀他的醫書醫論《醫學源流論》,獨立思辨性思維極強。

時方治病常常面面俱到,方大藥雜,經方單刀直入,藥精而專。時方相對主觀籠統,經方相對客觀精準。所以一些老醫生治病一輩子,一副藥二三十味,治好了也不知道為什麼,治不好也不知道為什麼。

醫家常以“效如桴鼓”來形容經方的療效,但為什麼經方的普及不盡如人意?雖然柯琴說“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門人人可入”,但是大部分中醫開方用藥,都是用時方,或者是用時方的理論體系來用經方,從老師到學生都知道經方好,但是一開方就是時方,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有兩點,第一是自金代成無己首開以《黃帝內經》解《傷寒論》以來,《傷寒論》的真實面目已被扭曲,嚴重阻礙了人們對《傷寒論》的認識理解。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到了後世,學傷寒論就從臟腑經絡入手,嚴重的曲解了它的原意。特別是唐宋諸醫家和後世的張元素開創“藥物歸經”學說,他的門徒將其發揚光大,深入人心。導致以後的中醫,學醫開方不離臟腑歸經。方藥賦予了濃濃的文化理論。大部分醫生治病稀裡糊塗的,在陰陽五行裡兜兜轉轉一輩子。

第二點傷寒入手難,時方入手易。這就導致二者的中醫群體基礎不同,《傷寒論》一是難在它的古文,理解困難,第二點是傷寒論裡方藥的配伍和法則需要悟性和極強的思辨思維。但是大部分醫生都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所以先輩常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學中醫難, 學好更難,學經方好的更是難上加難

時方入手易,越學學難,傷寒入手極難,往後越學越易。

時方經方的分水嶺

所有流派 思潮變化 都離不開社會的經濟發展 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談經方和時方最大的分水陵是在宋朝 宋朝是中國城鎮化商品經濟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個時期, 人聚在一起,開始有集市, 人們普遍開始了對金錢的崇拜 ,各個行業都是, 醫生也開始固定下來變成直接盈利賺錢的一種行業, 學術領域開始出現理學的思想。

按固有的人性去理解一下,醫生靠什麼賺錢呀!靠賣藥,要是藥數量開的少 治療的快, 還怎麼賺錢,所以那時候好多醫生行成習慣不用小方, 都用大方,一開始就幾十味藥 。

第二 要用名貴生僻的藥,才能好去賺差價,抬高價 !

第三 方藥開始從治疾病,轉向調養保健, 因為中藥大家都能吃, 經常吃才能賣的多!而且當時理學盛行, 多是士人學醫, 就特別容易給中醫蒙上一層神秘色彩 ,讀著書, 一個感悟, 就結合自己經驗慢慢的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 這個自己玩玩還好 ,關鍵是別人學不來,因為經驗具有不可複製性,這也是時方如果沒有人給你傳完善的體系很難學好的原因,個人經驗色彩太濃了。

一般的平庸之輩如有人帶著學中醫,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辨體系,不能中醫思想進行取捨,是絕對學不好的 ,因為他會在理論那層繞來繞去走不出來,關鍵是獨立思考批判的能力!!!(這個不管學什麼都是最重要的 多看書 多思考 鍛鍊自己的聯想發散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因為世界上不管是藝術 心理學 哲學 人性 歷史 裡面蘊含的規則大道都是一樣的 一法通萬法通 )

三、學院派

何為學院派?學院派中醫一般都是理科出身,他們尊重科學,不願意接受古代中醫那一堆似是而非的理論,而是要將中醫科學化。中醫落到今天幾近滅亡的地步,就和學院派中醫有著密切的關係。

因為他們代表著中醫的形象,佔據了國家主要的中醫崗位,但他們卻沒有學會用中醫理論治病,正是他們的無能讓國民覺得中醫不科學,是騙子,是可以被淘汰的東西,沒有了國民的支援,中醫的滅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有人可能會說,學院派立足現代,展望未來,不願意追隨古代,更不願意象古代中醫那樣稀裡糊塗的給人看病,難道不對嗎?對不對,這就要看學院派中醫和古代中醫誰更接近真理!學院派自以為有了西方科學作後盾,是更接近真理的東西,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為什麼你永遠遇不到一個好中醫,你的身邊真的沒有好中醫嗎?

要認識這一點,首先就要明白真正的自然規律是什麼?西醫以西方科學為後盾,可大家學了這麼多年西方科學,試問,決定人的自然規律是什麼?恐怕你無以為對了吧!因為不僅你回答不上來,就連最前沿的科學家也回答不上來!自然規律是科學的靈魂,不知道自然規律,這個科學體系就是一個沒有靈魂的東西,更談不上真理。

科學不是用來擲骰子玩的,而是用來發現支配萬物最普遍規律的。自然界最普遍的現象是什麼?是物質呈系統的秩序,不管你把目光投向何方,宇宙都是井然有序的,不管是大的星系、星體,小的分子、原子,中間的生物、人、人類社會,他們都是秩序井然的,如果說宇宙存在最普遍規律的話,它一定非系統學規律不可。

西方科學發展幾百年了,只到一百年前才認識到機械力學的缺陷,世界是不可能用還原論方法來找到終極的自然規律的,它忽視了隱藏在精密儀器背後的關係。於是,在一百年前開始發展系統論,可這個系統論仍然是用還原論方法來研究的,以至於一百年後的今天,這個系統科學仍然無法解釋任何自然秩序的存在。一個至今連自然規律是什麼都不知道的科學體系在這裡冒充真理,真的很可笑!

傳統中醫根源於哲學,有人總覺得哲學遠不如科學,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看看先賢們對哲學的評價就知道了,“哲學可以為所有自然科學之母”,“哲學是認識自然更銳利的武器”,“認識了自己,也就認識了自然”,“萬物歸一氣,萬物同一理,一通百通”。

顯然,哲學並不是空洞的設想,而是有著堅實的物質基礎,它就是物質的統一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就很容易認識到自然規律的本質,它並不是什麼可觀察的東西,因為萬物分解到最後都是同一種叫不出名字的東西,它告訴我們不了任何答案,真正的自然規律只可能是一個物質的組織原理,或者說系統學規律。

中醫表面上不科學,其實,它更接近了真理,原因很簡單,先哲們很早就用統一的一種物質(氣)有序(陰)和無序(陽)變換的規律解釋了自然界的一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規律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就是一個標準的系統學規律,因為物質從無序向有序轉化就是物質系統的產生,從有序向無序轉化就是物質系統的滅亡,陰陽學說描述的就是物質系統產生、發展、壯大、衰退、滅亡的規律性。如果說揭示了自然最普遍規律的陰陽學說這不叫科學?那什麼還叫科學?

可笑的是,學院派中醫不僅認識不到中醫內在的科學性,反而把西方科學奉為真理,並以此來試圖改造中醫,結果把中醫的靈魂改沒了,變成了“四不象”的東西,以並以教給下一代,長此以往,中醫一代不如一代,最終將被國民所拋棄。

中醫和西醫的區別在哪?很多人並不清楚。其實,它們的區別本質上只有兩點,一點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一點是對整體與區域性關係的認識。西醫是靠精密儀器來認識人體,它一觀察不到人與自然的關係,二觀察不到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最終只觀察到疾病和區域性細胞病變的某種對應性,於是想當然地把疾病的原因歸於區域性的細胞病變。而中醫呢?恰恰是建立對這兩點關係的正確認識之上的。

為什麼你永遠遇不到一個好中醫,你的身邊真的沒有好中醫嗎?

中國先人根據萬物在運動原理上的統一性,透過人體系統與地球系統之間的類比,不僅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與自然的矛盾激化,而且認識到了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得出了疾病的內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體管理失控。明白了中醫的病因學,就知道中醫本質上是一門恢復整體管理的學問,因為按照這個理論,只要恢復了整體的管理,病變細胞就會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

現在的學院派中醫,一直站在西方科學基礎上來認識中醫,結果把中醫的精髓弄丟了。比如,對陰陽學說的認識,站在西方科學原子說的基礎上,陰陽就成了兩種本質不同的東西,它們之間的關係就無從理解了。

如果站在中國氣一元論的基礎上,陰就是統一物質的有序狀態,陽就是統一物質的無序狀態,陰陽學說就描述了物質有序和無序之間變換的規律。

同理,對五行學說的認識,站在西方科學基礎上,五行成了五種本質不同的材料,此時再來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就很難了,而站在氣一元論的基礎上,五行並不是五種本質不同的東西,而是同一種最基礎物質(氣)的五種不同運動形式,有了物質的統一性,它們之間的關係就很容易理解了。

顯然,中醫和西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醫學體系,它們認識人體的立足點就不一樣,得出的結論當然就不一樣。西醫注重的是實體,而中醫注重的是關係。而學院派中醫恰恰更迷信精密儀器和實驗,而忽視了精密儀器觀察不到的關係,比如對經絡學說的認識,按照中醫學理論,它描述了人體以水為連續媒介的普遍聯絡,神經血管是其中的維束管道,它負責物質和能量的快速運輸;十四經脈是其中半通透網路,它一面負責物質和能量的運輸,一面向周圍組織擴散;更深層的就是連續在全身的組織液,它負責著人體的普遍聯絡。

這三者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統一體。可我們這些學院派中醫呢?把神經和血管從經絡系統中孤立出來,並試圖去找什麼經絡的管子,其實,經絡不過是人體組織液的迴圈通道,它隱藏在組織間隙當中,根本沒有管子,找不到管子,使經絡學說面臨了危機。

現在的學院派中醫,尤其是搞研究的那一幫教授、博士,一直用西醫方法來研究中醫,試圖使中醫科學化。可問題是,中醫注重的是關係,而不是實體,用實體還原的方法就把關係弄丟了。

比如中藥藥理的研究,學院派中醫一直是試圖透過研究中藥的化學成分來找到治病的原理,可他們不知道的是,中藥的靶子不是西醫學上的細胞,而是中醫學上的經絡,中醫是透過藥物對經絡的疏堵來治病的,靶子都瞄錯了,讓他們再研究一百年,花上再多的經費,也認識不到中藥的藥理。

心主神志是中醫學最基本的觀點,可我們這些學院派中醫呢?很多都不再相信中醫學了,而是開始相信西醫的腦主神志。他們也不想一想,大腦雖然高高在上,但它絕對只是整體的一部分,它應該服從於整體,而不可能凌駕在整體之上。

作為人體真正的中心,它一定支配著人體最主要的能量,否則它無從管理整體,而人體的能量就是血液,能夠支配血液不對稱分配的組織才是人體真正的中心,而支配血液的是什麼,當然就是以心臟為核心的五臟六腑。因此,以心臟為核心的五臟六腑才是人體真正的中心。

信中醫 學中醫 用中醫 愛中醫

分享——

傳播中醫正能量!

應用中醫,推廣中醫

傳播中醫,發揚中醫

光大中醫,輝煌中醫

執念中醫,天下無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