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精神健康

關注精神健康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3400

篇文章

這種情況,你,最近有嗎?

面對突如其來的疾情,擔心身邊的家人、朋友會受到感染。那種無力感讓自己呼吸不了,肩膀上總是好像多了幾斤石頭,心跳加快和出汗,甚至失眠。

我家小孩一緊張、一學習就會開始用手拔去眉毛或者咬指甲。

有時候我不能控制自己,會突然暴怒、無法控制情緒的症狀,肢體會不自主顫抖、全身緊繃、易緊張。

關注精神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不單是指身體強壯或沒有疾病,而是在體格、精神,甚至社會上,都處於良好安寧的狀態。短時間出現不安、焦慮和精神壓力是正常不過。倘若長時間出現上述徵狀,我們便要多加留意。

精神健康疾病(下簡稱:精神病)比很多人估計的更為普遍,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患上精神病。英國一個大型的調查發現,在職人口之中每六個人便有一個人患有精神病,即是患上精神病就如患上哮喘病一樣普遍。此外,每二十位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就有一位會患上老年痴呆症。在已發展國家,大約5%的男士以及10%的女士在一生中會患上抑鬱症。世界衛生組織曾預期在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重症,僅次於冠心病。

或許是社會對精神病的歧視和誤解,令患者總是認為“不正常”、不敢承認。患者往往不願意求診及接受治療。即使患者鼓起勇氣求醫,他們常常也要隱瞞自己的病。這令到一般人有錯覺,以為精神病很罕見。當我們明白精神病並非是絕症以及其普遍性,我們便能幫助自己及他人克服精神病患。現在我們一齊來多加認識它。

精神疾病不可恥,可恥的是我們對它的誤解

“精神科,一個多麼可怕又可恥的名字。”

“我是高管,我有病,我是神經病,要是讓他人知道,他們會怎麼看我,以後我講話不會再被認同了,以後我對他們而言就是個該被關進精神病院的患者了……”

“我只是睡不好,又不是瘋子,為什麼要去看精神科?如果被別人知道我去看精神科,鄰居一定會認為我瘋了,那我以後怎麼做人?”

許多人仍然認為“精神病”就是指表現出混亂行為及胡言亂語等較為嚴重的精神狀態。既然持著這個刻板印象,自然很害怕一但來精神科就診就會被貼上標韱;這種“標籤化”與成見對精神疾病病人來說不但不公平,也帶來許多歧視與誤解。如果您有機會到醫院的精神科門診走一趟,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在候診區的大多數病人,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而那些神情比較特別的病人,也只是靜靜地、和藹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看診。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面對很多其他疾病患者都沒有的“病恥感”。

華人社會,對“精神健康”總是難以啟齒。多數精神病患者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同情,受歧視現象仍很普遍。由於患者和家屬均存在“病恥感”,擔心受人歧視,很多家屬不能正視現實,不能面對甚至不敢承認患者患病的事實,抱著僥倖心理,找出各種原因和證據,否認、拖延或掩飾病情,甚至有的明知患有精神疾病,卻避重就輕,不及時就診治療,錯過了最佳診療機會,增加了治療難度,影響治療效果。

然而在高壓現代社會,心理生病其實是件很正常的事。身體病了要去看醫生、心理病了當然也要,因此處理精神病的第一步,就是我們必須大方坦然地承認這就是一種病。

精神疾病,它很狡猾

當我們傷風、感冒了,我們會流鼻水、喉嚨痛、發燒,這樣我們就會很清楚知道自己生病了,要去看醫生。可是當心情低落而且睡不好的時候,我們會先感覺到有情緒上的困擾,但通常不會認為自己可能生病了(患著某種精神疾病)。畢竟沮喪是一種情緒、是正常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可是要到什麼程度才會被稱之為不正常或是生病了呢?再來,精神怎麼會生病呢?下面我們來簡單瞭解一下。

精神病是怎樣的

根據2014 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下稱DSM-5),其中定義精神疾病為(高大上的定義可以不看)“一種症候群,病人在認知、情緒調控或行為上有顯著的障礙,且這些障礙反應了精神現象內在所本的心理、生物與發展過程的功能異常。精神疾病常常與社會、職業、或其它重要活動的失能與痛苦有關。但是要注意某些情況雖然也會顯著影響個人的認知、情緒或行為,但是並不屬於精神疾病的範疇。例如面對壓力或失落事件時的反應,如果屬於一般可預期的或社會文化上可接受的範圍,則不是精神疾病。對於在宗教、政治或性的層面上的社會偏差行為,以及發生在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衝突衝撞,除非可以用前述個人的精神功能異常來說明,否則不屬於精神疾病”。

簡單來說,精神疾病就是因心理,生理上異常而導致精神功能障礙。再簡單點說,就是因為我們的“腦”生病了。

常見的精神病有(主要病徵,由於篇幅所限,請自行查閱):

關注精神健康

而且精神疾病主要是:

與遺傳物質相關

與環境因素相關

與神經發展/神經退化相關

與神經傳導物質功能發生問題相關   等等

所以,一直以來,都有很多關於精神病的錯誤猜想,例如,精神病都是假扮出來的、精神病人是咎由自取的、精神病反映懦弱的性格、或精神病是無法醫治的。事實上,精神病是由於腦部不同部位受損所造成的,而有各種治療可以幫助腦部復原。

精神病如何被診斷?

醫生會依據整組症狀,而非單一症狀來診斷精神健康疾病,包括:

你所經歷的症狀

你經歷了這些症狀多久

症狀對你生活造成的影響

對於常見的精神病,醫生通常會給你一份簡短的問卷以瞭解症狀。至於較罕見的精神問題,你可能需要被轉介到精神專科,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才能得到診斷。

當你剛獲悉患上精神病,你可能會感到鬆一口氣,因為你終於知道問題所在。又或感到沮喪或震驚。

你會擔心精神問題惡化。你或許會害怕與從前的自己不再一樣 ,亦或是害怕被周遭的人標籤成精神病患者,並不想自己被關在療養院中。媒體對病患者的負面描述等因素可能會加劇這些憂慮,令你不敢宣之於口,在尋求幫助時卻步,而這些恐懼有可能令你變得自我封閉,更加苦惱和孤獨。

事實上,很多人都曾認識一些有精神問題的人。精神病十分普遍,可以隨時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與家人和朋友分憂往往是積極尋求解決方法的第一步。此外,與一些和你有相似情況的同行者分享亦會有幫助。

精神疾病可治嗎?

精神科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是透過平衡腦部裡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例如抗思覺失調的藥物,主要是透過調節腦內一種名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從而抑制妄想的出現。一些藥物甚至可以促進腦部受損部位的修復,例如抗抑鬱藥一方面加強腦細胞之間“血清素”的傳送,另一方面促進腦部產生一種名為“BDNF” 的腦神經生長因子,從而促進受損的腦部區域康復。

非藥物治療

例如各種的心理治療。

例如在抑鬱症中,認知行為治療是透過一位治療師引導病人,令他嘗試改變現有的負面思考及消極的行為模式,從而改善情緒。

雖叫“心理”治療,但治療的最終效果,是透過改善病人思考及行為模式,達致改善腦細胞的結構及功能,以減低病人日常的精神壓力,從而促進腦部的復原。而且,接受心理治療就有如健身一樣,健身教練指導及鼓勵你去完成一系列的訓練。歸根究底,是你自己去出力出汗去做運動,以去除你不想要的贅肉,令肌肉結實,提高心肺功能。在心理治療中,所有療效都有賴你努力去令自己有新的行為及思考模式,沒有人能代替你的角色。

勇敢面對精神健康問題

不幸地,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瞭解精神健康問題,你或許會發現有人會對你的診斷產生誤解,甚至使用冒犯性的言語對待精神病。期望大家對精神病多一點認識,多一點關懷,少一點誤解,少一點偏見。希望你們可以與家人、朋友分享,一齊關注精神健康。

篇幅有限,未能詳述,所有資訊只供參考,若發現不適,應及早求助。

(疾情期間有焦慮感是正常的,但若已長期並開始影響生活,應找可信的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進行評估,醫護人員的精神健康也是要注意自己健康)

參考來源:

1。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檢自:https://www3。ha。org。hk/cph/imh/mhi/article_01_01_chi。asp?lang=1

2。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認識精神疾病。檢自:

https://www。google。com/url?sa=t&rct=j&q=&ealt="關注精神健康" data-isLoading="0" src="/static/img/blank.gif" data-src=s&source=web&cd=3&ved=2ahUKEwjVvJaw_O_oAhWHvZQKHevYDOcQFjACegQIARAB&url=https%3A%2F%2Fwww。mohw。gov。tw%2Fdl-1726-da031d2e-059e-4c8e-b1cc-655ac2b379a1。html&usg=AOvVaw2FqWnrmraekPE6w5svvj7O (Jan, 12, 2017)

3。國民心理健康網,檢自:

http://www。cnpsy。cn/list。html?type=1&id=7

4。Mind HK, retrieved form:

https://www。mind。org。hk/zh-hant/mental-health-a-to-z/

5。Strengthening Mental Health PromotionExternal。 Fact sheet no。 220。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trieved for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ental-health-strengthening-our-response (Mar, 30,2018)

6。WebMD, Types of Mental Illnes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ebmd。com/mental-health/mental-health-types-illness#2 (April。 06, 2019)

7。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retrieved form:

https://www。psychiatry。org/psychiatrists/practice/dsm

姓名:徐嫄蕙

學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專業:臨床醫學五年制英語班 (F1970010)

年級:19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