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培訓時間:10月13日—10月16日(12日報到)

培訓地址:鄭州

骨的正常解剖

骶骨的形態:

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有上、下、前、後、兩側六面。底部寬大,上部為橢圓形,與第5腰椎相接;尖部與尾椎相連。

骶骨的結構:

骶椎有5節,骶骨前面凹陷,有四對骶前孔,其上緣中份向前隆凸為骶岬,兩側平滑為骶翼。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後面粗糙,正中線上有骶椎棘突融合而形成的骶正中嵴,正中嵴外側有四對骶後孔;

每側骶後孔的外側,又有一條斷續的骶外側嵴,由各骶椎的橫突構成;

基底與第5腰椎透過椎間盤構成腰骶關節;。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骨兩側上部由上3個骶椎橫突相癒合成耳廓狀的粗糙面,為耳狀面,與髂骨相應的關節面構成骶髂關節;

骶管由骶椎的椎孔連線而成上端與腰以上的椎管相續;下端開口於骶管裂孔,裂孔兩側向下突出的角為骶角。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骨耳狀面

骶骨耳狀面的形狀:

骶骨耳狀面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C”形及 “L”形,男性骶骨多為“L”形,女性多為“C”形。

骶骨耳狀面的位置 :

耳狀面的上緣位置相當於第一骶椎高度,下緣位置多位於第三骶椎中部及下部,但也可高至第二骶椎或低至第四骶椎上部。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骨副耳狀面

形態特點:

骶骨副耳狀面多為扁平狀的圓形或橢圓形,呈凸面或凹面,發生位置不固定,但多位於骶外側嵴的下部。

發生率:

文獻報告副耳狀面發生率差異較大,從8%到50%不等;男性佔絕大多數,且多發生於雙側。

產生原因:

發生副骶髂關節的具體原因不明,但多數認為可能是與負重以及應力的增加有關。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副耳狀面構成的副骶髂關節X線表現(一)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副耳狀面構成的副骶髂關節X線表現(二)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腰椎骶化

腰椎骶化為腰骶部常見的畸形變異,為腰椎一側或兩側的橫突過長,與骶骨形成假關節或融合。腰椎骶化有多種變化形式,常見的有:

第5腰椎椎體與第1骶椎椎體未融合,但後部的椎弓板融合;

腰椎椎體與骶椎椎體融合,而後部的椎板未融合;

腰椎椎體、骶椎椎體及後部的椎板都融合等。

一:椎體未融合,關節突關節融合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二:椎體融合,關節突關節及椎板未融合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三、椎體融合,後部關節突關節及椎板融合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腰椎骶化X線表現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椎腰化

骶椎腰化同樣為腰骶部常見的畸形變異,為第1骶椎外側部遊離,與骶椎椎弓板不聯合或同時有椎間盤退行性變。

與腰椎骶化一樣,骶椎腰化也有多種變化形式,常見的有:第1骶椎未完全腰化,沒有椎弓及椎間盤;橫突或多或少遊離,融合的部位及程度不定等。

一:骶椎未完全腰化,無椎間盤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二:左側橫突遊離,形成假關節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椎腰化X線表現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管裂孔變異

骶骨後面下部有一缺損,上端與骶管相續,稱為骶管裂孔或骶管裂隙。表面為一層堅硬的纖維膜所覆蓋,兩側為骶角,是骶管麻醉穿孔的標誌。

骶管裂孔的變異較大,如骶管裂孔的形狀,裂缺高度、兩側骶角是否對稱、是否等高及其他合併變異等。

骶管裂孔的形狀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管裂孔的高度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管裂孔上有骨塊或骨性突起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兩側骶角對稱性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椎隱裂

定義:骶椎裂有顯性和隱性兩種;其中隱性骶椎裂較多見,只累及骨結構,棘突和椎板不癒合,實際上為椎管區域性缺損,缺損部位表面覆蓋有纖維組織而無脊膜和脊髓膨出。

產生原因:

骶椎隱裂為多基因遺傳病,其發病有種族、地區差異

與感染、代謝、中毒、氣候,孕婦的年齡、胎次、產次增加等有關

發生主要原因是胚胎期成軟骨中心或成骨中心發育障礙,以致雙側椎弓在後部不相融合而形成寬窄不一的裂隙。

也有認為是在胚胎期外胚層和神經外胚層組織在分離時粘連,從而阻止了間充質在神經外胚層和面板外胚層之間延伸而產生區域性骶椎裂出。

骶椎隱裂的分類

一:根據骶椎開裂的程度佔椎管的比例分為四度

Ⅰ度

:骶椎裂開的程度佔椎管的四分之一以內

Ⅱ度

:骶椎裂開的程度佔椎管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Ⅲ度

:骶椎裂開的程度佔椎管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

Ⅳ度

:骶椎全部椎管裂開

二:按其開裂部位及程度分為5種類型

單側型

:即椎板一側與棘突融合,另側由於椎板發育不良而未與棘突融合,形成正中旁的縱形(或斜形) 裂隙

浮棘型

:即椎骨兩側椎板均發育不全、互不融合,其間形成一條較寬的縫隙,因棘突呈遊離漂浮狀態,故稱之為“浮棘”。兩側椎板與之有纖維膜樣組織相連

吻棘型

:即下一椎節(多為第1骶椎)雙側椎板發育不良,棘突也缺如,而上一椎節的棘突較長,以致當腰部後伸時,上節棘突嵌至下椎節後方裂隙中,臨床上稱“吻棘”,又稱“嵌棘”

完全脊椎裂型

:指雙側椎板發育不全伴有棘突缺如,形成一長型裂隙

混合型

:指除脊柱裂外尚伴有其他畸形者,其中椎弓不連及移行脊椎等多見

Ⅰ度骶椎隱裂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Ⅱ度骶椎隱裂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Ⅲ度骶椎隱裂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椎隱裂影像表現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骨歪斜

骶骨發生過程中會出現骶骨正中線向左或向右偏歪,使左右兩側骶椎發育不對稱為骶骨歪斜

骶骨歪斜的方向不一

發生骶骨歪斜的具體原因不清楚,其對機體的影響尚未見研究報道。

骶骨向左側歪斜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骨向右側歪斜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骶骨數目變異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本文僅作學術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及時刪除。

長按掃碼聽課↓

骶骨—常見的解剖變異(圖文並茂)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