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10億細菌一口悶:馬歇爾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故事(上)

【連載】10億細菌一口悶:馬歇爾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故事(上)

馬歇爾和幽門螺旋桿菌

1984 年6月12日上午11點,澳大利亞弗里曼特爾醫院的一間實驗室中,32歲的巴里·馬歇爾從同事尼爾·諾克斯手中接過一根玻璃試管。

他把試管舉到眼睛的高度,在澳洲冬日的陽光中端詳著試管底部的一點蛋白腖水,只有10毫升的液體裡卻含有驚人的10億菌落。

【連載】10億細菌一口悶:馬歇爾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故事(上)

【連載】10億細菌一口悶:馬歇爾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故事(上)

圖:羅賓·沃倫(左)和巴里·馬歇爾

諾克斯擔憂地看著馬歇爾:“非得這樣做嗎?”

馬歇爾擠出一個微笑:“不用擔心。如果實驗成功,這些細菌也只是讓我患上消化性潰瘍,又不會要了我的命。再說了,其他醫生治不好,我們治得好。我們知道病根是什麼,這次實驗不正是為了證明這個嗎?”

諾克斯仍舊很擔憂:“夫人知道嗎?”

馬歇爾微笑著回答:“我沒告訴阿德里安,不想讓她擔心。她若是知道了一定會攔著我。我應該只有很輕微的症狀,甚至完全沒有症狀,不用告訴她。”

但諾克斯卻笑不出來,他心裡知道,事情並沒有馬歇爾說得那麼輕鬆簡單。這些細菌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是誰也無法確定的。最嚴重的有可能導致馬歇爾不得不做胃切除手術。

但馬歇爾毫不猶豫,一口喝掉了含有10億幽門螺旋桿菌菌落的蛋白腖水。諾克斯接過空空的試管,感嘆:“馬歇爾先生,您真是瘋了!”,馬歇爾平靜地說:“這是唯一的辦法了。”

【連載】10億細菌一口悶:馬歇爾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故事(上)

【連載】10億細菌一口悶:馬歇爾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故事(上)

馬歇爾為什麼要喝這些聽著名字就有點兒恐怖的幽門螺旋桿菌呢?

這是一個長長的故事,我必須要從頭給你講起。

【連載】10億細菌一口悶:馬歇爾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故事(上)

馬歇爾與幽門螺旋桿菌的不解之緣

馬歇爾畢業於西澳大利亞大學醫學專業,畢業後進入皇家帕斯醫院工作。

1981年7月,輪換工作制度把馬歇爾帶到了胃腸病科。導師告訴馬歇爾,沃倫醫生對一些病人進行胃部活檢時發現了一種新的細菌,需要有人對這些病人進行隨訪,看看他們有什麼臨床疾病。

馬歇爾覺得自己能應付得來便接下了這項任務,但當他拿到病人名單後立刻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為名單中有位病人是馬歇爾認識的。那是位四、五十歲的女士,她被嚴重的胃痛折磨,但是檢查下來,除了胃部有些發紅,以及沃倫醫生髮現的細菌外,就找不到任何異常了。

按當時醫學界的普遍認識,消化性潰瘍是由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的,而胃酸分泌過多則是由精神壓力過大引起的,因此,這位女士被轉到了精神病科。

醫生一邊唸叨業界著名的諺語“無酸,無潰瘍”,一邊給她開了抗抑鬱藥物。然而這些藥物並沒有什麼療效,胃痛仍然折磨著她。馬歇爾很同情這位女士的遭遇。

【連載】10億細菌一口悶:馬歇爾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故事(上)

【連載】10億細菌一口悶:馬歇爾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故事(上)

於是,在一個平常的下午,他找到了喜歡喝濃郁黑咖啡、抽小雪茄的羅賓·沃倫醫生,開始一起研究在病人胃中找到的、有著彎曲外形的細菌。

馬歇爾的業餘愛好發揮了很大作用。他建立了從醫院圖書館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醫學圖書館的網路連線,使得他可以檢索大量醫學文獻。在今天,這幾乎是科研工作的標配,但在當時馬歇爾可能是唯一具有這一條件的醫生。

在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裡,馬歇爾廣泛閱讀了所有能找到的相關論文,論文的參考文獻,再到參考文獻的參考文獻。漸漸地,他發現消化性潰瘍相關論文中反覆提及這種生活在胃中、具有彎曲外形的細菌,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馬歇爾敏銳地覺察到,這種細菌和消化性潰瘍之間可能存在某種內在的聯絡,他心想:“或許一篇有趣的論文正在誕生。”

本文來源於網易自媒體平臺,作者王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