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如此強大?竟能助腫瘤免疫治療一臂之力

腸道菌群與腫瘤形同陌路,相隔十萬八千里,但研究者們在腫瘤免疫治療的研發程序中發現,腸道菌群的結構、組成和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免疫治療的療效,甚至透過檢測腸道菌群的結構、組成就能預測免疫治療預後。兩者表面看似毫無關聯,但卻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簡直讓大眾驚呼 “Unbelievable!”

那麼,腸道菌群影響免疫治療的具體機制是什麼?我們該怎樣合理應用腸道菌群呢?近期,多篇關於腸道菌群和腫瘤免疫治療的研究及綜述相繼在國外權威期刊上發表:糞便菌群移植克服了黑色素瘤患者對抗PD-1治療的耐藥性;人參多糖(GPs)改變腸道菌群和犬尿氨酸/色氨酸(Kyn/Trp)比率,增強抗PD-1/PD-L1免疫療法的抗腫瘤作用;腸道微生物組和微生物來源的代謝物在腫瘤免疫檢查點阻斷免疫治療中的作用。

腸道菌群如此強大?竟能助腫瘤免疫治療一臂之力

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第一時間瞭解這些精彩內容。

《Science》研究:腸道菌群移植可以逆轉耐藥,未來或可治療前移植菌群獲得更好療效?

糞便菌群移植(FMT)克服了黑色素瘤患者對抗PD-1治療的耐藥性

期刊:Science

IF:47。728

釋出日期:2021年02月05日

摘要正文:抗PD-1治療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提供了長期的臨床獲益。腸道菌群的組成與臨床前模型和癌症患者中的抗PD-1療效相關。為了研究是否可以透過改變腸道菌群克服抗PD-1的耐藥性,本臨床試驗在PD-1難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評估了腫瘤緩解者衍生的糞便菌群移植(FMT)聯合抗PD-1的安全性和療效。這種組合的耐受性良好,為15例患者中的6例中提供了臨床獲益,並誘導了快速和持久的微生物群擾動。緩解者表現出與抗PD-1應答相關的顯著類群丰度的增加,CD8+ T細胞活化增加,表達白細胞介素-8的骨髓細胞頻率降低。腫瘤緩解者具有獨特的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特徵,跨界網路分析證實腸道菌群調節了這些變化。總體而言,研究結果表明FMT和抗PD-1抗體改變了腸道菌群,並重新程式設計了腫瘤微環境,以克服PD-1晚期黑色素瘤亞組中對抗PD-1的耐藥性。

小編劇透:這項研究表明FMT和抗PD-1治療改變了腸道微生物組,並對腫瘤微環境進行了重新程式設計。研究也為基於微生物組的腫瘤治療方法帶來了新希望。研究第一作者Amiran Dzutsev博士補充道:“我們希望未來能確定哪些腸道菌群能將免疫治療無應答患者轉化為有應答患者。那麼就可以將有應答或健康捐贈者的腸道細菌直接遞送給需要的患者,而無需糞便移植。”

增強免疫治療抗腫瘤療效的另類嘗試:最新重磅《GUT》的一篇文章揭示了中藥成分的更多可能

人參多糖(GPs)改變腸道菌群和犬尿氨酸/色氨酸(Kyn/Trp)比率,增強抗PD-1/PD-L1免疫療法的抗腫瘤作用

期刊:Gut

IF:23。059

釋出日期:2021年05月18日

摘要正文:本研究旨在探討人參多糖(GPs)與αPD-1單克隆抗體(mAb)聯合治療是否能透過調節腸道菌群而提高應答敏感性。研究人員給同基因小鼠模型注射GPs和αPD-1 mAb,透過糞便微生物群移植(FMT)和16S-PacBio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評價聯合治療對腸道菌群的抗腫瘤治療的敏感性,並對血漿樣本進行了代謝組學分析。結果發現GPs透過增加微生物代謝物戊酸和降低L-犬尿氨酸以及Kyn/Trp 的比值來增加對PD-1 mAb的抗腫瘤療效,從而有助於聯合治療後抑制調節性T細胞和誘導Teff細胞。

小編劇透:人參在亞洲已被廣泛使用幾千年,不僅是常用中藥,更是常見補品。GPs是人參中含量最豐富的成分之一,具有較強的免疫調節和抗腫瘤作用。其不僅能改善腸道代謝,還可調節腸道菌群。本研究證實了GPs可透過改變腸道菌群組成和代謝物,使戊酸增高、Kyn/Trp比值降低,來增強抗PD-1免疫治療。因此,未來或可考慮將人參作為腫瘤患者的膳食補充,以提高免疫治療的效果。

腸道微生物影響宿主免疫,從而調節免疫治療結局,未來免疫治療前或可先做腸道菌群評估?

腸道微生物組和微生物來源的代謝物在腫瘤免疫檢查點阻斷免疫治療中的作用

期刊:Genome medicine

IF:11。117

釋出日期:2021年06月23日

摘要正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可以增強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改善癌症患者的總生存期。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組可以透過宿主免疫系統調節對ICI的反應,使用抗生素會導致ICI的療效降低。最近,有報道糞便菌群移植可使既往ICI治療無效的患者產生治療反應,表明靶向微生物組可能是重程式設計腫瘤微環境和增強ICI治療的可行策略。腸道微生物代謝物也可能與ICI的應答率相關。除緩解率外,還發現在ICI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某些毒性與腸道微生物組相關,尤其是結腸炎。有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組可以透過兩種主要機制調節ICI治療的結局,包括抗原特異性機制和抗原非依賴性機制。當微生物和腫瘤抗原之間的表位共享時,發生抗原特異性機制,可能透過交叉反應性適應性免疫細胞增強或減少抗腫瘤免疫應答。抗原非依賴性機制包括透過參與先天和/或適應性免疫細胞調節對ICI的反應。為了建立基於微生物的結果生物標誌物,並特異性調節腸道微生物組以增強ICIs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療效,需要進一步的前瞻性干預性研究。

小編劇透:腸道微生物與免疫治療療效密切相關,不利的腸道微生物或菌群失調會降低免疫治療療效。因此,在治療前先做腸道菌群評估有利於篩選優勢人群,預測療效。未來,還需更多研究探索腸道菌群對宿主免疫的影響,若能尋找到腸道菌群中理想的預後生物標誌物,那麼免疫治療療效將會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