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鼻孔真的會引發顱內感染,找準原因引導孩子改掉壞習慣

近日,8歲男童軒軒挖鼻孔兩天後,開始高燒還頭痛嘔吐,去醫院一查,發現軒軒出現了顱內感染,進一步確診為細菌性腦膜炎。所幸發現及時,經過藥物治療,軒軒已治癒出院。媽媽劉女士稱,兒子兩年前就養成挖鼻孔的習慣。

“相關統計,我國每年均有因摳鼻子引發顱內感染並致死病例。”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譚新華

介紹,面部有一個“危險三角區”,位於兩側口角至鼻根區的三角區域,而鼻部解剖位置正好位於危險三角區。

面部三角區有其特殊的結構。譚新華介紹,三角區的靜脈分佈分別構成深淺兩個網,深靜脈網與淺靜脈網的分支相通,而且與眼眶、顱腔海綿竇相通。面部靜脈的特點是靜脈腔內無瓣膜,瓣膜可防止血液迴流,也就是說,面部靜脈沒有這個功能,血液可出現迴流。因此,這個三角區內的炎症或感染處理不好,可經過面部靜脈逆向流入顱腔內的海綿竇等部位,繼而引發感染。

鼻前庭,也就是我們在用手指挖鼻子能接觸到的部位,除鼻中隔黏膜外,其他區域均有皮脂腺和汗腺,在不斷刺激下,可能會出現癤腫。譚新華解釋,因為面部三角區的特殊結構,癤腫內的細菌可以逆行向眼眶、顱腔內的海綿竇擴散,形成嚴重併發症,如眶內感染,甚至顱內的海綿竇感染。經常挖鼻孔還可導致鼻出血、鼻前庭炎、鼻前庭溼疹等。鼻前庭炎與過敏性鼻炎關聯性較高,主症狀為灼熱感、幹痛。鼻前庭溼疹,搔抓、摩擦為常見誘因,主要表現區域性滲液、皮疹、瘙癢、結痂、燒灼感等。

對於孩子的挖鼻孔習慣,譚新華認為,應找出病因並對症治療。常見誘因有過敏性鼻炎、乾燥性鼻炎等。“過敏性鼻炎是挖鼻孔的常見誘因之一,春秋季節高發,主要表現為噴嚏、鼻塞、鼻癢、清涕,可根據醫囑進行抗過敏治療、鼻腔沖洗、免疫治療等。乾燥性鼻炎也是常見的誘因,春秋冬季高發,主要表現為乾燥、灼熱感、痛感,如有相關症狀需及時就醫確診。治療方面通常包括鼻腔沖洗、營養支援、其他鼻內的保溼、潤滑鼻黏膜的藥物等。另外,對於單純的不良習慣,家長需及時進行引導、教育,必要時到心理科診治。”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挖鼻孔真的會引發顱內感染,找準原因引導孩子改掉壞習慣

教師節快樂!壓力過大,請適度宣洩,緩解不良情緒

每天40分鐘,1個月磨出老年膝,動感單車還能騎嗎?

醋泡海帶助消化?雞蛋殼磨粉中和胃酸?“養胃”偏方別輕信

挖鼻孔真的會引發顱內感染,找準原因引導孩子改掉壞習慣

本文為趣健康(ID:

xjbjiangkang)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