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關節炎:拍X線還是做CT?首部中國專家共識告訴你 | 指南共識

《共識》由中國醫師協會風溼免疫科醫師分會影像學組參考國內外同類指南、共識和相關領域的研究結果,結合國內臨床診治經驗和證據制定,最終形成4條首要原則和16條推薦意見,旨在提高國內風溼免疫科對影像學技術的原理、脊柱關節炎(SpA)的病理生理的認識水平,並規範其臨床應用。

4條首要原則

1。影像學技術是中軸和外周型SpA診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可用於輔助診斷、鑑別診斷、監測疾病活動度、結構性病變進展、評價藥物療效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

2。臨床醫生在制定治療決策時除了考慮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指標外,還應該注意患者的影像學表現。

3。應根據患者受累骨關節的部位、病程、禁忌證和檢查的可行性等情況,選擇恰當的檢查手段;在影像學檢查過程中,要規範操作流程和方法。

4。應根據患者的病情、禁忌證、檢查的便捷性、經濟性決定複查週期。

16條推薦意見

中軸型SpA相關建議

1。骶髂關節X線應該作為篩查中軸型SpA的首選影像檢查。

中軸型SpA的主要X線表現包括骶髂關節炎和脊柱強直,結構性病變通常自下向上發展。患者關節部位X線可見關節面不規整、間隙變窄、假性增寬、關節融合等改變。脊柱受累的X線改變主要包括:椎體方形變、韌帶骨贅形成、椎體強直,晚期可呈竹節樣變。

2。對於放射學陰性的疑診患者,推薦骶髂關節MRI作為輔助確診技術。

MRI作為唯一能夠量化骨髓水腫的影像學技術,可觀察到早期中軸型SpA或放射學陰性SpA的炎性改變。

3。有條件推薦應用骶髂關節低劑量CT作為中軸型SpA篩查手段,

不推薦

椎體MRI用於確診中軸型SpA。

4。 超聲檢查

不宜

作為中軸型SpA的診斷技術。

骶髂關節及椎體關節間隙的不規則形態,給超聲評估帶來很大困難,因此不推薦採用超聲技術評估SpA的中軸病變。

5。 MRI技術是發現中軸型SpA活動性病變的主要影像技術。

中軸型SpA的炎症性病變主要位於骨質中,因此無法透過X線片及傳統CT技術顯示,只能透過MRI觀察。

6。評估中軸型SpA的慢性結構性病變可以透過對骶髂關節/脊柱進行X線片、MRI掃查,通常不需要CT技術。

觀察結構性改變,傳統的放射學技術最為常用,X線可在骶髂關節、脊柱等部位觀察到典型的巨大骨贅、骨質破壞及新骨形成/骨性強直。與X線相比,CT能從三維角度更清晰地觀察上述病變,還可以發現X線無法顯示的早期病變。

7。提示預後不良的影像學表現包括:X線發現椎體出現韌帶骨贅、重複MRI掃描觀察到原先骨髓水腫部位被脂肪訊號取代。

8。當MRI發現活動性病變時,可能需要更積極的干預治療;MRI檢測到明顯脂肪化改變以及骨芽形成時,可能也需要積極進行干預,以預防更進一步的結構進展。

9。目前尚無高水平研究能夠對重複影像檢查的間隔給出指導,建議中軸型SpA患者X線檢查頻度不應高於每2年1次。在臨床穩定的情況下,不要求定期複查MRI。

10。骨質疏鬆是中軸型SpA的常見合併症,當患者出現腰椎受累時,應避免選擇腰椎正位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作為骨密度評判標準。如此類患者無髖關節受累,推薦對髖關節進行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評價骨質疏鬆。當同時出現腰椎及髖關節受累時,應選擇定量CT作為骨質疏鬆評估方法。

11。X線、CT、MRI均可以用於椎體骨折的評估,其中X線最為便捷,CT敏感性高於X線,MRI在評估骨折的同時,還可以反映是否存在脊髓損傷。

外周型SpA相關建議

12。懷疑外周型SpA診斷時,應用超聲或MRI識別附著點炎有助於輔助診斷。超聲或MRI還可識別其他炎性病變,有助於外周型SpA的鑑別診斷。

超聲檢查便捷、無輻射、花費低,如果患者病變範圍廣,推薦超聲作為首選檢查,應選擇灰階和能量多普勒聯合模式。對於檢查哪些外周關節部位,尚未達成共識。臨床實踐中往往篩查有症狀的部位,或容易發生附著點炎的部位。

13。超聲和MRI可用於監測外周型SpA的疾病活動度。

14。推薦X線用於評價外周型SpA的結構性損傷。MRI和(或)超聲可提供額外的資訊。

X線和CT可識別結構性病變,如骨侵蝕、骨贅,但不能識別炎性病變。

15。影像學技術有助於為不同臨床表型的SpA制定針對性治療。

16。影像檢查的週期由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可行性和具體的影像學方法,結合經濟性決定。

附著點炎是SpA的基本病理改變,應用影像學技術探查附著點炎有助於疾病的診斷,並檢測附著點炎的變化,從而指導治療。

綜上所述,MRI應作為中軸型SpA的首選影像學檢查,灰階聯合多普勒超聲應作為外周型SpA的首選影像學檢查,X線片應作為評價中軸和外周型SpA結構性損傷的首選影像學檢查,MRI還可用於評價中軸關節炎症後的脂肪化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