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多吃這些,調脾氣、升肺氣,顧護一身之氣!

秋分肺氣虛?試試這個脾「土」生「金」的內調法。

秋分至,天氣漸涼。秋天五行屬金,五臟屬於肺,所以大家都知道秋季要養肺,各種與肺有關的養生方法、文章可謂滿天飛。除了這種直接針對肺的養護補益,其實中醫理論還隱藏著一種高效的補益臟腑方法,這種方法可謂是「四兩撥千斤」。

五行,從另一個角度調理臟腑

1

何為母?何為子?

首先我們先複習一下五行相生的概念,它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遞相資生、助長和促進的關係。五行相生次序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五行相生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兩方面的關係。

《難經》將此關係比喻為母子關係:

「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

因此,五行相生,實際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對其子行的資生、促進和助長。如以火為例,由於木生火,故「生我」者為木,木為火之「母」;由於火生土,故「我生」者為土,土為火之「子」。木與火是母子關係,火與土也是母子關係。

秋天多吃這些,調脾氣、升肺氣,顧護一身之氣!

2

五行治法的核心——「補母」

五行學說的威力不僅用以說明人體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傳變,關鍵是能高效的指導疾病診斷和預防,臨床中有不少大家熟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就是

以五行相生相剋規律來確定的。

中醫根據五行相生規律確定的治則治法核心原則是:「虛則補其母」 「補母」。補母,主要適用於母子關係失調的虛證。如肺氣虛弱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影響脾之健運,而致脾虛。脾土為母,肺金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調脾的方法來調理肺,此即虛則補其母之含義。

01.滋水涵木法:

指滋腎(水)陰以養肝(木)陰的方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以及肝陽偏亢之證。代表方劑如:杞菊地黃丸、麥味地黃九、一貫煎。

02.金水相生法:

指滋養肺(金)腎(水)陰虛的治療方法,適用於肺虛不能輸布津液,或腎陰不足,精氣不能上滋於肺,而致肺腎陰虛者。代表方劑如:百合固金湯。

03.益火補土法:

指溫腎(水)陽,以補脾土。益火補土法,運用腎為先天之本,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脾為後天之本,脾陽的溫煦、運化功能有賴於腎陽的溫煦、推動,腎陽虛不能溫煦脾土,容易導致脾腎虛寒證。

火生土,「火」指命門之火

,故臨證組方常透過補命門之火而溫煦脾土(益火補土法)。脾虛寒,則需補其「母」,以調脾。可謂,虛則補其母。代表方劑如:四逆湯、右歸丸、腎氣丸、四神丸、良附丸。

04.培土生金法:

指肺病而脾虛無以資肺,肺臟不能復元時,用調脾土的藥物治療,藉以調補中州,充實後天,於是中氣足,氣血旺,從而使肺臟受益的治法,稱為「培土生金」法。仲景之「黃芪建中湯」治療肺虛損不足,可謂甘溫培土生金法之開端,李東垣謂:「

脾胃一虛,肺氣先絕

」,創健脾益氣之法充實了「培土生金」的內容。代表方劑是「補中益氣湯」。

利用好培土生金法

秋天多吃這些,調脾氣、升肺氣,顧護一身之氣!

調脾氣,升肺氣, 顧護一身之氣.

1

遠離兩大秋季傷脾的因素

秋分將至,天氣漸涼。無論是生冷的蔬果,還是刺身海鮮都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會帶著一定的寒氣進入體內!

寒氣會傷及脾胃

,特別是現在的秋涼的季節。

常說「秋風秋雨愁煞人」,看著這花木凋零,萬物蕭條,你是不是也會嘆口氣?秋季的景象常會讓人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因此

秋季要注重情志養生防「秋愁」

。這種情緒容易傷害到脾胃,所以凡事都要往樂觀的方向去考慮。

2

多吃培土生金的明星食材

01.用果實和根調脾氣:向肺傳輸能量

調脾氣就是增強脾的功能

。脾主氣,脾氣足,全身之氣就足了。

脾氣不足,全身之氣就不足。因此,秋天可多用食療的方法調脾氣。

秋天食物的精華都收藏到果實、種子和根裡面去了。

所以我們秋季培土生金的食材就要從果實、種子和根裡面找了。

秋天的土地承載著精華與能量,

山藥是長在土裡的,可以說是根的代表,「土氣」旺

,這個土,就對應著人的脾胃功能。所以可以多試試山藥。山藥性味甘平,入脾肺腎經,功能和緩吃山藥,相當於給肺金儲備精氣。

蓮子、芡實是種子的兩大代表

,兩者雖然是兩味不一樣的中藥材,但經常相須為用,增強彼此的功效。兩者配合相當於給脾充滿電源,可以為肺輸送能量。

02.用溫和食材燥溼:幫脾清理垃圾

燥溼就是幫脾清理垃圾,為脾胃騰出空間。體內蓄積一個夏天的溼濁還沒有排出,到了秋季就更為影響脾的功能。但是秋天的燥溼和夏季不太一樣,因為秋季的氣候偏乾燥,如果像夏季一樣強力的方法,例如赤小豆、茵陳之類,有時會祛得太過,從而傷陰液。

所以清理夏天還積聚的脾胃的溼氣應當用溫和的方法。

這裡首推是溫和的茯苓,薏苡仁,兩者也是經常相須為用。兩者均有甘、淡味,都歸脾、腎經。甘能利脾,淡能滲溼,均能利水滲溼調脾。它們既能調脾,又能扶正,有利而不傷、補而不滯的特點。

山藥、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

依據「君臣佐使配伍,各司其職」,懷山為君排在配方的首位,性平,歸脾、肺、腎經;芡實為臣,性平,補中、調脾,古法麩炒彌補薏苡仁的微寒;茯苓為佐,幫助脾土化水溼;蓮子為使,又名「脾之果」,清心醒脾。

五味食材經麩炒後中正平和,培植中土,守護後天之本脾胃。

其重點在於健運中焦脾胃,之所以稱之五行,是因為選取的五種藥食,分別對應五行五臟,但又同時兼顧調護脾胃,因此這些藥食兩用品不會有太強的偏性,既強調了顧護脾胃又兼顧了整體調製的中醫調養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