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桑葚、桑葉、桑枝,各有奇效

桑皮、桑葚、桑葉、桑枝,各有奇效

/ 桑皮/

桑皮

為桑樹除去栓皮的根皮,又叫桑白皮。

性寒,味甘,具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喘咳、吐血、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症。

《本草綱目》曰:“桑白皮,長於利小水,乃實則瀉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氣及肺火有餘者宜之”。

研究發現,桑白皮熱水提取物能誘生干擾素,對子宮頸癌有抑制作用。

1、治小便不利,面目浮腫:

桑白皮12g,冬瓜仁15g,葶藶子9g。煎湯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2、治卒小便多,消渴:

桑根白皮,炙令黃黑,銼,以水煮之令濃,隨意飲之;亦可納少米,勿用鹽。(《肘後方》)

3、治糖尿病:

桑白皮12g,枸杞子15g,煎湯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注意:凡肺虛無火、小便多及風寒咳嗽者忌服。

/ 桑葚 /

桑葚

為桑樹的果穗,性寒,味甘,具有補肝益腎、補血益陰、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肝腎陰虧、陰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燥失眠、腰膝痠軟、鬚髮早白、消渴口乾、大便燥結等症。

《本草經疏》載:“桑葚,甘寒益血而除熱,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

1、治心腎衰弱不寐,或習慣性便秘:

鮮桑椹30-60g,水適量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2、治瘰癧:

文武實,黑熟者二斗許,以布袋取汁,熬成薄膏,白湯點一匙,日三服。(《素問病機保命集》文武膏)

3、治陰症腹痛:

桑椹,絹包風乾過,夏搗爛成細末。每服9g,熱酒下,取汗。(《湃湖集簡方》)

陰症腹痛,是指不明原因的腹痛。

注意: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不宜食用。

/ 桑葉 /

桑葉

性寒,味苦甘,具有清肝養肝、疏散風熱、清肺明目的功效,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肺燥乾咳無痰、咽乾口渴、目赤腫痛等症。

《本草求真》載:桑葉“清肺瀉胃,涼血燥溼,去風明目。”

用於風熱感冒及目赤腫痛,常配菊花;配黑芝麻製成桑麻丸,用於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視物昏花;配杏仁、沙參、貝母等,可用於肺熱燥咳。外用煎湯溫洗,可治風眼多淚;用桑葉、麻葉煮淘米水洗頭,可促生髮;癰瘡久不收口,可用經霜黃桑葉,研末敷塗。

1、治風眼下淚:

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瀕湖集簡方》)

2、洗天行時眼,風熱腫痛,目澀眩赤:

鐵扇子(桑葉)二張,以滾水衝半盞,蓋好,候湯溫,其色黃綠如濃茶樣為出味,然後洗眼,拭乾;隔一、二時,再以藥汁碗隔水燉熱,再洗,每日洗三、五次。(《養素園傳信方》)

3、治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膚甲錯,麻痺不仁:

嫩桑葉(去蒂,洗淨,曬乾,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淨)四兩,將胡麻擂碎,熬濃汁,和白蜜一斤,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空腹時鹽湯、臨臥時溫酒送下。(《醫級》桑麻丸)

注意:經期婦女及孕婦不宜使用。

/ 桑枝 /

桑枝

性平,味微苦,具有祛風溼、利關節、行水氣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溼痺、四肢拘攣、關節痠痛、腳氣浮腫、肌體風癢等症。

《本草圖經》載:桑枝“療遍體風癢乾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嗽,消食;利小便,兼療口乾。”

1、治臂痛:

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無時。(《本事方》)

2、治水氣腳氣:

桑條60g。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聖濟總錄》)

3、治高血壓:

桑枝、桑葉、茺蔚子各16g。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睡前洗腳30~40分鐘,洗完睡覺。(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雙桑降壓湯)

4、治紫癜風:

用桑枝500克,益母草150克,用水濃煎收膏,每夜臥時,用溫酒調服10克。桑枝還有生津利水之效,用於治療消渴,可單用煎服;用於水腫,可與赤小豆合用。

一個提醒:

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