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正齋老中醫的脊椎九宮穴

熱針是傳統溫針灸與火針灸相結合的新型針灸方法。透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具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脊椎九宮穴,是管正齋老中醫的經驗穴組之一,具有取穴獨特、針法特殊、適應症廣、療效顯著的特點。現據其生前講授,結合筆者臨床運用體會,整理介紹如下。

取穴法

沿脊椎自上至下仔細壓診,尋找最明顯的壓痛點,參閱脊椎X線片或CT片,確定病變椎節。以壓痛點最顯著的病變椎節棘突間定為中宮,沿督脈在中宮上下棘突間各定一穴,分別稱為乾宮、坤宮,然後挾乾宮、中宮、坤宮旁開0。5~0。8寸,依次取巽、兌、坎、離、艮、震六宮穴。因取穴定位是按伏羲八卦九宮方點陣圖,故稱“脊椎九宮穴”,簡稱九宮穴。

管正齋老中醫的脊椎九宮穴

針刺方法

根據中宮定位,採取俯臥位或側臥位。進針時應儘量使中宮部位棘突突起,椎間隙加大,以利於進針。進針順序為:先針中宮,次針乾宮、坤宮,直刺或略向上斜刺0。8~1。2寸,然後按巽、兌、坎、離、艮、震六宮穴依次進針,針尖斜向椎體,進針1。5~2寸,獲得針感後,行捻轉補瀉手法,九宮穴的行針順序與次數,按“洛書九宮數”施行,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而五居中”,留針30分鐘,行針3次。

主治範圍

九宮穴主要以治療脊椎病變為主,如風溼性、類風溼性脊椎關節炎,脊椎外傷,棘上及棘間韌帶損傷,頸椎病,胸、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症等;亦適應於腰背扭傷及腰肌勞損、臟腑病、婦科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等。

注意事項

1。針刺乾宮、中宮、坤宮穴位時,進針宜慢,勿刺過深,不宜行提插補瀉手法,正常針感是區域性酸脹或酸脹麻電感沿脊柱下方或上方傳導。如進針困難,要調整進針方向。若在進針過程中,針下阻力突然消失,而出現落空感時,說明針尖已進入椎管內之硬膜外腔,應迅速退針少許,不可繼續進針。若進針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肢體抖動,應立即將針提起,謹防刺傷脊髓。

2。針刺巽、兌、坎、離、艮、震六宮時,針尖應略向椎體方向斜刺。如果緊貼椎板外緣進針,針體必將透過脊神經的後支或其附近,當針尖觸及神經時,區域性會有放射樣觸電感,此時應稍許退針,調整針尖方向,以免造成外周神經損傷。如果針尖向椎體方向斜刺角度過大,針體可能穿過棘間韌帶而達對側;或穿過黃韌帶等組織而進入椎管。當針尖觸及硬脊膜時,針下常有緊硬的牴觸感,若穿透硬脊膜,阻力會突然消失,此時應立即退針,以免損傷蛛網膜和脊髓。取十二胸椎以上的九宮穴,尤應注意取穴準確、針尖方向和針刺深度,嚴防刺傷內臟或引起氣胸。

臨床運用舉例

李某,男,21歲。腰背持續性疼痛伴右下肢麻木7年餘。患者7年做前滾翻運動時腰背部受傷。經X線攝片提示:胸椎12~腰椎1間隙明顯狹窄,腰椎1椎體後緣有一弧形壓跡,可能有髓核脫位或後移的改變。診斷:胸椎12~腰椎1椎間盤損傷。經按摩、外敷草藥、內服中藥等多方治療,症狀無明顯緩解,遂入院治療。查體:腰背部循督脈及膀胱經壓痛,右側尤甚,腰部活動受限,右側腰肌輕度板滯,沿右大腿後側及小腿外側有放射性疼痛。拉塞格氏徵(+)。右膝下面板觸覺、溫覺輕度下降。X線胸、腰椎正側位片示:胸椎11~胸椎12椎體側位片微呈楔狀變形。診斷意見:椎間盤陳舊性損傷。實驗室檢查:ESR11mm/h,ASO250u,RF陰性。脈細弦,舌黯紅,有瘀點,苔薄白。辨證為外傷經筋,脈絡瘀阻。診斷:胸椎12~腰椎1椎間盤損傷並腰肌勞損。

治療經過:胸椎12~腰椎1定為中宮穴,運用GZH型熱針儀,以熱針九宮穴綜合療法施治。治療4次後,右下肢麻木感減輕;6次後,腰部疼痛緩解;15次後,右下肢麻木消失,腰痛基本消失,活動自如。X線攝片複查:胸、腰椎骨無異常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