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醫的告誡:十大庸醫現原形

古代名醫的告誡:十大庸醫現原形

有關古代名醫痛斥庸醫的陋技與劣跡可謂使其“神形皆備”躍然紙上,故錄於下,以警後人。

一、不學無術

王叔和指出:一些醫生,不懂醫理,不明源流,本屬無知,偏自逞其能,以致輕症釀成重病,頑症失去治癒的希望。

孫思邈指出:一些醫生不讀《內經》、三史、五經、莊老,靠“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

二、淺嘗即止

孫思邈指出:一些醫生“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

李梴指出:一些醫生“讀入門書而不從頭至尾,零星熟得一方一論,而便謂醫”或“熟讀而不思悟融會貫通”。

三、醫技拙劣

陳自明指出:一些醫生臨證開方治病無效,就束手無策,有的治病簡直無方可據,全憑主觀猜測,隨便用藥,有的只知死守藥方,完全不懂得靈活變通。

張景嶽指出:有些醫者直到白髮蒼蒼,牙齒脫落的老年,仍然是一個庸碌之醫。究其原因,就是診病無定見,治療不精一,“凡遇一證,便若觀海望洋,茫無定見,則勢有不得不為雜亂,而用廣絡原野之妄”。要麼藥不及病,杯水車薪,要麼術投藥劑,誤治誤人。

葉天士指出:庸醫茫茫無定見,藉口說處方要兼顧寒熱溫涼各個方面,希圖僥倖把病治好,憑藉四平八穩的方子來掩蓋自己醫術的拙劣。

顧炎武指出:“古之時,庸醫殺人,今之時,庸醫不殺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間,其病日深而卒至於死。”

四、敷衍塞責

張仲景指出:“現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終順舊,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彷彿,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

李梴指出:有的醫生論方用藥,潦草而不精詳。

五、欺世盜名

孫思邈指出:一些醫生“與性命之上,率爾自逞快,邀射名譽”,有的“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

李春甫指出,一些無知的庸醫,只知竊取祖傳世醫的招牌,抄寫幾個成方,記住幾條脈訣,本事也就不過如此。他們著意於衣飾打扮,借花言巧語應付病人,靠阿諛逢迎,騙取虛名。

徐靈胎指出,世間有一些獲取虛名的時醫,到處誤人,而有些病者反說此人治了還無生機,乃是命定,這真是“有殺人之實,無殺人之名”。

華岫雲指出一些庸醫寫醫案時,輒稱與貴顯某某交遊,療治悉屬險證。如何剋期奏效,刊成醫案,妄希行世。不知此皆臨證偶爾幸功,乃於事後誇張虛語,斯誑後世,以沽名譽,則其涎漫不足信也。

六、妄自尊大

孫思邈指出:有的“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

顧銘照指出,一些醫者書寫處方時,故意開些別名,僻名,藉以顯示自己博學,結果是引起失誤。

趙學敏指出一些不學無術的官醫,乘坐華麗的車子,帶著許多隨從人員,戴著高高的宣帽,奔走於達官貴人之間,誇耀自己的功績。其實,他們既不通曉識證,知脈、辨藥的玄妙,也不能決死生,達內外,定方劑。

七、訾毀諸醫

孫思邈指出,一些醫生在病家面前,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

龔廷賢指出,有些醫生“專一誇己之長,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問疾痾,惟毀前醫之過以駭患者”。

李中梓指出,一些嫉妒之流,嫉妒成性,排擠同行,陽一套,陰一套,表面上好像很講團結,背地裡卻互相傾軋,是非顛倒,黑白混淆。

八、利慾薰心

陳自明指出,有的醫生為了貪利,竟以價廉之藥代替貴重之藥,以致療效不佳。有的居心不良,貪人財利,故意不用確實對症的藥劑,惟恐迅速獲效而少得錢財。還有的得到一二個方子,以為秘傳,甚至將通用的效方改換名稱,而為秘方,以便向病家敲詐勒索。

李春甫指出,有的醫生治起病來,輕率亂來,妄投藥劑。偶然僥倖治好一個病人,就重重索取報酬,而誤治傷人,則謊稱命該如此。

李中梓指出,有的貪辜之流,貪得無厭,輕忽人命,病在危疑,仍貪功妄投藥劑,一旦貽害病人,又將責任推給他人。

九、愛富厭貧

龔廷賢指出,一些醫生診病重富輕貧,“每於富者用心,貧者忽略。”

孫思邈指出,有的醫生恃已所長,專心經略財物,到病家見其綺羅滿目,絲竹湊耳,珍羞迭薦,醹醁兼陳,便左右顧盼,利慾薰心。

十、欺詐矇騙

李中梓指出:一些醫林便佞之流,或用巧言騙人,或用甜言迷人,或強詞奪理以相欺,或危言聳聽以相恐。有的欺詐之流,腹中無點墨,雙目不識丁,卻詭稱神授,假託密傳。

趙學敏談到江湖醫時指出,他們憑著一點醫術勒索錢財,放肆地貪圖私利。偷偷學得一點醫學皮毛和藥劑,卻妄稱秘傳奇術。他們還常常採用畫符唸咒之類的迷信方法去“治病”。

以上古代名醫論庸醫十端,將庸醫的嘴臉,進行了曝光,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今天我們還應當以古為鏡,警鐘長鳴,防庸醫之幽靈死灰復燃。

版權宣告: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