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目斜、手足搐搦案|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948期】

口渴目斜、手足搐搦案|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948期】

今日練習

丁某某,男,半歲。

2019年初夏,身熱,汗出,口渴目斜,項強,角弓反張,手足搐搦,指尖發冷。指紋浮紫,舌苔薄黃。

處方:__。(請將答案留言在下方哦)

答案下期公佈

上期答案:

麻黃湯

上期原醫案

劉××,男,50歲。

困工作需要,自北京赴甘肅省。當時正值隆冬季節,不慎冒受風寒而得“太陽傷寒證”。發熱39.8℃,嚴重惡寒,周身大小關節無一不痛,身無汗,咳嗽,脈浮緊。

麻黃9克  桂枝6克  杏仁12克  炙甘草3克  一劑。

服藥後,蓋被躺火炕上發汗。約l小時左右,遍身縶然汗出而解。

按語

麻黃湯是《傷寒論》中治療太陽傷寒證的第一名方。張仲景說:“太陽癇,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寒熱,諸痛與無汗而喘三組症候。太陽傷寒證的病機關鍵在於寒邪外來,邪氣閉鬱,營陰不得暢行,簡稱為“衛閉營凝”。

因為表閉無汗,所以又稱之為“表實證”。

表實證與表虛證的“衛強營弱”不同。前者以無汗為特點,後者以汗自出為特點。由於衛陽被寒邪所閉鬱,營陰被寒邪所凝滯,所以用麻黃湯辛溫發汗以散寒,目的在於發越閉鬱之陽氣,而使營陰暢行。服藥後必須要微微汗出為佳,用藥時要注意麻黃:桂枝:炙甘草的劑量比例應該是3:2:1,否則就會影響發汗的效果;

服用麻黃湯一般都能汗出,與服桂枝湯啜粥取汗有別。但應當注意,服麻黃湯後也有不汗出的情況。從曹穎甫《經方實驗錄》中所記載的幾則醫案中看,可以將服麻黃湯後不汗出的情況概括為以下三種:

一是表證未解而先用下法,導致中氣虛弱而無力作汗,這種不汗出是由於誤治;

二是久居寒冷之地或平時習慣於寒冷之氣,輕易不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如果一旦受之,所感邪氣必定比一人要嚴重,如果用藥劑量不足就不能發汗,這種不汗出是與地域職業有關;

三是有的患者服藥後,陽氣發動,化水為氣,汗出於無形而不被發覺,也好象不汗出。諸如此類情況,變化難測,所以,臨證時要細心推求其理,就不致於驚慌失措。

更需要一提的是,由於麻黃湯有較強的發汗作用,使用不當又會產生許多變證,不少臨床醫家視之如虎狼,畏而不敢用。其原因主要在於:一是臨床辨證不明確,對於傷寒病與溫熱病的鑑別心中無數,所以,一見發熱為主的病人,多從溫熱病方面治療。

《傷寒論》指出:“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這裡突出地強調了溫病“口渴”與不惡寒是診斷的主要依據。如果不出現口渴,症候表現仍有惡寒特點,還是應該考慮風寒的病情。因此,外感初起口渴與不渴,是識別寒、溫的一個苗頭。

另一方面原因主要是醫家受溫病學說影響,畏其辛溫形成一種偏見.其實,只要在準確辨證的前提下,用麻黃湯治療傷寒表實證足唯一最有效的方劑。

相關經典條文學習

《傷寒論》第35條: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傷寒論》第85條: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