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社恐”框住了自己

社恐,好像是許多年輕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能微信解決絕不當面交談,能網路辦理的業務絕不到線下完成,抗拒打電話,有時就連線到陌生來電都需要猶豫許久,想好措辭做好心理準備才在電話快要結束通話的時候按下接聽鍵。

這大概是“社恐人”的真實寫照了。

然而,在我們給自己貼上“社恐”這一標籤時,我們是否知道,到底什麼是社恐呢?

別讓“社恐”框住了自己

別讓“社恐”框住了自己

01

別讓“社恐”框住了自己

社交恐懼症,也稱“社交恐怖症”,是恐懼症中最常見的一種。

主要表現為在處於社交場合或與人打交道,會出現明顯而持久的害怕、焦慮,害怕尷尬、丟臉的行為舉止,為了減輕這些恐懼,往往會迴避社交場合。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能夠認識到這些害怕是過分和不必要的,但無法控制。

這些恐懼會引起明顯的痛苦,常常伴有焦慮、臉紅、心慌、全身顫抖、出汗、噁心等身心反應。

別讓“社恐”框住了自己

02

別讓“社恐”框住了自己

顯然,我們大多數年輕人所說的“社恐”遠遠沒有達病理現象或者心理疾病,只是一種對於人際關係的焦慮和緊張。

年輕人的一般社交緊張、恐懼反應,與社交恐懼症的本質區別在於:恐懼反應的強度不同。

具體說來,社交恐懼症的恐懼反應是非常強烈的,也就是說,恐懼反應的強度與實際的危險情境很不相稱。比如,由於恐懼,不敢與人對視,交流的時候總是用餘光看人。

但我們的一般社交緊張恐懼反應沒有那樣強烈,即恐懼反應與實際的情境是相稱的。

別讓“社恐”框住了自己

03

別讓“社恐”框住了自己

社交緊張、恐懼的反應是再正常不過的,可能我們經常看到那些平時特別樂於交際或者樂觀開朗的人,內心裡卻是將自己的“社恐”藏起來以適應社會。

倘若實在想要克服社恐,不妨嘗試一下以下方法。

減少對自我的關注

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是庸人自擾。我們或許可以適當放下警惕的盔甲,不必將注意集中在緊張的情緒上,讓自己放鬆下來,順其自然地去接納身邊的一切,我們或許會發現,世界沒有這麼多的焦慮。

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認知

有些事情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尷尬,我們只是在給自己增加負擔。客觀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嘗試接受正常的社交尷尬,讓自己在碰壁中成長。

尋找自己的擅長點和優點

不自信往往使“社恐人”喪失說話的底氣,以至於不想甚至不敢與他人正常交流。嘗試尋找自己的閃光點,比如細心、耐心等,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撰寫心理日記

有些朋友明明已經在盡力克服了,可還是畏懼窒息的場景。

這時可以把自己每一次克服社恐的經歷記錄作為日記,等到你做得多的時候,回頭看來,你就會收穫成就感,你才會覺得你的努力是視覺化的,並不是徒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