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嶽美中先生治療“痰飲”經驗

導讀:

怪病多痰,久病多痰,痰多隨氣升降,捉摸不定,引得諸症蜂起,那麼如何解決這惱人的“痰飲”,學習一下嶽美中先生的經驗吧!

1

《和劑局方》

二陳湯

姜制半夏6克,橘紅3克,茯苓3克,甘草3克。加生薑。

半夏、橘紅取其陳久,則無燥散之性,故名二陳,治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嘔吐噁心,眩暈心悸。

治痰通用二陳(用治稀痰佳),而治稠痰則嫌藥力尚弱。

風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瀝;寒痰加半夏及薑汁;火痰加石膏、青黛;

溼痰加蒼朮、白朮;燥痰加瓜蔞、杏仁;

食痰加枳實、瓜蔞、萊菔子、山楂、神曲;老痰加枳實、海浮石(為末衝)、芒硝;

氣痰加香附、枳殼;脅痰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瀝。

二陳湯加人參、白朮,名六君子湯,治氣虛有痰;

二陳加膽星、枳實,名導痰湯,治頑痰膠固;

二陳加菖蒲、旋覆花,名六神湯,治產後神迷;

二陳加枳實、桔梗,名枳桔二陳湯,治滲出性胸膜炎;

二陳加砂仁、枳實,名砂枳二陳湯,行痰利氣;

二陳加柴胡、生薑,名柴陳煎,治風寒發熱咳嗽;

二陳加杏仁、白芥子,名六安煎,治痰滯氣逆;

二陳加乾薑、砂仁,名和胃二陳煎,治胃寒生痰噁心嘔吐,胸膈滿悶噯氣;

二陳加黃連、梔子、生薑,治膈上熱痰;

二陳加枳殼、蒼朮、片薑黃,名加味二陳湯,治痰攻眼腫,並治酒家手臂痛麻木。

2

《證治準繩》

榮衛返魂湯

何首烏、當歸、木通、炒赤芍、白芷、炒小茴香、炒烏藥、炒枳殼、甘草。

功在溫經通絡,消散痰飲,可用於治療溼痰流注。亦可作散劑,散可走表,以治痰飲流注肌膚成核。

痰核流注加獨活、南星、半夏。氣虛者去木通。

痰核流注,臨床並非罕見。

餘曾診馬某兒媳孀居,鬱結成痰核多處,四肢睏倦。

予營衛返魂湯加味:制首烏9克,當歸9克,赤芍9克炒,木通6克,白芷6克,小茴香6克,枳殼6克,烏藥6克炒,甘草6克,獨活9克,南星9克,半夏9克。進十餘劑,流注消散。

3

加味小陷胸湯

瓜蔞30克,川連3克,半夏9克,枳實6克,川樸6克,陳皮6克,連皮茯苓12克。

治痰飲結聚,心下按之痛。

4

雪羹加味煎

淡海蜇30克,荸薺2枚,生蘿蔔汁2匙。

治熱痰滯於膈上,或痰塞咽喉。

5

《和劑局方》

蘇子降氣湯

蘇子、橘紅、半夏、當歸、前胡、厚朴、肉桂、炙草、生薑。一方加沉香。

主治男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目昏眩,腰痛腳弱,肢體倦怠,腹痛如刺,冷熱氣滿,大便風秘,澀滯不通,肢體浮腫,有妨飲食等。

本方以蘇子為主,其主要作用有三:

一為除痰溫中;一為降逆定喘;一為消痰潤腸。

蘇子得前胡,能降氣祛痰,祛風散積;得厚朴、陳皮、生薑,內疏痰飲,外解風寒;得當歸,能止咳和血,潤腸通便;得肉桂,能溫中散寒。

腎火微則痰溼上泛,痰飲停積又礙腎火,故用

沉香、肉桂

以溫腎納氣歸腎。

本方肺腎同治,為治上盛下虛,喘咳諸證之良方(痰涎少者不宜用)

。凡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見該湯證者可用。

舉二案於下:

案1:曠某,年40歲,夙患慢性氣管炎,每逢秋涼,則患咳嗽。於1969年9月20日初次就診。

診其寸脈弦滑,視其舌潤而胖,有齒痕,症狀見痰涎壅盛,肺氣不利,咳喘頻頻。

投以蘇子降氣湯原方:蘇子8克,炙甘草6克,半夏8克,當歸4。5克,肉桂4。5克,化橘紅4。5克,前胡3克,川樸3克,生薑3片。

四劑咳喘見輕,複診仍原方照服四劑,喘止咳平,囑日後若遇風涼再復發時可按原方服之。

案2:王某,年43歲,有肺氣腫宿疾,於1970年5月22日就診。

切其脈右關浮大,咳嗽咯痰,呼吸不利,短氣不足以息。

患者自訴胸部滿悶,周身無力,腰腿痠困,小便頻數,午後兩脛部浮腫。西醫檢查尚有肝腫大。

因其脈右大而無力,主氣虛,投以柴芍六君子湯,用以補氣化痰,兼顧其肝。服四劑。

27日複診,腿腫見好,咳稍減,痰仍多,脈浮大如故,前方加蘇子、桑白皮,再服四劑。

6月3日三診,咳稍輕而痰仍未減。乃改投蘇子降氣湯原方。咳與痰雖俱減,而胸滿腰痠便數等症,未見消除。

因考慮蘇子降氣湯是治療咳喘的,就此而言,咳喘是矛盾的普遍性,而

此例患者,還有其矛盾的特殊性,即胸滿、腰痠等症,而於原方中卻未加入針對此特殊性矛盾的藥味,難怪未能一起得到解決。

於是加入人參以補氣,加入沉香以納氣歸腎,用肉桂治上盛下虛,更入冬蟲夏草以化痰益氣。服十餘劑,諸症基本全除。

6

痰飲用藥法

熱痰:宜天竺黃、牛黃、竹瀝、青黛、黃芩、天花粉降膈上熱痰。

頑痰:宜青礞石。

老痰:宜海浮石(為末沖服少許,多服易傷人)。朱丹溪謂海浮石熱痰能降,溼痰能燥,結痰能軟,頑痰能消。

海蛤殼可軟堅痰。瓦楞子、五倍子治老痰,佐他藥可治頑痰。

膠痰:宜皂角、葶藶子。

稀痰:宜半夏、菖蒲。痰迷心竅菖蒲可開。

燥痰:宜貝母、瓜蔞。

有痰而渴不用半夏,而用貝母、瓜蔞,因貝母寒潤,故主脾家燥痰;半夏溫燥,故主肺家溼痰。貝母為治水痰、燥痰及鬱火生痰之妙品,無熱之痰則不宜用。

酒痰:宜枳椇子、葛花。

風痰:多見怪證。宜白附子、南星、殭蠶、天麻。

寒痰:宜白芥子、橄欖等。白芥子能搜“皮裡膜外”痰。

虛痰:宜加用黃芪。

食痰:宜萊菔子。

瘧痰:宜常山。

治痰之藥甚多,各有所主,上列諸條,擇要舉例而言。

注:本文選摘自《嶽美中論內科》,朱世增主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封面圖來源於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