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康復路徑下殘疾人社會融入問題的初步探討

社群康復作為改善和恢復殘疾人社會功能、維護和保障其基本權益的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之一,充分整合社群優勢資源,吸納多方社會力量聯動合作,使特殊群體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實現全面發展,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受到特殊人士及其家庭的普遍認可。

本文以筆者所在的社會工作服務站所提供的服務為例,探討從服務物件主觀理念、家庭生態系統、政府支援網路、社會輿論導向四個著力點構建殘障群體社群康復工作機制的初步構想。

1

. 改善服務物件不良認知,防止特殊人群自我“邊緣化”。

在與服務物件接觸前期,部分殘障人士出於種種原因會掩飾自身心理需求,刻意表現出自身優勢和積極心態。

但隨著時間推移,其對自我價值的否定以及對參與社會生活的恐懼等問題便會逐漸暴露出來。部分殘障人士會提出參與社群文化活動的需求,但資源連線到位時,服務物件又往往以沒有時間、身體不適等理由推脫。

社工與其深入交談後得知,殘障人士具有融入社群環境的願望和期待,但他們自我評價較低,即使政策資訊、教育、職業培訓渠道暢通,也極容易產生“退堂鼓”心理。

針對其身心特徵,社工在初期全程陪伴殘障人士參加社群活動,在其適應社群環境後再逐步將權利移交給鄰居、家屬、志願者,給予殘障人士適當的緩衝期,協助其適應從封閉生活到集體參與的環境變化。

2

. 營造家庭良性互動氛圍,為殘障群體家屬注入希望。

殘障人士家屬由於長期承擔照護責任,承受著具大的心理壓力。容易產生情緒波動。社工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一些家屬經常抱怨殘障人士給家庭帶來的“麻煩”,認為是殘障人士導致自己沒有精力處理家庭事務以外的事情。

社工應創造機會使家屬觀察家庭成員的活動表現,見證家庭成員的轉變,適時引導家屬共同參與,使家屬意識到家庭中遇到的問題即使風險也是機遇,每個殘障人士都具有發展潛能,充分發揮家庭系統的支援作用,營造正向的互動氛圍。

3

. 構建以政府為支撐的社會支援網路,持續為殘障群體發聲。

透過政策倡導爭取殘疾人聯合會、街道辦事處、心理諮詢機構等正式系統的支援,推動福利服務政策精準化、廣覆蓋,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殘障群體在經濟、治療、康復等方面所遇難題,呼籲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力量加大對殘障群體的關注力度、出臺相關幫扶政策,藉助外力創造其社會參與的機會。

以家庭醫生簽約、殘疾人精準康復建檔等服務為參考,多方合作構建起以政府為支撐的社會支援網路,兜底殘障群體民生保障工作。

4

. 摒棄主流媒體宣傳口吻,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方向。

傳統形式的新聞報道中常用“身殘志堅”、“堅韌不屈”等字眼概括殘障人士。實際上,獨立、勇敢、堅強是每個人所應實踐和堅守的美好品質,並不是殘障人士的專屬名詞。標籤化的描述將殘障人士從人群中割裂開來,加劇了人們對他們的區別對待。

殘障人士同所有人一樣有對健康生活的嚮往,有表達負面情緒的需要,更有平等享有社會發展成果的權利。主流媒體應嚴格稽核新聞稿件內容、改進宣傳報道方式、把握輿論導向、引導社會公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提升公眾對殘障人士社會融入的接納程度。

殘障群體的社會融入需要個人、家庭、社會等社會各界力量的持續關注和合力探索,常規工作模式與創新工作方法相結合,打破阻礙殘障人士迴歸社會的環境壁壘,有序推進社群康復路徑下殘障群體社會融入程序。

作者:朱琳

站點:山泉駐槐蔭區西市場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