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得了抑鬱症?

情緒本身並沒有正常或異常之分,可以說,抑鬱、焦慮、恐懼等情緒是負性的,高興等情緒是正性的,但不能就此認為負性情緒就是異常的。抑鬱本身的體驗是不愉快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是異常的。就像疼痛,固然是令人痛苦的,但也是對人的一種保護性措施。人如果沒有了疼痛感,則很容易在受傷害時不能及時採取保護性反應。

同樣,抑鬱本身也有積極的作用。綜合目前的一些研究,抑鬱的積極作用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輕度的抑鬱從長期來看有適應性的功能;抑鬱可以使人面對一些平常試圖避開的思考和感受。

因此,抑鬱應該和其他負性情緒一樣,是從正常到異常的一個連續體,而且在正常和異常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大體上當抑鬱達到了某一特定的嚴重程度,嚴重影響到了人的正常生活和社會功能時,我們說這是異常的,需要治療的。但這種界限有時連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和臨床心理學家也不能完全區分清楚。科學和嚴格的區分需要臨床醫生透過臨床觀察、病史採集、精神檢查,根據統一的診斷標準才能做出。即使是這樣,有時也還不能得到肯定的判斷。

【所以不建議對照自查!如果實在感覺自身有問題,及時尋求醫院或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得了抑鬱症?

那麼,什麼樣的抑鬱是正常的抑鬱呢?

通常我們認為,經歷了近期的應激後出現的抑鬱(如遭受情感或事業的挫折,親友離世等)被視為是一種適應性的反應,大多情況下,這種抑鬱能在短期內自行緩解,因此不需要尋求專業的治療。

下面,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具體討論一些較輕微的正常抑鬱:

(1)悲傷

通常被視為人失去所愛的人後所經歷的心理歷程。其他形式的喪失,如地位的喪失、分居或離婚、經濟的損失、失戀、退休、第一次離家、失去友誼,甚至包括寵物的走失,也會使人產生類似的情緒。

不管是由於以上什麼原因,這些事件通常都會引起當事人一段時間的悲傷期。在這段時間內,他對外界發生的事情失去了興趣,藉此避免再度受到傷害的可能。與此同時,他往往會沉浸於對美好過去的回憶中。最初自然會很痛苦,但在這些回憶不斷重複後,將會漸漸失去引發痛苦的能力,這就是一種反應消除的歷程。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對悲傷和抑鬱進行了區分,他認為前者是對喪失的正常的和有意識的反應,而後者則被假定是由於把對所失去的人的無意識的矛盾和敵對情感轉向自己的結果。在典型的案例中,經過幾周或幾個月不定的時期後,個體對外界的反應能力逐漸恢復,哀傷減退,重新恢復對生活的樂趣。一般認為居喪反應(親友離世後的應激反應)在半年到一年內可以完成,如果哀傷的症狀持續超過一年,則應尋求專業治療。

(2)其他正常的心境變化

另有一些情景也可能引起抑鬱的感覺,如有些母親(甚至是父親)在嬰兒出生後出現產後抑鬱反應。

有研究者指出,有50%的女性在嬰兒出生後曾體驗到至少是輕微的抑鬱發作,其中10%出現嚴重的抑鬱反應。研究者認為,懷孕和分娩過程後激素的重新調整是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但心理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可能反映了長期的預期及努力後的一種失望,或是作為父母的個人對嬰兒的預期沒有包括某些現實的層面,如對嬰兒的照料、嬰兒對母親的依賴等,因而導致了抑鬱。

但並不是所有的產後抑鬱反應都是正常的。如上所述,有10%的產婦會出現嚴重的抑鬱反應,這時應被診斷為產後抑鬱症,並應予以積極的治療。

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得了抑鬱症?

那抑鬱症是什麼呢?

經歷了一次或多次的抑鬱發作,期間沒有躁狂發作,被稱為抑鬱症,它也被稱之為單相障礙,它是最嚴重的心理障礙之一。

抑鬱症的另一個特點是容易復發,大約80%的病人(包括抑鬱症、惡劣心境和環性心境障礙)會在經歷了第一次發作的一年內經歷第二次發作;大約15%的抑鬱症會轉為慢性,即病程長逾2年(Lara& Kline轉引自 Acocella1996)。在被送進精神病院住院治療的病人中,抑鬱症僅次於精神分裂症,排在第二位。

獨居和離婚的人對抑鬱症具有更高的易患性,而女性的抑鬱症患病率較男性要高1。5~3倍。研究者用從激素差異到婦女的社會角色的改變來試圖解釋這種現象。其中一種理論認為,差異的原因在於男性與女性對抑鬱心境的反應不同。Nolen-Heokse-ma認為,當女性情緒低落時,她們趨向於關注自己的抑鬱情緒,思考為什麼自己會抑鬱,抑鬱會怎樣發展。而男性則採取相反的方式,他們會試圖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有證據表明,對抑鬱症狀的關注會延長病程,而忽視它則會減輕抑鬱,因此女性會出現更長、更嚴重的抑鬱(Alloy, et al, 1996)。

人們曾經認為抑鬱症的易患性與年齡有關,中年人和老人是高發人群。而現在的實際情況卻是,易患性最高的人群是青年人——抑鬱症的女性高發期是15~19歲,男性是25~29歲;並且在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會發生抑鬱症,甚至包括嬰兒期。

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得了抑鬱症?

抑鬱發作的特徵性表現:

(1)抑鬱心境。幾乎所有的抑鬱症患者都報告有某種程度上的不快,從輕度的抑鬱到極度的無助感。這種抑鬱感被人們描述為完全的絕望、孤獨感或只是厭倦。輕度的抑鬱者時常哭泣,更嚴重的會說他們想哭卻哭不出來。嚴重的抑鬱者通常認為他們的情況已不可逆轉,既無法自救,別人也不能幫助他們。

(2)在平常的活動中喪失興趣和樂趣。除了抑鬱心境外,最常見的抑鬱症發作症狀是喪失興趣,即快感缺乏。無論這個人以前喜歡幹什麼:做家務、打牌、旅遊,現在覺得什麼都沒有意思了:食物不再可口,性生活不再有樂趣,也不再想和朋友聊天。嚴重的抑鬱症患者會處於一種完全的願望麻痺狀態——甚至早上不能起床。

(3)食慾紊亂。許多抑鬱症患者的食慾很差,體重減輕;而另一些則食慾增加,體重增加。無論體重怎樣變化,增加還是減少,這種變化會在每次抑鬱發作時出現。

(4)睡眠紊亂。失眠也是抑鬱症的一個顯著的特徵。早醒後不再能重新入睡是最常見的,也有人表現為入睡困難或整個夜晚裡不斷醒來。但和進食障礙一樣,睡眠紊亂有時是睡得過多,這種病人可以每天睡15小時以上。

(5)精神運動性遲緩或激越。在遲緩性抑鬱中,病人看起來非常的疲乏,姿勢經常是停滯的,運動緩慢而審慎,說話聲音低沉、猶豫不決,在回答提問前有長時間的停頓;激越性抑鬱則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現出來,這類病人不斷地活動,不知體息,不停書寫,走來走去,不斷呻吟。

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得了抑鬱症?

(6)精力減退。抑鬱症患者的動機減退,通常伴有明顯的精力水平的降低。儘管什麼事都沒有幹,他們還是整天感到十分疲倦。

(7)無價值感和內疚感。抑鬱症患者常把自已看得一無是處,智力、外貌、人緣、能力等一無可取之處。這種無價值感常伴有深刻的內疚感。抑鬱症患者看起來似乎在拼命地尋找自己做錯事的證據,如果他們的孩子學習有問題或車胎沒氣了,抑鬱患者都會認為這是自己的錯誤所導致的。

(8)思維困難。在抑鬱狀態下,心理過程和生理過程一樣通常會減慢,抑鬱症患者總是猶豫不決,他們常報告說思考困難,不能集中注意力,記憶力減退,越是困難的、需要全神貫注的心理操作,他們越難完成。

(9)欲死亡或自殺的想法,抑鬱症患者總是反覆想到自殺。他們總是說,如果自己死了就解脫了,並且這樣對大家都好。事實上的確有一些抑鬱病人這樣做了,他們最終選擇了自殺。

(10)其他的抑鬱發作症狀。抑鬱症患者還可能出現妄想和幻覺等精神病性症狀,其內容是與心境相協調的,且總在抑鬱存在一段時期後才出現,並先於抑鬱心情顯著好轉前消失;兒童抑鬱症患兒常表現為主述軀體痛苦,如頭痛和胃痛;而老年人的抑鬱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和抱怨記憶力減退。文化對抑鬱症狀的表現也有著影響,在中國文化中,疼痛、疲勞和衰弱的主訴較為普遍。

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得了抑鬱症?

在不同的年齡期,抑鬱症臨床症狀也有所不同:

在嬰兒期,抑鬱症最常見的不進食;稍大的兒童則表現為冷漠和不活躍,或者表現為嚴重的分離性焦慮——孩子嚴重依賴父母,拒絕長時間離開父母以致不能上學,受死亡或對父母死亡的恐懼所困擾;

在青少年中,最常見的症狀是惱怒、違拗、停止對感到自已受忽視和不被理解或欣賞的抱怨,可能出現反社會和藥物濫用的行為。也就是說,青少年中常見的問題在抑鬱病人身上更加嚴重了。

老年人的抑鬱症狀主要表現為缺乏快感和動機,表達出無望感以及精神運動性遲緩或激越,也可能伴有幻覺和妄想。

END

文字 | 諮詢師洪

圖片 | 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