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消化道狹窄免開刀,內鏡打通“生命隧道”

文章轉載自:山東省立三院

專家簡介:李曉沛,消化內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消化疾病診治,精於胃腸鏡及超聲內鏡診治,如早癌篩查、EMR、ESD、消化道出血鏡下止血、支架置入、EFR、POEM、ERAT、NOTES、超聲內鏡引導下FNA等治療。

美食的誘惑,相信沒人能夠拒絕,而有些人卻被疾病剝奪了享受美食的權利,甚至連嚥下食物都成為一種奢望。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罪魁禍首”便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疾病——消化道狹窄。

山東省立三院(山東省消化病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劉娓娓介紹,雖然消化道狹窄發生率逐年升高,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透過內鏡技術即可有效緩解或者解除梗阻,打通生命的隧道,提升生活質量。

典型案例

68歲的韓大叔因進食困難,行胃鏡檢查診斷為食管癌。手術順利切除了腫瘤,術後卻發生吻合口狹窄、梗阻,無法進食等情況。韓大叔每天都需要靜脈輸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營養支援,生活質量低下。

雖然已多次在其他醫院進行了胃鏡下球囊擴張術,但術後恢復一直不理想。看著日漸消瘦的韓大叔,家人心急如焚。在看到山東省立三院(山東省消化病醫院)消化內科的相關宣傳報道後,家人急忙帶韓大叔轉院就診。

治療消化道狹窄免開刀,內鏡打通“生命隧道”

韓大叔入院後,經充分病例討論,消化內科團隊決定為患者行胃鏡下吻合口切開術。手術過程順利,透過消化內鏡成功切開了消化道梗阻處,僅耗時約半小時。術後2小時,韓大叔即恢復進食,很快便康復出院。

造成消化道狹窄的原因有哪些?

醫學上,一般將消化道狹窄的成因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先天性食管狹窄,比較罕見,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往往在嬰兒餵養後出現吞嚥困難而被發現診斷。

後天性食管狹窄,多繼發於各種食管疾病及手術創傷,如:食管腫瘤、術後吻合口狹窄、免疫異常、感染、嚴重食管炎或誤飲強酸強鹼等腐蝕性液體所造成的瘢痕狹窄等。

消化道狹窄的危害是什麼?

消化道狹窄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同時可能伴有反酸、燒心、進食後反覆嘔吐、胸痛等症狀。早期僅在吞嚥固體食物時有困難,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出現液體吞嚥困難,嚴重者可因進食受限,而出現營養不良、消瘦及貧血,甚至可危及生命,若患者為兒童,還可能影響到生長髮育。

消化道狹窄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消化道狹窄的治療方式多種多樣,良性狹窄的治療目標是緩解吞嚥困難並防止狹窄復發或加重,腫瘤導致的狹窄需要針對病因的治療——手術切除病變。除惡性腫瘤所致的食管狹窄外,術後狹窄是最常見的狹窄病因。

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內鏡下的治療可有效緩解或解除梗阻。內鏡下治療手段包括:內鏡下擴張術、內鏡下支架置入術、內鏡下吻合口切開術。內鏡下擴張術在操作過程中,無法控制粘膜撕裂位置,有穿孔的可能。消化道支架可引起消化道粘膜肉芽組織的過生長,同時支架兩端對正常消化道管壁有剪下力效應。相比較而言,內鏡下吻合口切開,能夠在操作過程中精確控制切開的位置及方向,同時對創面進行電凝止血,出血、穿孔等併發症發生率更低,短期及長期療效更好。

山東省立三院(山東省消化病醫院)致力於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擁有先進的內鏡診療技術和強大的外科手術團隊,對消化道術後狹窄的治療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專家介紹

治療消化道狹窄免開刀,內鏡打通“生命隧道”

李曉沛

消化內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消化疾病診治,精於胃腸鏡及超聲內鏡診治,如早癌篩查、EMR、ESD、消化道出血鏡下止血、支架置入、EFR、POEM、ERAT、NOTES、超聲內鏡引導下FNA等治療。

兼任山東省醫師協會消化病介入診療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消化內鏡青年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中西醫結合醫學會消化介入學會常務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內鏡醫師協會消化內鏡協會理事,內鏡臨床診療質量評價專家委員會委員。共發表SCI收錄期刊5篇,中華系列雜誌及國家級、省級核心期刊10篇,獲泰安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