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活過5年、10年、20年的胃癌患者,都有哪些特徵?

“還能活多久?”這是大部分胃癌患者在剛確診時,第一時間想要問醫生的問題。

“如何活得更久?”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都在孜孜不倦地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可往往,這兩個問題,難以用確切的資料和事實去闡述。但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們確實會發現大資料記錄著的胃癌患者生存期在不斷地變長。

美國癌症監測點的統計資料顯示,68%以上的腫瘤患者生存時間超過5年,且18%的腫瘤患者已20年以上。而中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也有所增幅,

中國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從30.2%(2000年-2004年)提升到35.9%

(2010-2014年)[1]。

如果把流行病學調查中這些長生存期的胃癌患者聚集起來,會發現他們似乎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特徵,

這些特徵或許也正是促使他們活過5年、10年、甚至20年的重要原因

1、注重規範化治療,並定期複查

科普君遇見過這樣的一些病友:

“我們確診胃癌晚期3個月了,沒有任何治療,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們家那邊有一個得了癌症的人,一直吃中藥,恢復得挺不錯,所以我們也就吃中藥治療。”

“吃了一次靶向藥,副作用太大了,我們就直接停掉了。”

那些活過5年、10年、20年的胃癌患者,都有哪些特徵?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一類的患者往往沒有認真聽取醫生的治療建議,甚至因聽信身邊人的“神藥秘方”而放棄了正規的治療或更換了目前正規的治療方法,往往長生存期的患者不會輕通道聽途說的治療方法,而是會

根據醫生的建議按部就班地進行規範化的治療

即便進行過手術,肉眼可見的腫瘤已經被消滅,但癌細胞不一定已完全被清除。而

定期複查

能夠及時發現當下治療對自身的療效如何,及時發現腫瘤的進展情況,同時有利於早期發現癌症的復發或轉移。

早發現、早治療,及時的控制病情,有效地防止疾病的惡化,是長生存期患者的重要秘訣之一。

一般來說,複查時間為三年之內,三個月複查一次。三年到五年,半年複查一次。五年之後,一年複查一次。

2、用癌症知識武裝自己,接受新觀念新知識

在癌症知識及新藥不斷更新迭代的這些年來,新的治療方式也層出不窮。

就拿胃癌來說,之前胃癌的治療還僅僅停留在手術、放化療階段。而如今,新型的靶向藥百花齊放,曲妥珠單抗、維迪西妥單抗、DS-8201、阿帕替尼等藥物都出現了,並被證明了它們不錯的療效。

除此之外,免疫治療也在胃癌領域中迸發,甚至還發展出了聯合治療的方式,為不同分期時的患者帶來針對化且有效化的治療。

那些活過5年、10年、20年的胃癌患者,都有哪些特徵?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很多長生存期的患者,會主動學習癌症的相關知識,瞭解最新的一些動態資訊,學習應對治療中發生的各種副作用,更好地安排康復生活。

透過學習癌症知識,瞭解新觀念新知識,更好地將科學的知識運用於實踐中,給自己帶來更多益處,甚至成為了半個癌症專家。

3、擁有積極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延長生存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有積極的心態、頑強的鬥志和健康的生活共同促成癌症的康復。

首先,要

保持愉悅的心情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良好的心態能夠幫助免疫力的提升。在治療的每個階段,患者都應該時刻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做一位心理素質佳的胃癌患者。比如:

當遇見不順心的事情時,能迅速調節,笑一笑就過去了;

當治療過程中遇見不太好的療效時,能夠控制好內心的害怕和緊張,平靜地與醫生溝通接下來的治療方案;

當處於康復階段時,能正常面對一切,迴歸原本的生活。

那些活過5年、10年、20年的胃癌患者,都有哪些特徵?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其次,要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保證豐富的營養,多樣的飲食,攝入每日所需足夠多的能量。控制好禁忌飲食的攝入,如儘量不吃生冷刺激、煎烤、醃製、黴變的食物,不飲酒,少吃紅肉、少吃糖。

最後,

運動也是一劑良藥

。根據自身的狀況,量力選擇合適的運動,如散步、八段錦、瑜伽、太極、氣功、游泳等,堅持每週2-3次半小時的運動,恢復身體的體能。

漫漫抗癌長路,悉心呵護好這段歷程中的每一個時刻,生命也將會給予你驚喜和溫暖。希望所有的患者能以一顆堅強的心去面對癌症,並收穫到好的結果。

看完別忘了分享給其他病友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參考來源:

[1]ALLEMANI C, MATSUDA T, DI CARLO V, et al。 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 513 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J]。 Lancet, 2018, 391(10125):1023-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