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菌:一管血為何不能檢測多項指標,為何總要重複抽血?

在醫院,本來一管血可以檢測多項指標,為何總是每天重複抽血?

對於這個問題,我相信許多在醫院住過院的朋友的會有這樣的疑問。特別是剛剛辦理了入院手續的病人一開始就要抽一大堆的血,有紅色管的、有藍色管的、有紫色管的、有黑色管的、有橙色管的等等,有些甚至同一個顏色管的抽幾支,一次抽血就要抽7、8支甚至10多支,第二天還要接著抽。有些人總會問為什麼要抽這麼多血呢?甚至認為醫生抽這麼多血是不是拿去賣?

科學菌:一管血為何不能檢測多項指標,為何總要重複抽血?

( 一次檢驗需要抽多管血標本 )

為什麼能用一管血檢測所有的專案?為什麼還要每天重複抽血?下面我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能用一管血檢測所有的專案?

科學菌:一管血為何不能檢測多項指標,為何總要重複抽血?

(不同的採血管抗凝劑不同 )

●原因一、不同的專案決定不同的標本型別 實驗室檢查專案有許多,可以達到幾百項的檢測專案,而不同的檢測專案對標本型別也會有所不同。在臨床上標本型別主要分三種:全血、血清和血漿。

科學菌:一管血為何不能檢測多項指標,為何總要重複抽血?

(用於全血標本 )

全血標本:

測定血液中紅細胞成分必須使用抗凝全血,這類標本中加入的抗凝劑有EDTA鹽、肝素或者檸檬酸鹽,而每一種抗凝劑的檢測專案也有所不同。比如EDTA鹽抗凝全血的標本是用來檢測細胞分析,就是我們常說的血常規,用的抽血管子是紫色管,主要是檢查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等;肝素抗凝全血就是綠色的抽血管,主要用來測定血氣分析、鈣、鎂、鋅等離子;檸檬酸抗凝全血就是黑色的抽血管,主要用來測定血小板功能及血沉。

科學菌:一管血為何不能檢測多項指標,為何總要重複抽血?

(用於血清標本 )

血清標本:

就是沒有加入抗凝劑,血液自然凝固之後經過高速離心得出的上清液,抽血的標本一般是紅色管或許有分離膠的黃色管,臨床上大部分的生化指標都是用血清檢測,比如肝功能、心肌酶譜、生化、電解質、血脂、術前四項、甲功五項、血清蛋白電泳、脂蛋白電泳、類風溼因子等。另外,還有病原微生物抗體檢測也使用血清標本,如肝炎病毒抗體、百日咳抗體、EB抗體、梅毒抗體等。

科學菌:一管血為何不能檢測多項指標,為何總要重複抽血?

(用於血漿標本 )

血漿標本:

就是加入了抗凝劑的標本,經過高速離心後得出的上清液,裡面還包含了一下凝血因子。抽血的標本一般是藍色管,裡面加入的抗凝劑是檸檬酸鈉抗凝劑(1:9)。主要用來檢測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抗凝血酶、D-二聚體等。

●原因二、不同的抗凝劑對檢查結果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標本加入抗凝劑的目的就是抑制血液凝集,使血樣中待測成分在分析前無明顯的改變。但是每一種抽血管加入的抗凝劑有所不同,抗凝的原理也有所不同。

科學菌:一管血為何不能檢測多項指標,為何總要重複抽血?

(抗凝劑不一樣,對測試的結果也有所影響 )

EDTA:

透過與水相中的鈣離子形成穩定的螯合物而阻止血液凝固,EDTA的鹽類有鉀、鈉、鋰鹽,臨床上全血細胞計數一般使用EDTA的鉀鹽。但是EDTA能影響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紅斑狼瘡因子,所以不適合於製作組化染色和檢查紅斑狼瘡細胞的血塗片。另外,EDTA還會影響血小板功能檢驗,所以不適合血小板功能檢測。

肝素:

肝素抗凝的原理主要是加強抗凝血酶Ⅲ滅活作用,從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肝素的鹽類有鈉、鋰、銨鹽。因為肝素鈉中能增加血漿中鈉的含量,肝素銨能增加尿素氮的含量,所以某些生化成分在血清和肝素抗凝的血漿中有明顯的區別,會對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肝素過量還可引起白細胞聚集和血小板減少,所以不適合白細胞分類和血小板計數,更不適合用於止血學檢查。

枸櫞酸鹽:

枸櫞酸鹽的抗凝原理是枸櫞酸鹽與血中鈣離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從而阻止血液凝固。它主要用於止血學的檢驗以及血沉的測定。而抽血管中的比例是抗凝劑與血液按1:9使用,這個比例不能隨意更改,否則會對一些檢測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不同的抗凝劑對檢測結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用錯抗凝劑更是會影響到檢測結果的真實性。如天門冬醯氨基轉酶、癌胚抗原、鐵離子、尿酸等測定,EDTA抗凝血漿的測定值低於肝素抗凝血漿的測定值。

另外,抗凝劑溶液或乾粉也會對結果產生影響,肝素鈉溶液會產生稀釋效應,使血氣分析、電解質、乳酸測定水平下降,為避免抗凝劑溶液的稀釋效應,應使用肝素粉抗凝為宜。

●原因三、生化檢測專案中用血清和血漿檢測的結果會有所差異

科學菌:一管血為何不能檢測多項指標,為何總要重複抽血?

(血清與血漿的成分有所不同 )

對於生化檢驗專案,很多實驗室一律採用血清標本進行檢測,但是事實上血清中某些指標的檢測值會明顯高於機體的真實值。如丙氨醯氨基轉移酶、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等,而有些指標會明顯低於機體值,如血糖、總蛋白等。還有用靜脈全血測定的葡萄糖與血清、血漿測定的葡萄糖值都有所不同。如果實驗室選用靜脈全血測定葡萄糖,則應乘以校正係數1。11得到血漿葡萄糖值。另外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不允許使用血清測定血糖濃度。

因此,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臨床實驗室測定的各種專案是不能用同一支血的,要選擇合適的抗凝劑,才能為臨床提供正確有效的檢測結果。而且一支血的標本容量有限,當離心得出的血漿或者血清也只是佔全部血的55%~60%左右,當檢測專案過多時血漿或許血清的量根本就不夠使用;再加上現在檢驗科實行科學管理,每一個標本都有一個條碼專案區分,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檢測速度。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每天還要重複抽血?

在住院期間也是一個對疾病診斷治療的時間,在這期間醫生需要對疾病的診斷、發展以及治療都要有一個充分的瞭解。在入院時做一個全面的檢測以瞭解身體的健康狀況,住院期間的用藥及病程發展也需要一個瞭解。而每天抽血的目的就是了解疾病的診斷、發展,指導臨床用藥,透過監測檢測專案的變化了解用藥是否有效。就如腦梗或者心梗病人,用了藥之後就要透過抽血來檢查相應的專案來了解溶栓情況如何,再針對病程用藥。

科學菌:一管血為何不能檢測多項指標,為何總要重複抽血?

(糖耐量試驗要抽幾次血才能完成一次試驗 )

另外,還有一些檢測專案是需要檢測幾次才能達到檢測要求,就如糖耐量檢測,它需要檢測4~5個時間段的血糖值,才能對糖耐量的情況有一個充分的認識,這就需要連續抽4~5次的血液標本。最後,特別是對於一些ICU病人,更是時刻要留意他們的臨床指標,這也需要每天抽血檢測,以監測病程的變化及轉歸。總的來說,一次抽許多支血液標本或者每天都需要抽血液標本檢測,那都是臨床的需要,並不存在增加患者的負擔還是浪費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