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車、暈3D遊戲?你運動神經很強大!

“我暈”是我們經常能聽到的一句口頭禪。說這倆字的人,一般是被模稜兩可、撲朔迷離的事兒給搞糊塗了,大腦搞不清事實,無法準確下達指令,只能“我暈”了。

同樣,暈車、暈船、暈飛機、暈3D遊戲、暈過山車等等,都是大腦被糊弄了,搞不清當下的運動狀態,只能下達“暈”的指令,產生不適感,讓我們強制停止當下的行為,以便保護自己。

一般情況下,我們感知自己的位置和狀態有兩套系統,一就是眼睛直接看,二是內部的“陀螺儀”:前庭。

暈車、暈3D遊戲?你運動神經很強大!

“前庭”這個器官位於內耳,由三個半規管、橢圓囊、球囊組成,半規管負責感受旋轉加減速的運動,橢圓囊、球囊負責感受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加減速運動。前庭神經告訴大腦人體現在是動是靜是快是滿。

前庭可以在視覺、觸覺、聽覺等都失靈的情況下,判斷自己的空間位置和運動狀態。你可以馬上試一下:閉上眼睛、塞住耳朵、別觸控任何東西,你依然能知道自己是在走路還是靜坐,這正得益於前庭。

前庭和眼睛二者相互配合,就足夠我們日常生活需要了。比如奔跑,前庭首先感受到了奔跑的狀態,視覺訊號立刻匹配,確定前方的狀況,大腦調動肌肉運動來實現動態平衡,保證我們不至於摔倒。

暈車、暈3D遊戲?你運動神經很強大!

當然,這已經是潛意識的行為,我們在奔跑的時候不至於要依次調動前庭、眼睛、身體、肌肉等,整個過程是自然而然完成的。

玩兒3D遊戲的時候,特別是第一人稱遊戲,比如吃雞、穿越火線等,因為畫面逼真,視覺告訴大腦:我在運動,我在尋找裝備,我在奔跑。但事實上我們自己只是坐在沙發上而已,前庭告訴大腦:我沒動。

前庭說自己沒動,眼睛說自己在動,大腦不知道該聽誰的,神經系統紊亂了,於是頭暈就產生了。這是大腦的一種防禦機制,漫長的演化已經把這種防禦機制寫進了基因。

在原始社會中,如果我們高速奔跑,但眼睛卻被矇蔽,告訴大腦我們沒動,那可能就遇到危險,比如碰撞和摔倒。所以,出於安全等方面的因素考慮,大腦習慣了讓前庭神經和視覺神經的訊號保持一致。

暈車、暈3D遊戲?你運動神經很強大!

如果二者不一致,大腦就下達“暈”的命令,甚至是噁心、嘔吐的命令,讓我們停止當前的行為,迴歸到安全的狀態中。

暈車也是前庭和眼睛感知不一致導致的。車輛行駛中,前庭告訴大腦自己在運動,眼睛在車內是看不到自己在動的,二者訊號不一致,暈;眼睛看到窗外的物體在向後運動,前庭感受到自己在往前運動,二者訊號相反,暈。

如果你閉著眼睛原地轉圈,然後停下來突然睜開眼睛,也會頭暈目眩。同理,過山車、VR遊戲、走路玩手機等都會頭暈,這些外部刺激導致的頭暈,醫學上叫做暈動症。

因為個體差異不同,我們感受到頭暈的閾值不同。就是說,有的人怎麼折騰都不頭暈,有的人坐一會兒車、玩一會兒遊戲就暈得不行了,甚至有的人和對方接影片,如果對方晃來晃去,自己也頭暈。

暈車、暈3D遊戲?你運動神經很強大!

容易頭暈的人,前庭神經和視覺神經匹配相當精確,大腦的運動神經十分敏感;不容易頭暈的人,前庭和眼睛匹配有滯後,大腦的運動神經不那麼強烈。

那麼我們怎麼做才可以緩解或者避免暈動症?

一是保持前庭和視覺的訊號一致。有的人玩3D遊戲的時候,他自己的身體也和遊戲角色一起動,你別笑他搞笑,他的前庭和視覺訊號是一致的,不會頭暈。

有的人坐高檔車的時候頭暈,而坐破車的時候頭不暈。因為高檔車減震、剎車、加速系統相當完美,導致前庭和視覺系統錯位很大,不暈才怪。而破舊的車,低端的車,剎個車要半天,晃來晃去、慢慢悠悠,我們身體跟著一起搖來搖去,前庭和視覺資訊一致,反而不暈。

暈車、暈3D遊戲?你運動神經很強大!

暈車的時候眼睛看著前方的地平線,會大大緩解頭暈,因為視覺告訴大腦自己是在運動的。

二是轉移注意力,壓制前庭和視覺錯位帶來的頭暈。有的暈車的人可能坐過山車就不暈,為啥?緊張害怕得要死,哪兒還有時間去頭暈?開車的人一般不會暈車,為啥?所有的精力都在手腳的協調上,在前方的路況上,也沒功夫去暈車。

暈車藥的功能是稍微麻痺大腦的運動神經,讓大腦別那麼敏感,然後讓大腦睡去,都睡著了還怎麼暈呢?在車上閉著眼睛,或者聽歌,或者想事情等等,都可以轉移注意力,緩解頭暈症狀。

玩3D遊戲的時候,別離螢幕太近,別太投入,將視域擴大,看看螢幕外面的世界,這時候眼睛會告訴大腦:這只是個遊戲,只侷限在小螢幕內,真實的世界是沒有運動的,是和前庭的情報一致的,所以,大腦你就別下達暈的指令了。

怎樣會讓自己更暈車?那就是坐車的時候看手機、看書,那感覺特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