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女生從34樓跳下,家長卻不管不顧,該如何對待抑鬱症患者?

半個月前的中午,四川省樂山市一名年僅十七歲的女高中生從三十三樓的天台縱身躍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已經是這名女生短時間內第二次嘗試輕生,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名女生患有較為嚴重的抑鬱症。

未成年女生從34樓跳下,家長卻不管不顧,該如何對待抑鬱症患者?

據悉,該墜樓女孩患有抑鬱症,並且在醫院接受過治療,一直在吃緩解和治療抑鬱症的藥物,前不久這名女孩就爬上天台試圖輕生,被民警勸回,事發當天民警也曾前往現場,但民警走後不久這名女孩就被背朝地面,墜樓而死,其決絕可見一斑。

未成年女生從34樓跳下,家長卻不管不顧,該如何對待抑鬱症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墜樓而死的女高中生的家長,自始至終沒有過多露面,我們無從得知女孩輕生當天是否與家人發生過什麼矛盾,但很明顯,家長並沒有起到對這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同小區居民還表示,輕生女孩與家長時常發生矛盾和爭吵,女孩此前意圖輕生就是因為與家人發生矛盾。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是情感性精神障礙的主要型別。抑鬱症並不是一種身體疾病,多數專家學者都主張將其視為“精神病症”。但也正是這種認定讓許多人談抑鬱症“色變”,往往採取不相信、逃避等態度對待病人,尤其是抑鬱症患者的家屬。

但實際上,目前抑鬱症已經向越來越多的人伸出“魔爪”。從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資料來看,全球已經有超過三億的抑鬱症患者,在中國,抑鬱症的發病率更是高達6%,也就是說,幾乎每一百個人中,就有六個人正在遭受抑鬱症的折磨,而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是普通人的二十倍之高,抑鬱症因此被稱為“人類第一殺手”。

一邊是患者人數“井噴式”增長,一邊卻是最親近的人的不理解甚至怨憤,家庭儼然已經成了“後抑鬱症時代”人們患上這種情感障礙的重要原因。

上個月,就讀於“美國南部哈佛”埃默裡大學的張一得之死刷爆了朋友圈,這位被其父張嶽稱為“一生的驕傲“的高材生因為抑鬱症自殺,一時之間,張嶽這位曾經的”育兒專家“被推至輿論中心,網友紛紛猜測是否因為張嶽的高壓式教育才讓張一得患上了抑鬱症。實際上,家庭教育的確是抑鬱症的誘發原因之一。

未成年女生從34樓跳下,家長卻不管不顧,該如何對待抑鬱症患者?

如果兒童在幼年期間,沒能得到父母足夠的愛和陪伴,而是在恐懼和不安中長大,有極大可能在成長過程中養成患得患失、敏感和容易焦慮的性格,這種消極的性格極大提高了患上抑鬱症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從小住校的孩子會更容易患上抑鬱症的原因:親情的缺失、來自同齡人的隱形霸凌都是兒童患上抑鬱症的重要根源。

不僅如此,許多家長對已經患上抑鬱症的孩子還會產生一種“不信任“心理:去年,剛上高中的十六歲男生小常因為在學校遭到同學的霸凌和孤立,割腕自殺未果,並且被診斷出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人際關係敏感等,也是直到這個時候,小常的母親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而在此前,面對小常的哭訴和抱怨,她只是勸孩子“忍”。

實際上,我國抑鬱症患者在六千萬至九千萬之間,抑鬱症已經成為心理健康問題的“重災區”,但抑鬱症患者的從未就醫率卻超過60%,抑鬱症在醫院的被識別率不到20%,患抑鬱症得到系統治療的人數只佔總體的10%不到,只有5%的人會在自己出現抑鬱傾向時主動尋求專業機構或個人的幫助。

未成年女生從34樓跳下,家長卻不管不顧,該如何對待抑鬱症患者?

在抑鬱症越來越普遍的當下,抑鬱症患者的家長作為他們最親近的人,首先應該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這個“精神感冒”,既不應該談“病”色變,如臨大敵,也不能像小常的家長一樣勸孩子“忍”,更不能像本文中墜樓女高中生的家長一樣添油加醋,主動與孩子發生矛盾爭吵。而是應該帶著平常心,儘快為患者尋求專業的治療,營造出和諧的家庭環境,給抑鬱症患者的“小黑屋”點燃起“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