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糖」友,你的「肝」可好?

胰島素抵抗(IR)是 2 型糖尿病(T2DM)的根本病理機制,同時也是心血管疾病(CV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獨立風險因素。近年來,隨著肥胖、T2DM 和代謝綜合徵的流行,NAFLD 的患病率日益升高,現已成為包括我國在內全球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NAFLD 主要包括單純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及相關肝硬化。研究發現,NAFLD 不僅導致肝病相關性致殘致死率升高,還與 T2DM、CVD 的高發密切相關。隨著人們對這一代謝相關疾病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目前有關 NAFLD 治療藥物的研發已成白熱化狀態,而對 T2DM 合併 NAFLD 的治療更是重中之重。

老「糖」友,你的「肝」可好?

胰島素抵抗引發連鎖反應

胰島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島素作用的靶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和反應性降低,胰島素的生物學效應下降,其與肥胖和代謝綜合徵密不可分。IR 不僅貫穿 T2DM 病程始終,也是 T2DM 主要併發症——-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風險因素。一系列薈萃分析證實:T2DM 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2-4 倍,且其心血管疾病較後者預後更差,約 70% 的 T2DM 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

IR 也是 NAFLD 的核心發病機制,它導致脂類分解增加、外周葡萄糖攝取能力下降,同時,其對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減弱, 脂肪組織大量動員, 血清中游離脂肪酸(FFA)濃度迅速升高, 導致肝臟攝取的FFA 隨之增加,多餘的 FFA 在肝細胞內堆積,加重肝細胞的脂肪變。從而導致 NAFLD 的發生。

老「糖」友,你的「肝」可好?

非酒精性脂肪肝導致 2型糖尿病死亡率加倍

最近幾年科學家們才發現 NAFLD 與 T2DM 存在密切關係,但一直缺乏相關的大型研究支援。直到今年 3 月,在英國糖尿病專業年會上釋出的一項納入 133312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超大型研究為我們帶來了新的證據。

該研究回顧性分析了蘇格蘭 2004-2013 年間年齡 40-89 歲至少住院一次的的 T2DM 患者。結果顯示, NAFLD 導致 T2DM 全因死亡率增加一倍以上(整體危險比 2。11),其中也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整體危險比 1。39);伴有 NAFLD 的 T2DM 患者相較於不伴有 NAFLD 的 T2DM 患者總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發生及復發風險也顯著增加,危險比為 1。62;且 NAFLD 越嚴重,死亡風險越高,重度 NAFLD 患者全因死亡風險是輕度 NAFLD 患者的 2。5 倍,CVD 死亡風險前者為後者的 1。6 倍。該研究是首個證實 NAFLD 影響 T2DM 結局的大型研究。

T2DM 藥物胰島素增敏劑在 NAFLD 中的應用

由於 NAFLD/NASH 多與 IR 相關,因而多種糖尿病藥物被鎖定,以測試它們是否可以治療早期 NASH。但很多治療藥物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效果尚不確定。在以往針對 NASH 合併 T2DM 的治療研究中,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使用研究最多,其中又以吡格列酮的循證證據最優。2016 年發表的一篇綜述對包括 TZDs 類在內的 5 種口服降糖藥在肝臟組織學方面的循證證據進行了彙總分析,結果表明,僅有吡格列酮可顯著改善肝臟脂肪變性、氣球樣變、纖維變性和壞死性炎症(參見下表 1)。

表1 口服降糖藥對NAFLD的作用

老「糖」友,你的「肝」可好?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如吡格列酮)屬胰島素增敏劑,可透過減少胰島素抵抗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這類藥物從 1990 年代便開始用於 2 型糖尿病的治療。早在 2000 年初,研究人員便開始了對 TZDs 類藥物在 NAFLD 治療領域的探索。雖然早期的研究納入的受試者人數較少,但不難發現,吡格列酮在改善 T2DM 患者肝臟脂肪蓄積和增加肝臟胰島素敏感度方面頗具療效(參見下表 2)。

表 2 回顧性分析吡格列酮對於 T2DM 患者肝臟脂肪蓄積改善效果的研究

老「糖」友,你的「肝」可好?

基於 TZDs 類藥物在 NASH 中的臨床資料,美國胃腸病協會、肝病研究學會、胃腸病學會 2012 年共同發表《非酒精性脂肪肝臨床實踐指南》推薦吡格列酮用於肝活檢證實的 NASH 患者(B1 級推薦);歐洲肝臟學會、糖尿病學會、肥胖學會 2016 年也發表指南建議吡格列酮單藥或聯合維生素 E 用於 NASH 的治療(B2 級推薦)。但由於尚缺乏大樣本前瞻性研究以驗證吡格列酮用於 NAFLD 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目前僅作為 B 級推薦。

小結

NAFLD 是糖尿病領域又一引發關注的新型併發症,其患病率高,預後嚴重,且目前尚無標準化治療方案,臨床需求可謂巨大。多項研究表明胰島素增敏劑 TZDs 類藥物(如吡格列酮)在 T2DM 合併 NAFLD/NASH 患者中的療效頗具臨床前景,未來能否填補這一巨大治療空白,使得 T2DM 患者全面獲益,讓我們期待更多大樣本隨機對照臨床帶來更多循證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Guo K, et al。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16 Sep 27。 pii: S1056-8727(16)30602-X。

2。 Diabetes UK Professional Conference 2017。 March 9, 2017; Manchester, UK。 Abstract A54

3。 Leite NC,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Jul 14; 20(26): 8377–8392。

4。 PROactive Investigators。 J Am Coll Cardiol 2007;49:1772-1780。

5。 Ann Intern Med。 2016;165:305-315。

6。 Chalasani et al。 Hepatology。2012;55(6):2005-2023

7。 EASL-EASD-EAS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Obes Facts 2016;9:65–90

8。 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全球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012

9。 Eugene Chang et al。 J Diabetes Investig。 2013 Nov 27; 4(6): 517–524。

10。 Barb D, et al。 Metabolism 2016,65(8):1183-95

自:內分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