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20多人被咬傷入院,夏季當心“毒物”出沒!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孫茜 記者 安瑩)盛夏烈日炎炎,天氣悶熱潮溼,此時正是各類毒蟲、毒蛇頻繁出沒的時節。專家提醒,在戶外草叢樹木較多的地方活動時,要尤為警惕蛇蟲咬傷,近半個月以來江蘇省中醫院急診外科接連收治了20多例被毒蛇或毒蟲咬傷的病例。

男子下田幹活,不慎被毒蛇咬傷

“當時右腳就感覺一陣鑽心的疼,一看才發現被蛇咬了,我拔腿就往鎮衛生院跑,沒跑幾步人就沒勁了。”想起不久前與毒蛇的“親密接觸”,躺在急診室病床上的周師傅仍然心有餘悸。

據介紹,周師傅來自淮安馬壩,頭一天下午5點左右他赤腳在自家田裡除草,無意間被毒蛇咬傷右踝關節,家人趕緊將他送到衛生院。雖然路程不過半個小時,但周師傅的右腳眼見著腫脹得跟饅頭似的,疼痛難忍。醫生為其進行簡單的處理,口服加外服藥物後,由於當地沒有抗蛇毒血清,周師傅當晚連夜包車趕到江蘇省中醫院。

“患者入院時右腳腳踝處有明顯的蛇咬傷牙印,腫脹嚴重,疼痛、麻木,好在治療及時,沒有心慌胸悶、複視等症狀。”急診外科值班醫生立即為其完善檢查,注射抗蛇毒血清的同時,配合補液以及抗感染等對症治療,第二天上午複查血常規,各項指標恢復較好,目前周師傅生命體徵平穩。

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戴洪山提醒,蛇是冷血動物,夏天喜歡躲藏在陰涼處躲避高溫,早晚活動頻繁,市民外出時要注意避開磚瓦亂石堆、雜草灌木叢等危險地帶。江蘇地區活動的毒蛇主要以蝮蛇為主,蛇咬傷最重要的治療是使用特異性的抗蛇毒血清,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一旦發生蛇咬傷,不要緊張,儘量保持鎮靜,不要過度地運動、奔跑,以免加快血液迴圈,促進毒素吸收,加重中毒症狀;第一時間儘可能對咬人的蛇拍照或錄影,方便醫生辨認種類;用止血帶或者毛巾等綁紮傷肢,在咬傷肢體近側約5-10釐米處用止血帶或橡膠帶等綁紮,以阻止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但時間不宜太長,半個小時放鬆一下,以防長時間缺血缺氧,引起肢體壞死;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救治。

近期毒蟲活躍,野外活動最好穿長衣褲

除了毒蛇,近期馬蜂、蜈蚣等毒蟲也分外活躍。這不,家住老山的9歲女孩彤彤前幾天傍晚在家附近玩耍時,意外被蜈蚣咬傷。來江蘇省中醫院就診時,孩子左腳傷口處又紅又腫,不僅十分疼痛,還出現怕冷、胸悶的情況。好在後續檢查顯示肝腎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正常,醫生為其處理傷口的同時外塗解毒搽劑治療。“堅持外敷兩三天,傷口基本就好了。”

據瞭解,蜈蚣居五毒之首,毒液中含有類似蜂毒的組胺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被蜈蚣咬傷,其傷口是一對小孔,毒液流入傷口,區域性表現為劇烈疼痛、瘙癢,部分患者還有全身症狀,表現為頭痛、發熱、噁心嘔吐等。若被大蜈蚣咬傷,甚至會造成區域性組織壞死,引起發熱、昏迷等全身症狀。因此一旦被咬傷,立即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蘇打水等鹼性液體沖洗傷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然後沖洗後包紮,並立即送醫救治。

“中醫中藥對於毒蟲咬傷的治療優勢明顯,省中醫院的院內製劑解毒搽劑解毒止癢,除溼殺蟲,用於治療毒蟲咬傷效果非常明顯。如果區域性有腫痛,還可以用刺絡、拔罐、放血等中醫外治法,為其消腫、止痛。”

戴洪山提醒,每年7月、8月、9月由於氣溫高、溼氣重,正是蜈蚣、馬蜂等毒蟲活動的高峰期,在戶外草叢樹木等地活動時,要尤為當心。最好穿長袖上衣和長褲,避免穿涼鞋、拖鞋,同時要注意保持室內外清潔,定期清除居住環境周圍的廢物、垃圾等。

其他常見毒蟲咬傷應對方法

馬蜂

應對方法:被馬蜂蜇咬,如果有可見的毒刺,要想辦法將其拔掉,可以用針或者鑷子輕輕挑出。由於馬蜂毒呈弱鹼性,可以用食醋塗抹傷口,以中和鹼性的蜂毒,記住不要做劇烈活動以免毒液快速擴散。如果發現身體不適,尤其是紅腫疼痛很厲害,或者出現胸悶不適或者喉嚨發癢等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醫。多個馬蜂蜇傷,可能誘發嚴重的腎臟或心臟損傷,需要及時到醫院就醫。

隱翅蟲

應對方法:治療多為對症處理,內服抗組胺藥,外搽解毒搽劑或糖皮質激素外用,有繼發感染者用抗感染藥。避免接觸,如遇蟲落在面板上,不要在面板上拍死或壓死它,而應把它彈走。夜間應關好紗窗,睡眠時放下蚊帳,以免毒蟲進入。

蜱蟲

應對方法:市民可以塗抹驅蚊水,儘量避免在草地上坐臥。一但發現身上有蜱蟲,千萬不要硬拽,因為蜱蟲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體內。可以用酒精塗抹蜱蟲,然後用鑷子取出。如果沒有完全取出,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取出。千萬不要用手觸控,如發生高燒等症狀,應該儘快就醫。蜱蟲咬傷後,可能會有一到兩週的潛伏期,所以在這段時間裡仍需進一步觀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