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炒紅糖,健脾和胃,專調老胃病!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一旦受損,百病由生。脾胃功能失常以後,水溼停聚,阻礙氣機,容易出現噁心、頭暈、沒力氣等症狀。

脾胃病三分治療、七分養,春風又綠江南岸,調理脾胃正當時。有很多食物都適合調理脾胃,但是,您吃對了嗎?

調理脾胃的五大法寶

今天帶來了五個可以調理脾胃、健脾和胃的法寶,特別適合中老年人。

1

生薑炒紅糖

食材:

適量紅糖、薑片

做法:

鍋底加入一點點的油,倒入紅糖和薑片小火翻炒;炒至紅糖融化後加入水煮開即可。

胃部不舒服時,可以喝一杯,有溫胃散寒、止痛的作用,適合胃寒人群。

生薑炒紅糖,健脾和胃,專調老胃病!

2

消食積的“千年古方”

保和丸:

山楂、神曲、麥芽、陳皮、半夏、茯苓、連翹

這個配方已經做成了中成藥,可以直接到藥店購買,推薦給以前無脾胃病,因為這段時間吃得過多、運動過少導致的脾胃不適的人。

生薑炒紅糖,健脾和胃,專調老胃病!

3

各種蔬菜

同樣都是蔬菜,在中醫裡也有寒溫之分,胃寒的人吃偏寒的食材,可能會誘發甚至加重胃病。所以,結合自己的狀態選擇蔬菜才能起到更好地調理作用。

花椒芽:

偏溫,可以溫中祛溼,適合偏寒的胃病。

薺菜:

偏寒,能清熱解毒、明目,適合肝火旺的胃病人群。

茴香:

偏溫,有一定的消食作用,同時還有散寒止痛的作用。

但如果是養胃調胃,不建議長期食用茴香。因為茴香的氣味濃郁,會刺激胃蠕動和胃酸分泌,長期食用容易導致胃部不適。

專家推薦調理脾胃可以用小茴香,小茴香有理氣和胃、散寒止痛的作用。

生薑炒紅糖,健脾和胃,專調老胃病!

鹽炒小茴香:

用粗鹽和20克茴香一起炒,炒好後用布包起來,放在肚臍的神闕穴上熱熨半小時。每天早晚各熱敷一次,能起到溫胃散寒、理氣溫腎的作用,適合胃寒和腎陽虛的病人。

專家提醒:

注意防潮,一星期一換。

4

消食救急茶包

焦山楂10g:健脾消食

神曲8g:既能消米麵之食,又能消肉食

雞內金10g:是消食“排頭兵”,能健胃消食,保護胃黏膜

做法:

直接把藥材放入茶袋中,做成茶包,吃多了不消化時泡一包。適合脾胃虛弱,不消化的人;脾胃溼熱的人不適合飲用。

生薑炒紅糖,健脾和胃,專調老胃病!

5

調理脾胃消食操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胃脹不消化,試試這套調理脾胃消食操”,“vid”:“s3107xk4vye”,“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2013543471_640480/0”,“desc”:“”})

6

調理脾胃功法

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溼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溼。

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生薑炒紅糖,健脾和胃,專調老胃病!

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谷氣通於脾”。請注意,在繁體字中,山谷的谷寫作“谷”,而穀物的谷寫作“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谷空虛,脾受納故”。

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鍊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溼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

這就是我們的古人所說的微言大義,短短的一句話就包含了極其深刻的哲理,暗合了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腳後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經絡透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

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鍊腳趾。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儘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推腹法

以穴位為點,以經絡為帶,在腹部從上至下推。總之絕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透過此法來解決。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透過此法來排除,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罪魁禍首。

生薑炒紅糖,健脾和胃,專調老胃病!

跪膝法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使氣血流注於胃經。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當然此功法的好處遠不止這一點,在此不一一列舉,堅持練一陣子就會知道的了。

捏脊法

簡言之,就是捏脊樑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捏的時候,不必拘泥於穴位,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之處,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

吞唾液養生法

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最好的健脾胃的藥。中醫學認為,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

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也說:“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中醫學認為:“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

意思是唾液為脾腎所化,腎為人體先天之本,脾為人體後天之本,脾胃富集了五臟之精,氣血之華,故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於人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對養生保健有著特殊的作用。

古代醫家認為,唾液充盈者必體質強壯,並根據唾液盛衰來判斷疾病狀況。

唾液養生法有二種,其一為西漢道人蒯京所創食玉泉,此法過於繁複,不太易掌握,故在此略過不提。

其二為赤龍攪華池。所謂赤龍即舌頭,華池即口腔。就是說,在非飲食情況下,經常用舌頭在口腔內攪拌,使體內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透過唾液腺變為唾液,再徐徐嚥下。

當然,你還可以化繁為簡,那就是用舌頭抵住上顎幾分鐘,口腔中自然後充滿了唾液。據書報所載,長壽之鄉如皋的很多老人,每天都要練此功法。

拉筋

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我個人的感覺是最好採用臥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