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急救”中漲知識 我們身邊的真實版《急診科醫生》

“生死急救”中漲知識 我們身邊的真實版《急診科醫生》

(上游新聞記者 周晉羽)一部都市醫療劇《急診科醫生》讓大家對急救科有了很深的印象,除了急診科的日常故事以外,製作方還在每集結尾貼心地為觀眾奉上一條醫療小常識,大獲好評。在我們身邊,也時時刻刻上演著“驚心動魄”的急診故事。本期,記者邀請了本地的急診科專家們,為我們講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生死時速”。

急診醫生碰巧路過 挽救被噎男童生命

有一天,大坪醫院急診科馬劍飛醫生照常下班,準備買些日用品回家。她走進一家雜貨鋪,發現只有兩個孩子在店內。3歲左右的姐姐拿著勺子,正在給1歲多的弟弟喂米糊,可弟弟卻沒什麼反應。

原以為孩子只是不適,過去一看嚇了一跳。小男孩已經沒有反應,耷拉著腦袋,臉色和嘴唇發紫。根據豐富的臨床經驗,馬劍飛醫生判斷,孩子可能是發生了氣管異物堵塞,情況非常危急,必須馬上處理。馬劍飛醫生將孩子抱起,讓其趴在自己手臂上,用手在孩子背部叩擊,想讓孩子將氣管內的異物咳出來,但並未立見成效。

馬劍飛隨即保持其姿勢,並向醫院方向跑。幾分鐘後,孩子吐出氣管內的米糊哭出了聲,很快,臉色也恢復了紅潤。孩子脫離了生命危險,馬劍飛終於舒了一口氣。

專家支招

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急救科主治醫師宋巧玲針對不同的情況,支招不同的急救方法:

對嬰兒的解救:

將嬰兒面朝上置於一個堅固的平面,施救者跪或站在嬰兒腳部,或者施救者坐在坐椅上,使嬰兒面朝外騎在自己的大腿上,固定住。將雙手的食指和中指置於嬰兒上腹部(肋弓之下肚臍之上),用手指施加快速向上的壓力,但動作應輕柔,重複,直至導致窒息的物體排出。

成年人自我解救:

1。一隻手握拳,並用大拇指的一側頂住上腹部(肋弓之下肚臍之上),用另一隻手抓住握拳的那隻手,並迅速用手向上擠壓,重複這一動作,直至導致窒息的物體排出。

2。依靠在一個固定的水平物體上(比如:桌子邊緣、椅子、扶手等),用物體的邊緣對上腹部施壓,製造出強大的向上衝擊力,重複擠壓,直至導致窒息的物體排出。

對意識喪失者的解救:

使被救者平躺,面對被救者,屈膝輕騎在被救者的髖部。雙手交叉疊加,將手掌根部置於被救者上腹部,利用自己身體的重量快速向上擠壓被救者腹部,重複,直至導致窒息的物體排出。

重慶市腫瘤醫院綜合科主任王勝強表示,氣管異物堵塞同時也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在急診科,除了魚刺和雞骨頭等小體積的異物,甚至有老人被整顆雞蛋卡住的情況發生。由於雞蛋表面光滑,老人咀嚼功能較差,再加上手抖,很容易將整顆雞蛋送入喉。

當氣管異物堵塞發生時,王勝強主任建議,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可以有預防或解除窒息。具體做法如下:

從背後用手臂環繞被救者的腰部,一隻手握拳,並用大拇指的一側頂住被救者腹部(肋弓之下肚臍之上)。用另一隻手抓住握拳的那隻手,並迅速用手向上擠壓,重複這一動作,直至導致窒息的物體排出。

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壓,迫使其上腹部下陷,可以造成膈肌突然上升,這樣就會使患者的胸腔壓力驟然增加,由於胸腔是密閉的,只有氣管一個開口,胸腔(氣管和肺)內的氣體就會在壓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湧向氣管,每次衝擊將產生450~500毫升的氣體,從而就有可能將異物排出,恢復氣道的通暢。

男子就診時突發心梗 醫護人員奮力搶回生命

大坪醫院急診科的一幕,讓很多人都記憶猶新。患者王先生因胸悶、胸痛,來到大坪醫院。在分診臺掛號時,突然休克倒地,面色發紫、神志淡漠,呼吸淺弱。當班的醫護人員初步懷疑他是“心肌梗死”。

醫護人員們連忙把王先生轉移到空地上,一邊胸外按壓,一邊大聲呼叫其他醫護人員來協助搶救。醫護人員們陸續趕到,並跪在地上輪流為患者做心肺復甦,並一邊將他轉運到搶救室。

在搶救室,心電圖提示王先生是心肌梗死。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持續心外按壓、電除顫、靜脈用藥……一環扣一環,搶救室醫護人員的急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搶救,王先生的心跳、呼吸慢慢恢復。

根據患者病情和家屬意願,醫護人員隨後為王先生行支架植入手術,患者愈後良好。

專家支招

秋冬是心梗的高發季,但並不是每個患者都能像案例中的王先生一樣“幸運”,在病發時,正好有醫護人員在身邊,及時給予搶救。那麼,病人在家中發現心梗時,應該如何急救呢?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急救科主任屈紀富教授總結出以下6個步驟:

1。保持鎮定,讓患者就地平臥。

2。檢查患者反應,識別心臟驟停:施救者應一手拍打患者雙肩,並大聲呼喚,以判斷患者反應;如沒有反應表示意識喪失,同時評估呼吸情況,觀察病人胸廓有無起伏,感受有無呼吸氣息;如果病人反應和呼吸均不存在,就可判斷為心臟驟停。經過培訓的人員可以用食指和中指觸控頸動脈,以瞭解有無搏動,以進一步確認是否心臟驟停,但檢查時間不要超過10秒。

3。啟動急救系統:確定患者心臟驟停,施救者應在最短時間撥打120,明確簡短告知病情及準確地址,請醫生速來搶救或送醫院搶治。

4。胸外按壓:實施心肺復甦應首先進行胸外按壓。步驟為:急救者雙臂位於患者胸骨正上方,用左手掌跟緊貼患者胸部,兩手重疊,左手五指翹起,雙肘關節伸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壓,按壓部位為兩乳頭連線中點,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而後迅速放鬆,讓胸廓自行復位。如此有節奏地反覆進行,按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鐘,按壓深度5~6釐米。儘可能減少按壓中斷。

5。開啟氣道:確定口腔無異物、急救者以一手置於患者額部使頭後仰,並以另一手抬起後頸部或托起下頜,保持呼吸道暢通。

6。人工呼吸:每胸外按壓30次要人工呼吸2次。在保持患者仰頭抬頜的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閉鼻孔,然後深吸一大口氣,迅速向患者口內吹氣。口對口吹氣量不宜過大,胸廓稍微起伏即可。吹氣時間也不宜過長,過長會引起急性胃擴張、胃脹氣和嘔吐。

婚宴上吃海鮮 過敏性休克險致命

市民冉先生剛剛參加完親屬的婚禮後,突然感覺渾身癢,呼吸費力。他意識到對什麼東西過敏了,就近找了家診所,打了抗過敏針,但仍不見明顯好轉。隨即,家人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當冉先生被送到腫瘤醫院綜合科,周身面板潮紅、呼吸困難、頭暈眼花。值班醫護人員透過快速詢問病史得知,患者以往對魚、蝦、蟹過敏,一年前曾因食用海鮮來醫院搶救過。之後,一直未再敢食用這類海鮮。此次發病,是因為剛剛在婚宴上吃了一份海參飯。他認為,自己雖然對魚、蝦、蟹過敏,但對海參不會過敏,於是沒有禁住美味的誘惑。

值班醫生診斷患者是嚴重的過敏性休克,立即給予心電監護、吸氧、建立靜脈通路,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鈣等抗過敏藥物迅速輸入患者體內。經積極搶救,患者的病情逐漸平穩,平安出院。

專家支招

過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質進入已致敏的機體後,透過免疫機制在短時間內觸發的一種嚴重的全身性過敏性反應,多突然發生且嚴重程度劇烈,若不及時處理,常可危及生命。

王勝強主任提醒,在發現自己可能過敏時,應迅速“切斷”過敏原。如果症狀比較輕微,可自行服用常見的抗過敏藥物,如地塞米松等。

但如果出現以下症狀,應警惕發生了過敏性休克,必須立即就醫。這些症狀包括:面色蒼白、脈速而弱,四肢溼冷、發紺,煩躁不安、意識不清或完全喪失,血壓迅速下降乃至測不出,脈搏消失。或者面板潮紅、瘙癢,繼而廣泛的蕁麻疹和血管神經性水腫;噴嚏、水樣鼻涕、聲音嘶啞等;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哮喘);咽喉堵塞感、胸悶、呼吸困難。

慢阻肺致呼吸衰竭 及時搶救老人轉危為安

76歲的徐爺爺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兩年了,最近因天冷著涼感冒,咳嗽不斷。去藥店買了消炎藥吃,症狀不但沒好轉,反而加重。胸悶憋氣,有痰咳不出來。等到家人探望時,老人已經神志不清。

家人趕緊把他送到醫院,經過診斷,確診為慢阻肺合併肺內感染,導致呼吸衰竭,病情危重。醫護人員立即安排老人住進呼吸重症監護室,氣管插管,上無創呼吸機,配合抗感染治療,終於讓老人轉危為安。

專家支招

王勝強主任表示,冬季天氣寒冷,加上比較乾燥,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一些呼吸道疾病,特別是有老慢支、肺氣腫、慢阻肺疾病、支氣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病史的病人,他們每發一次病,都非常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本身患有呼吸系統基礎病的人,家中不妨配備呼吸機。在急症發作時,第一時間需要撥打120送急診。而在等待急診車到來的期間,家人可以協助患者坐起來,調整到相對舒服的姿勢,使用呼吸機吸氧。這有助於防止腦部缺氧、緩解症狀、增加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