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松果與松子

松果與松子

科普 松果與松子

松果和松子都是我們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東西了,松果我們經常在松樹上見到,而松子則多出現在超市。同樣都是好吃的東西,我們喜歡吃的桃子是直接在桃樹上結的,為什麼松子長在松樹上我們卻看不到呢?關鍵就在於桃樹是被子植物,而松樹是裸子植物,我們吃桃子和松子的部位是不一樣的,吃桃子的時候吃的是果皮,這個果皮就是我們生活中所說的“果肉”,而吃松子的時候吃的是種子中的胚和胚乳,松子內褐色的薄皮是內種皮,外面的硬殼是外種皮,而整個松子就相當於桃核裡面的桃仁。

科普 松果與松子

雖然松樹是裸子植物,但我們卻不能從松樹上直接看到松子,這就是因為松子雖然沒有果皮的包被,卻不是毫無保護地裸露在外面,它是長在松果裡面的。然而

松果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果實”,而是對種子起保護作用的種鱗

,由於種鱗螺旋排列呈塔狀球形,所以被稱之為球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松塔”。

科普 松果與松子

記得在網上看過一個帖子,有人用從外面撿回來的松果種出了松樹盆栽。有的朋友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來公園撿了一大堆松果拿回家埋進土裡卻什麼也種不出來。其實大家只要知道

發芽的不是松果而是種子

,就不會種不出來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松樹苗都是從松果的縫隙中萌發的。

科普 松果與松子

松子除了可以發芽,最主要的價值還是食用

。在我國

可食用的松子主要分為三種:東北松子、巴西松子和落水松子

。雖然同為松子,但是營養價值和形狀上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在超市中經常購買的松子基本都是東北松子。

科普 松果與松子

東北松子也稱東北紅松子

。紅松子為松科植物紅松的種子,又名海松子。紅松為常綠大喬木,樹皮灰褐色,鱗片開裂。小枝暗褐色,密生鏽褐色茸毛。葉針形,5針一束,粗硬,長0。8~2釐米。雄花序圓球狀,密整合穗狀,呈紅黃色;雌花序有長柄。球果大,卵狀長圓形長9~14釐米,徑6~8釐米。種子卵狀三角形,紅褐色,長1。2~1。8釐米,寬0。9~1。6釐米。花期5周,果期10~11月。

主要分佈於我國的東北長白山和小興安嶺林區,屬國家一級瀕危物種

,野生紅松需生長50年後方開始結籽,成熟期約兩年,因此極為珍貴。

科普 松果與松子

紅松果實的內仁,主產於長白山和小興安嶺

。紅松生長在緯度40~45度之間,朝鮮,俄羅斯,及歐洲少數國家略有出產,但數量極少。由成熟的松果經機械和人工加工而成。成品要求籽仁飽滿,顏色白潔,無傷殘痕跡,味道清香可口,成分:每百克松子仁中含蛋白質16。7克,碳水化合物9。8克,脂肪63。5克。松子的脂肪大部分為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組成。還含有鈣78毫克、磷236毫克、鐵6。7毫克等成分。

科普 松果與松子

松子不僅好吃,其藥用價值也不可小覷

。明朝李時珍對松子的藥用曾給予很高的評價,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海松子,釋名新羅松子,氣味甘小無毒;主治骨節風,頭眩、去死肌、變白、散水氣、潤五臟、逐風痺寒氣,虛羸少氣補不足,肥五臟,散諸風、溼腸胃,久服身輕,延年不老。”

科普 松果與松子

不過話說回來,再好的東西也不能多吃。

松子油脂含量豐富,凡脾虛便溏、腎虧遺精、溼痰甚者均不宜多食

。每天吃10~20粒,既可解饞,又能滿足身體需要,同時還不會產生副作用,是松子的推薦食用量。

科普 松果與松子

作者、攝影:陳宇峰

編輯、校對:魏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