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肉是不是好肉?常吃冷凍肉有什麼影響嗎?

作者:三叔

1974年,中國臺灣,高雄縣的一個拍賣市場內沸沸揚揚。

拍賣物不是奇珍異寶,也不是古玩文物,而是一隻只吵吵嚷嚷的活體豬。

這些豬是養豬戶送來的。開市的前兩天,養豬戶必須聯絡拍賣市場,告知時間以及輸出生豬數量,必要時可交由拍賣市場運輸。

生豬拉到拍賣市場後,還需要經過血液化驗等衛生檢驗,合格後方可編號進入交易大廳。

圖片

吃豬看豬走秀,買豬看豬身材。

開市後,這些生豬會被一頭一頭趕到“T臺”,慌慌張張地完成豬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走秀。

觀看它們走秀的,正是臺階上坐著的生豬購買者。他們必須是該市場的會員,根據自己的經驗與判斷,給出意願價。

經過多人競拍之後,一頭生豬最終完成拍賣。之後的程式是購買者辦理手續,領走生豬或直接在市場屠宰,最後走向餐桌。

冷凍肉是不是好肉?常吃冷凍肉有什麼影響嗎?

1.冷凍肉遭到冷遇

買豬的人有多熱鬧,賣豬市場就有多瘋狂。

據統計,上述市場平均每天約有1500只活體豬被拍賣,大約用時為3小時。

“餘溫”、“鮮紅”、“會動”……這些宣傳語放在時下任何一家店裡,必定能招攬不少食客。因為在食客的眼中,這些肉是新鮮的,新鮮等於有營養。

所以,即便是新鮮肉價格貴,冷凍肉相對便宜,但是為了這一口鮮,食客們大多還是心甘情願掏錢買鮮肉。

圖片

一項針對全國30個省(區、市)2019年居民肉類消費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冷凍肉遭到冷遇:

只有39。8%的受訪者表示曾買過凍肉,68。1%的受訪者表示不願購買冷凍豬肉,主要原因是認為凍豬肉“不新鮮,沒營養,口感差,不安全”,且低收入群體更加嫌棄冷凍肉。

2.冷凍肉的安全與衛生

人們之所以排斥與抗拒冷凍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近年來曝光的冷凍肉不安全事件。事實上,靠譜的冷鮮、冷凍肉不僅安全,還非常衛生。

所謂的冷鮮肉,是指健康的豬、牛、雞等牲畜在屠宰之後,馬上送入冷卻間冷卻,使其溫度24小時內降至0到4℃。

之後,冷鮮肉的加工、流通和零售使用保持在0到4℃的範圍。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肉一直處在冷鮮的狀態,抑制微生物繁殖,又能保持肉的新鮮,保持營養。

冷凍肉則是低溫急凍,長時間儲存在-18℃以下的。雖然肉的口感和味道可能不及冷鮮肉,但是靠譜的冷凍肉要比鮮肉更加安全。

專家認為,肉在冷凍的環境中,更有利於滅殺致病菌或者一直致病物質的生長。

因為20℃~40℃時,病菌繁殖,但是低於0℃時,尤其是我國規定保藏時間較長的肉,必須在零下10℃以下,不僅抑制肉中的微生物生長,還能滅殺肉中的寄生蟲。

3.營養價值其實不差

那麼,冷凍之後,肉的營養價值會很差嗎?當然不差。

肉類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和脂類,經過低溫的冷凍之後,其成分不會被破壞。

研究人員曾分析,凍保藏半年的豬肉營養價值:

每100克冷凍肉中,水分73%,脂肪10.73%,蛋白質含量22.4%,其它無機鹽、維生素與鮮肉也幾乎沒有什麼差別。

也就是說,在儲藏條件達標以及食品自身衛生的情況下,冷凍肉和新鮮肉的營養價值幾乎相同。

再來說一下冷鮮肉。一直處在低溫狀態的它,會逐漸排出內乳酸,蛋白質正常降解,吃起來就更容易消化吸收。

4.解凍方法不當會致癌

也許有人要問,為什麼自己買回來的冷凍肉,口感沒有新鮮肉好?這可能與解凍的方法有關。

部分超市為了省錢,簡單粗暴地斷電,導致冷凍肉的儲藏環境發生改變,冷凍肉的水分、鬆弛程度等也隨之發生改變。

與此同時,冷凍肉內部溫度也發生了變化,可能會導致細菌滋生。

再加上一些人把冷凍肉買回去去之後,直接用熱水沖泡解凍,立刻烹飪,這種做法不但流失蛋白質和肉香,還會產生丙醛這種致癌物。

那麼,冷凍肉的正確解凍方法是什麼呢?一個是放在冷水中浸泡,另一個是放在4℃~8℃的地方,讓它自然解凍。

當然了,冷凍肉放在水中,比在空氣中解凍更快,這是因為水的傳熱效能比空氣好。

所以說,冷凍肉不好吃,可能不是它的錯。

參考資料

[1]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 質量與生活[M]。 2018

[2]新週刊。別不信,凍肉可能比現宰肉還新鮮

[3]譚向勇。 臺灣的生豬拍賣市場[J]。 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