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專家旗幟鮮明地反對腹腔鏡技術運用於膽囊癌治療?我卻有話說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囊癌!”》(下文簡略為《反對》)。

文章來源於相對權威的腹部外科疾病科普自媒體“腹部頻道”,健康時報、澎湃新聞都轉發了這篇文章,聲量不可謂不巨大。

文章中提到了腹腔鏡膽囊癌手術面臨的一個問題——穿刺孔道癌細胞轉移的問題。

正如文章標題所說,作者對腹腔鏡膽囊癌手術“穿刺孔道癌細胞轉移”的問題深表憂慮,同時因為這個原因,他們“旗幟鮮明地反對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囊癌”。

文章看似科普,但其實算是外科領域的一個爭鳴。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這個“爭鳴”的來龍去脈,我想在這裡科普一下腹腔鏡和膽囊癌治療的一些事。

為什麼說腹腔鏡技術是微創技術?

腹腔鏡技術的核心是鏡頭,第一次接觸腹腔鏡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最開始在電腦上進行影片通話的攝像頭。

肝膽專家旗幟鮮明地反對腹腔鏡技術運用於膽囊癌治療?我卻有話說

這種外接的攝像頭細長、有閃亮的補光燈,即使是在黑暗的網咖裡,也能“照亮你的美“。

細長和優良光照,也是腹腔鏡的優勢之一。

在過去,我們需要把肚皮切開一個大口子,在無影燈下對肚子裡的病灶進行手術。而腹腔鏡技術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野,只需要切開一個2cm左右的切口,伸入細長的攝像頭,就可以在清晰螢幕影像下用器械進行手術操作。

肝膽專家旗幟鮮明地反對腹腔鏡技術運用於膽囊癌治療?我卻有話說

肝膽專家旗幟鮮明地反對腹腔鏡技術運用於膽囊癌治療?我卻有話說

想想看,在掏老鼠洞的時候,你是願意先用手去試探,趴著用肉眼去觀察鼠洞,還是希望用一個細長的攝像頭伸進去看看呢?

對於外科醫生來說,腹腔鏡的優勢明顯:不用敞開腹腔,不需要用手去接觸臟器,所謂“兵不血刃”。對手術細節有放大作用。能夠處理更深部病灶。

而對於病人來說,“迷你化”切口帶來了好的感受,手術後不久,這些1-2cm的腹部切口就會消失不見,即使在海邊沐浴陽光,旁人也看不出你曾經接受過手術。

有很多人對把腹腔鏡手術看做“微創”手術頗有微詞,他們認為,肚皮上雖然是小切口,但是裡面的手術範圍還是和開腹手術一樣大,創傷一樣大,“何來微創之說”。

但是,我始終認為腹腔鏡手術是實至名歸的微創手術。

當外科醫生切開肚皮,為了儘量暴露病灶在“肉眼”下,會使用拉鉤去撐開面板。而在進行“開腹探查”的時候,外科醫生粗壯的大手會在肚子裡翻來倒去。

在還是醫學生的時候,我對這樣的操作覺得理所當然、很有必要。但隨著對手術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我開始思考,外科醫生的這些“不拘小節”真的是一種優秀的體現嗎?

在沒有成為外科醫生之前,我心中優秀的外科醫生形象是汪曾祺的小說裡《陳小手》的樣子。

陳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產科醫生。

陳小手的得名是因為他的手特別小,比女人的手還小,比一般女人的手還更柔軟細嫩。他專能治難產。橫生、倒生,都能接下來(他當然也要藉助於藥物和器械)。據說因為他的手小,動作細膩,可以減少產婦很多痛苦。

因為這篇文章,我一直相信,在器械匱乏的年代,一雙好手,是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的標誌。

有人說外科醫生要乾脆、做手術要快;有人說外科醫生要細膩、快不是好的標準;有人說外科醫生就是大刀闊斧,有人說外科醫生要心細如髮。

手術意識可以隨著經驗的增加而不斷進化,但是一雙手卻是沒辦法變化的。

在“開腹時代”,一雙大手對於外科醫生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大手加上粗糙的手術意識,創傷是明顯的。

腹腔鏡技術其實是人手很好的替代,即使是在探查的時候,腹腔鏡器械對腹內臟器的干擾也是小於人手的。這使得有好意識,卻沒有纖細小手的外科醫生,有了很好的發揮空間。

由腹腔鏡技術發展而來的機器人手術,更是進一步減少了人手先天不足的干擾。

在數控的作用下,手術器械的防抖、多角度、細微操作都優於人手。而科學家的終極目標,應該是AI機器人手術吧。那個時候,外科醫生應該是扮演新的角色。

腹腔鏡手術,或者是機器人手術,微創就微創在用科技替代了人手。我們不能否認,再頂尖的外科醫生,手都會顫抖。我們的手沒辦法像張起靈的手一樣“探洞定穴”。(張起靈是《盜墓筆記》中的人物,中指和食指特別的長,這一雙手指,穩如泰山,力量極大,可以輕易破解墓穴中的細小機關。)

所以,腹腔鏡技術(甚至是機器人手術),是實至名歸的微創手術。

膽囊癌真的不能用腹腔鏡手術嗎?

我經常科普膽囊息肉的防治知識,因為膽囊癌和腸癌、胃癌一樣,常常有“癌前病變”,而腫瘤性的膽囊息肉就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

在癌前病變扼殺住疾病的進展,是預防膽囊癌和腸癌、胃癌這類癌症的重要手段。

膽囊息肉手術率這麼高,原因就是膽囊癌的危險程度高。100個膽囊癌病人中,只有5個人能活過五年,有80個人會在第一年內去世。

所以我們害怕膽囊癌,從而我們對膽囊息肉尤為警惕。在沒有很好的辦法檢測膽囊息肉的性質的情況下,臨床醫生總結了一些膽囊切除的手術指徵。

在《反對》一文裡提到:膽囊癌惡性程度極高,預後極差。根治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的確,目前大家比較認可的膽囊癌治療方法是膽囊癌的根治手術,這是一種切除癌變膽囊並周圍受侵肝臟、淋巴結的手術。

膽囊癌根治術一直是以開腹手術為主,也已出現了腹腔鏡手術的探索。

《反對》文中提到的一個案例:南方某著名教學醫院擬定了先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快速冰凍證實為膽囊癌後即刻轉開腹行膽囊癌根治切除術。

肝膽專家旗幟鮮明地反對腹腔鏡技術運用於膽囊癌治療?我卻有話說

這同樣說明了,確診膽囊癌的手術選擇,仍然是以開腹根治手術為主。

這與膽囊癌,膽囊破裂時膽汁流動引起種植轉移的高風險有關。

而《反對》一文之所以提出對腹腔鏡技術運用於膽囊癌治療的反對,正是基於他們觀察到的,膽囊癌腹腔鏡手術穿刺針道癌轉移的問題。

膽囊癌膽汁引起癌細胞種植轉移的問題,我想已經引起了很多醫生的重視。

但這是否能成為提出“旗幟鮮明的反對”意見的最重要原因呢?

我想我們還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開放手術同樣需要警惕種植轉移的風險。

穿刺孔轉移是器械本身的技術問題,還是操作者的技術問題?

反對了腹腔鏡技術運用於膽囊癌手術,是否也反對了機器人手術的運用?

第一個問題。毋庸置疑,開放手術同樣需要警惕種植轉移的風險,但這是相對成熟的手術。

第二個問題。腹腔鏡技術所帶來的癌細胞穿刺孔轉移,可以認為是技術運用還不成熟的問題。也就是說,腹腔鏡技術不是“原罪”。對於腹腔鏡手術引起的穿刺道轉移的原因分析和對應措施,同樣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的難題。

第三個問題。在《反對》一文的末尾,作者提出了三個問題:

膽囊癌患者的腹腔鏡手術除了切口優勢還有啥優勢?

手術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活的久嗎,難道是為了切口小?

活的久難道不是硬道理?犧牲療效的小切口有何意義?

腹腔鏡的優勢絕不只是切口優勢,由此發展而來的機器人手術,帶來的優勢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是科技替代人手的優勢。

而手術的生存率,我想不僅僅是從手術方式來判斷,需要資料。當然,我們都知道膽囊癌生存率低,這也是“活不活得久”需要考慮的方面。

如文中所說,活得久是硬道理,不應該犧牲療效去運用小切口。但是,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小切口、微創,對應了膽囊癌病人對生存質量的本能需求。

文題是:“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囊癌!”

但我希望的是,膽囊癌在早發現、早治療,獲得更長的生存期的同時,能夠獲得更好的生存體驗。

同樣,我也期待腹腔鏡技術,甚至是機器人手術技術,能夠在治療膽囊癌的過程中,起到更大更有益的作用。

這需要更多人去探索。